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丹養生術語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1、乾宮。即上丹田,在頭頂中,又名泥丸宮,丹家稱為乾宮。煉精化氣之時,此處為還精神腦的地點,在煉氣化神時,又為陽神上遷的地點。
2、祖氣穴。即中丹田,在臍之上,位于人體之正中。因中丹田為一身天地之中,乃藏元始祖氣之竅,丹家稱為作祖氣穴。《金丹四百字·序》說:“能知此之一竅,則冬至在此矣,藥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結胎在此矣。”強調了中丹田在內丹修煉中的重要性。
3、正丹田。即下丹田,在小腹外形輪廓中,沖脈的直線與帶脈交叉地方與臍相平,形成田字,丹家稱為做丹田,又名正丹田。它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系最為密切,古人稱之為“性命之祖”、“生氣之源”、“陰陽之會”、“臟腑之本”等。所以,歷代煉功家都很重視下丹田的鍛煉。
4、鼎爐。修煉中是以丹田為鼎爐。鼎爐一詞是從外丹借用的,比喻內煉金丹的位置。鼎在泥丸宮,爐在下丹田。
5、小周天。大鼎爐是初級階段,丹法中又謂之小周天。
6、小鼎爐是中級階段,丹法中又謂之大周天。
7、筑基。內丹修煉分為筑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四個步驟。筑基是基本功。重在填虧補虛,以達到精全、氣全、神全。
對于道教內丹術,從科學養生的立場看,內丹是道家養生上乘功法,以其本身的優勢而成為中國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所所說“東方科學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因為它具有更為完整和深入的理論方法體系。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道家內丹基本理論
下一篇:“入靜” ——修煉內功的第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