清官邵寶遺憾錯過仙緣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明代中期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名叫邵寶(西元1460-1527年),字“國賢”,號“泉齋”,別號二泉居士,去世后朝廷授予他的謚號為“文莊”,故而后人出于尊敬多稱他為“二泉先生”或“邵文莊公”。
邵寶雕像(圖片來源于網絡)
自幼聰慧好學 被稱為“神童”
邵寶是無錫人,自幼聰慧好學,有“神童”之譽,而且從小就敬仰道家神靈并朝夕焚香供奉,一生好道慕道。邵寶為人至孝,在為人與治學中提出“道德至上,功名次之”的觀念,對學生強調道德教育。而且他還以自己高潔的道德品格為學生作出了榜樣,對他的學生乃至后人都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為官清廉 被稱為“千金不受先生”
他為官時清廉從政,不畏地方與朝中的惡勢力,為受屈的平民辯護昭雪,并敢于上書直諫。他任職江西時,一嫌犯托人送給邵寶一千兩黃金,請他為其開脫罪責,邵寶嚴詞拒絕,時人稱他“千金不受先生”、“篤行君子”;在任浙江右布政使,他掌握財政大權,拒絕一切饋贈和宴請,大力整頓財政,節省開支,減輕百姓負擔。
虔誠修煉 偶遇道家仙境
邵寶為人高尚,而且一生都仰慕道家修煉,然而卻因為一念之差錯過了仙緣,這可以說是其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邵寶辭官歸故里后,對道家修煉的渴求愈加虔誠。一日邵寶游歷石門山時,見到石門山上的一塊如同大石門一般的天然巨石上寫著“若要此門開,除非邵寶來”。邵寶一見便悟到:仙緣已到。于是以手推大石門,不料那巨石竟真的好像大門一般一推就打開了,一個石洞出現在他的面前。邵寶便走了進去,走了一會后,他看到里面居然另有一番天地:前方是一條寬闊的大河,河水奔騰,其深莫測,河對岸遠遠望去只見層樓飛閣懸于半空之中,玉樹瓊花,燦爛奪目,一片五色祥云氤氳繚繞,就如傳說之中的仙境一般。邵寶一見就極想進入其中,只可惜那條大河寬廣無法度過。
因顧家遺憾錯過仙緣
正在此時,忽然有一童子駕著一葉渡舟從上游駛了過來。邵寶連忙招呼那位童子過來載他過河。那位童子便把小舟停到了邵寶面前,等他上船。邵寶踏上了渡舟正要讓童子開船,忽然想到:自己就這么走了,將來肯定不會再回人間了,家中人一定掛念,最好先回去和家人說一聲。他于是對童子說他馬上就回來,要他先等待一會,童子說:行。邵寶因此便下了小舟,沿原路出了山洞。他走出山洞后,突然有些后悔,想到何必如此掛念家人呢?還是趕快去仙境的為好。他于是立刻掉頭返回,然而此時卻見到石門早已閉上,再也無法打開。邵寶明白錯過了機緣,在此久久悵然,懊悔極了,最后才不得不返回家中。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