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養生 貴在傳而不藏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21 瀏覽次數:次
六腑,就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
腑,原作府。原本是收藏文書和貨物的地方。六腑之“府”,是與五臟之“藏”相對而言的。
說明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傳化精微、排泄糟粕。和五臟不同,五臟的功能是“藏”,以藏精氣為主。五臟能儲藏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須的各種精微物質,如氣、血、精、津等。具體來說,“心藏脈”、“肺藏氣”、“脾藏營”、“肝藏血”、“腎藏精”等。五臟是藏而不瀉,六腑是瀉而不藏。六腑的主要功能是“傳”,是傳而不藏,就是傳化水谷、傳化飲食物。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點是“傳化物而不藏”
六腑養生的最重要方法就是保持六腑的通暢!饵S帝內經》說“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說明六腑一定要保持通暢,水谷在體內不能久留。所以六腑一定是“以通為用”、“以降為順”。
六腑好比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通”,它充分利用當地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充分發揮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試想一下如果都江堰不是用“通”而是用“堵”的原理造出來的,那能留存到今天嗎?世界上那些采用堵的方法建造起來的水利工程有哪一座留存千年的?
都江堰特點就是“通”(資料圖:圖源網絡)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點是“傳化物而不藏”,就像都江堰水利工程。
具體的說:胃腐熟水谷、主降濁,膽的疏泄膽汁,小腸的泌別清濁,三焦的通調水道等。要使六腑的出納、消化、轉輸等主要功能得以正常進行,必須保持其通暢無阻。后世從大量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對六腑病證的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如何通六腑?
六腑就是要“通”,如果通了,瀉而不藏了,人就健康了;如果不能做到“瀉而不藏”,勢必導致水谷與糟粕的停滯或積聚,那就有病了。所以六腑病多為實證。治六腑病最重要的方法也是“通”。六腑以通為用,六腑是相互連接的,每個腑都必須保持“瀉而不滿”的特性,及時排空其內容物,才能保持通暢。六腑功能正常,與臟腑互相作用,使機體處于“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
比如要保持大小便的通暢。尤其是中老年人千萬不要憋尿、憋大便。許多中老年人便秘是很痛苦的,也是很危險的。
每日早起空腹喝一碗或兩碗熱紫菜湯,對便秘有顯著療效,加少許醋效果更好。還有奶蜜蔥汁也可以治老人便秘。生吃紅蘿卜、白蘿卜、胡蘿卜也可以治大便干燥、便秘。吃紅薯、大棗、荷葉茶可以防治便秘。
多吃蘿卜有助于緩解便秘(資料圖:圖源網絡)
現在有一種時尚就是洗腸,說不僅能治療便秘,還能清除體內毒素,更有祛斑減肥, 說得很神。我看要慎重,沒有必要人為地去洗腸子。洗腸是短期行為,通過一次性大容量地向大腸灌水,有利于大便排出,但這并沒有治療作用。說到底,洗腸不過是一次更為徹底的類似開塞露作用的通便。洗多了腸道的蠕動性會降低,便秘的幾率更會加大。
治療便秘,首先應從生活上調節, 除藥物治療外,應該多喝水,調整飲食結構,多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以刺激腸道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粗纖維食物促進腸道蠕動(資料圖:圖源網絡)
養生貴在堅持
五臟六腑的養生實際上是一個綜合的效應,不是只養某一臟,其他臟腑都不管,而是都要養護好。
五臟六腑的調養,這里主要介紹了精神、飲食以及形體鍛煉等方面的做法。這些做法并不困難,沒有什么高深的東西,關鍵是要堅持,養生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要持之以恒,然后形成一個習慣,落實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所以說養生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習慣。愿大家都能培養成養生的生活習慣,達到五臟六腑的陰陽平和,這樣身體就一定能夠健康。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