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彼岸世界:天界、地界、東方長樂世界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fā)布日期:2016-07-05 瀏覽次數(shù):次
據(jù)道經(jīng)記載,道教之彼岸世界應(yīng)該分為三個(gè)部分,一是天界,有三十三重天宮;二是地界,即五岳名山、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還有就是海上諸仙島,十洲三島是也。三就是太乙救苦天尊所主的東方長樂世界,須憑道力拔度,往生之凈土。
生神凈土道教以追求肉體長生為主要目標(biāo),故往生長樂世界,并非道士之追求也。雖曰長樂國土,仍然不免為鬼魂之居所也。印光法師云:“西方世界,無有女子,女人到此,皆做童男身。”蓋西方為金方,金為陰氣肅斂之地,鬼魂又為陰氣之質(zhì),故無女子。還有就是因?yàn)榉鸾趟貋碛兄啬休p女的傳統(tǒng),認(rèn)為女子為無漏之軀,既然到了極樂世界,自然轉(zhuǎn)女成男了。
而道教之東方長樂世界,乃救苦天尊所化,天尊《太乙救苦護(hù)身妙經(jīng)》說:“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數(shù),物隨聲應(yīng)。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 ,或攝群耶,或?yàn)橄赏衽驗(yàn)榈劬ト耍驗(yàn)樘熳鹫嫒耍驗(yàn)榻饎偵裢酰驗(yàn)槟趿κ?,或?yàn)樘鞄煹朗浚驗(yàn)榛嗜死暇驗(yàn)樘灬t(yī)功曹,或?yàn)槟凶优樱驗(yàn)槲奈涔僭祝驗(yàn)槎即笤獛煟驗(yàn)榻處煻U師,或?yàn)轱L(fēng)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yīng)物隨機(jī)。”
“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 道攝耶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洲帝君。”若遇到困難,只要祈禱天尊或“ 誦念圣號(hào)”,即可“解憂排難,化兇為吉”。東方為青陽生發(fā)之地,故鬼魂至此,咸蒙陽氣注照,而得煉化其陰質(zhì),經(jīng)南昌煉度,而得復(fù)還為人也。
《太上洞玄靈寶凈土生神經(jīng)》記載有東方凈土仁愛世界、東南方凈土慈和世界、南方凈土禮教世界、西南方凈土威范世界、西方凈土義讓世界、西北方凈土成化世界、北方凈土智德世界、東北方凈土智積世界、上方凈土無量世界、下方凈土載德世界。
道教往生凈土的條件和佛教不一,佛教要求人常持念阿彌陀佛圣號(hào),乃得西方三圣垂光接引。而道教之往生凈土,乃須人于平時(shí)多行善事,“持齋奉戒,行道誦經(jīng),發(fā)愿懺悔,造像寫經(jīng),建立玄壇,修營靈觀,供養(yǎng)三寶,布施貧窮,放贖眾生,作諸功德,常行凈信,清凈六根,制斷欲心,不造諸惡,正心至念,隨愿往生,克之凈土,快樂無為。”但是往生凈土,并非道教之最高追求,因?yàn)槭絻敉粒m然微妙莊嚴(yán),但是往生的是神魂,雖然名為往生,實(shí)際上是死了之后的去處。其中亭臺(tái)樓閣,皆是幻化,有像而無形質(zhì)。道教不以死為得道,故尚有神仙洞府,為得道之人所居。
地界仙鄉(xiāng)按《抱樸子》引《仙經(jīng)》云:“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蛻,謂之尸解仙。”仙道重有形,所謂“形神具妙,與道合真”,其追求乃在于此肉體之存在,故上士得道,白日沖舉;中士得道,則長生不死,游戲于名山之間。是以天下名山洞府,即為神仙之窟宅。所謂地界仙鄉(xiāng)者,乃是三山五岳、洞天福地、十洲三島之類也。
司馬承貞《天地宮府圖》云:“精象玄著,列宮闕于清景;幽質(zhì)潛凝,開洞府于名山。”洞天,洞者,通也。亦即此為通天之處也。認(rèn)為名山洞府與天上星辰一般,都是大道醇精之氣凝結(jié)為成,故能通乎仙靈之界也。
據(jù)《太平廣記·女仙部》記載劉晨、阮肇,入天臺(tái)山采藥,而遇女仙,邀之同住,此即證明神仙在名山洞府之間也。如此,則洞府既為神仙在人世的窟宅,然福地多有神靈守護(hù),非凡人所能窺視也。
太上曰:“十大洞天者,處大地名山之間,是上天譴群仙統(tǒng)治之所。”如王屋山,小有清虛洞天,西城王君治之;委羽山,大有空明洞天,青童君治之。各名山洞府,皆有仙靈管理。大抵名山大川,道氣沖凝,正神守護(hù),是以修道之士,多宜入名山。而煉丹、精思亦復(fù)如是。所謂“古之道士,合作神藥,必入名山。”而名山洞府,不僅風(fēng)景優(yōu)美,而且多芝草靈藥,是以得道真仙、修真之士,多欲入名山也。
另外,地界仙鄉(xiāng)尚有十洲三島者。十洲三島,十洲分別是祖洲、瀛洲、玄洲、炎州、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三島則是昆侖、方丈、蓬萊是也。十洲三島都在海上。是為海上之仙鄉(xiāng)也。
道教之所以追求長生,就是因?yàn)閻巯Ы裉斓纳詈拖硎埽圆恢鄙欤朗坎⒉徽J(rèn)為天上比人間要好。相反,他們反而更留戀人間的生活。所以相對(duì)來說,云游于名山洞府之間的誘惑,比上升天界的誘惑更多。因?yàn)樘旖缬泄俾氈鸨埃聛淼纳裣傻匚坏拖拢绻朗糠鹨哼丹之后,知道自己已經(jīng)可以不死了,不妨多在名山洞府中多逗留一段時(shí)間,等到厭倦了再飛升天界。
天界仙府道人以長生為追求,以純陽輕清之最上妙道,是以修煉之極致,聚則成形,散則成氣。天仙以光氣為體是也。《太清神丹中經(jīng)敘》云:“凡言圣人、神人、仙人,此三人者皆是學(xué)而得道者也,非天生自然矣。但德有優(yōu)劣,官有尊卑。故雖神、雖圣、雖仙,猶言人者,明其素是人也。天神之自然生者,以光氣為體,言人者,猶有骨肉也。但已得道,故能隱翳變化不見聞耳。凡初得仙者,但言仙人;若得升天往來大神之處,則位為真人;若得補(bǔ)天曹官職,乃位為神人也。”道士追求飛升天界的思想,在其服飾之中也多有體現(xiàn)。如所戴之冠曰星冠;所服之衣服曰羽衣;所披之帔取黃色,名曰月帔;所穿之襪子取白色,名曰云襪。星冠贊云:“煥耀七星冠,翩翩降自天。授之有科戒,宿命應(yīng)神仙。愿今一頂戴,永葆大椿年。“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