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祖師《打坐歌》譯解(十一)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20 瀏覽次數:次
文/高帥
兩玄與三關概念,是金丹文化的基礎理論
原文
玄中妙,妙中玄,河車搬運過三關。
譯文
玄中妙,妙中玄的金丹,是修真的有為之功;由微知著,養就嬰兒,脫胎神化,是修真有為之后,復返無為的河車搬運過三關的頓悟。
釋義
金丹文化這種源于《道德經》的玄徼思想,是三豐派金丹理論的重要概念。道家金丹文化的三關說,是依此而來的。我們可以這樣去看待,一個修身、修真者,對道家玄徼思想的理解程度,將決定其對道家金丹文化見地的高下。修道、修身若沒有玄徼思想作基石,往往會落入以身體的氣脈、穴竅為論,則修真會淪落為徒以播弄后天口鼻呼吸之氣,及玩弄后天精氣的游戲之中。執迷不悟者,還會出現修真大德形容的“一落網中,終身難出”的愈修愈執情狀。
悟真篇淺解書影(資料圖 圖源網絡)
對我國金丹文化史上,這種長期出現的師所誤現象,《悟真篇》有專門的丹詩,來批判那些執相法門的危害。他說,這些所謂的真師,是“靡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的知錯不改。因其以盲引盲,而導致弟子們的修行,落入“誤他永劫在迷津”的歧途而不覺。
《悟真篇》為進一步說明金丹文化的大道原理的源頭在傳統道家文化當中,另作丹詩說:“《陰符》寶字愈三百,《道德》原文只五千,自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這明確告訴我們,修真的基礎理論,均蘊涵在這些傳統道家文化的典籍當中。在那種“金丹重訣不重文”的丹法玄虛時代,氣功師們失去了倚重國學的本義去探賾的精神,人人渴望獲得師指的修真捷徑,奢望用《陰符經》和《道德經》的只言片語,來獲得道家金丹大道的秘密。
例如,一種以《陰符經》的“機在目”的斷章取義,而忽視了上句“心生于物,死于物”的意思,揣測出了一種奇怪的丹法。他們以為人體的二目,左目屬陽,右目屬陰,用目光緊盯一處當做凝神,再回收目光,去意守腦部的山根穴,當做回光返照,以此完成金丹的陰陽合一。這種妄心不斷的游戲,是為現代版的金丹道法的典型。
還有人干脆閉目將眼睛的視覺神經的外視,轉向用心向內,意守腦部的所謂松果體位置,名之為走空竅,來揣測金丹祖竅的含義。這樣的丹法頗有山寨版的精神家園的意味,傳到今天,依然呈現印光大師批判的囂囂自得之情狀,走不出悟元子形容的“盡在鬼窟中作生涯”的局面。
道家金丹修真文化,若不以文化源頭著力,長期囿于這樣的猜測、揣測之中,則往往出現紫陽真人形容的“達者唯簡唯易,迷者愈惑愈繁”的煉養之路。這種金丹文化源頭上的迷失,出現了近當代道家金丹文化研究上的困惑,出現這些道家文化研究者,雖研真而不得修真、不敢修真的尷尬局面。試想一個道家金丹文化的研究者,都不具備金丹執持的正見能力與信仰,則注定道家的金丹大道,難以有虔誠的慕道者和追隨者。金丹文化后繼無人現象,也就呈現紫陽真人感嘆的“深可痛傷”了。
道家的金丹文化,出現這樣的歷史性問題,大致有個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處于劉一明宗師所說的“為盲師者,師所誤”的環境。二是跟傳統道家金丹文化基礎知識的斷崖有關。
金丹大道的玄徼思想,祖師在《道要秘訣歌》中說:“一玄妙,一玄竅,有欲觀竅無觀妙,兩者玄玄是要機,異名同出誰知道。”。都是對道家金丹文化“兩玄”的迷失而發的感概:金丹這個異名同出的玄之又玄的道理,又有幾個煉金丹的人能夠明白呢?
道家金丹修真的層次,是需要經歷兩玄的過程的。前面的一玄,是通過煉性、修心而得到的玄關竅,是祖師《道情歌》所說的:“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然后藥材生”的丹信至、藥材生。
金丹修真(資料圖 圖源網絡)
《道要秘訣歌》中說這個一玄,是“神氣交融默默時”的“便得”的“一玄”,這個才是“真主宰”。祖師用“便得”一詞來形容這個一玄,有自然而然、順其自然地出現的意味。她不是人心所能期待的東西,它將是正式修真的開始。故祖師稱它是“真主宰”,顯然跟那些執著己身的丹法不同。
道家金丹文化將這個便得的“一玄”,又稱之為煉金丹的“真種”。它的出現是通過個人的積德立行,并不斷努力修出來的。道家把這些修真活動,亦稱作道力或修持力。
《道言淺近說》中描述金丹修真的一玄出現,是:“不覺恍然陽生,真消息,玄關發現時也。”這種陽生很顯然是一種“不覺恍然”的陽生,跟那些預設男子的性沖動的陽生的妄心何干?在那種丹道文化尋找肉體有形竅穴的時代,也就有了陶秉福先生講伍柳派丹法,用游離于男根外圍的意識,去尋找金丹玄竅的凡此鐘種的怪論的不足為奇了。
道家金丹的道法兩用,是通過借假修真,讓人心順其所欲,漸次導之,來獲得機死神活的。即金丹的道心、玄關竅。故形容為這個一玄,是“便得”的一玄,祖師說這是“不可有絲毫忖度之心”的自然而來、自然而至的。海蟾翁也說:“試問嬰兒處胎時,豈解有心潛算計?”亦是對修真時的心意運用的一種溫馨提示。
我國道家金丹文化近幾十年來,大抵以陳攖寧先生為代表的,步入肉體的竅穴及肉體的種種反應,來解讀金丹文化的實修。這樣的丹道脫離了金丹文化的至虛至實、至無至有的大道原則,也就無法完成金丹的點化人心的作用。而這樣的丹法,又恰恰迎合了時弊的物欲橫流,滿足了時下人性的奢靡世風,起到了這些道法和氣功在當代的快速普及的作用。
這間接地說明,我國的金丹大道文化的普及,將會滿足現代人們對修真的需要,對返璞歸真的渴望。道家的金丹大道文化,將是道家文化構筑人們的精神家園,最有價值的文化之一。
遺憾的是,這些道法因失去了傳統道家文化根源,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大多無力向道家金丹太極修真文化領域發展,呈現出曇花一現的風采。有些道法甚至走向邪教的歧途,成為他們坑騙財色,禍害身心的一種工具,也讓道家、道教無辜地背負著許多罵名。所以,我們認為,道家的金丹文化,是道教養生與修真文化能夠發揚光大的源頭活水。
溈山大師說“只貴子眼正,不說子行履。”禪宗的修真跟道家的修行一樣,也是要先知真,后才能行真的。
參禪打坐(資料圖 圖源網絡)
六祖慧能大師也有許多參禪打坐的法語,這些文化后來都成為道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祖師的《打坐歌》,也叫參禪歌,這是不能用現代氣功的執相法門去解讀的。故而祖師《打坐歌》的后文說:“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圓明不二般。”是在明確地告訴我們,道家金丹文化的修真之路,是佛道雙融的三教合一。這些修真之要,雖有道法兩用,卻并沒有其它捷徑可走。
《道德經》的“玄之又玄”思想,對修真具有頂層設計的意義。如是才是紫陽真人所說的“自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的窮理盡性法則。金丹實修的實在之處,我們覺得大都蘊涵在呂洞賓、張紫陽、劉海蟾、張三豐等金丹文化大家的丹詩歌訣里面。他們的詩詞歌訣的每一個字詞的運用,均閃爍著歷代道家金丹文化大家的智慧,遍布著古老的道家文化言語,流露著歷代祖師金丹工夫的實修所得,這些文化痕跡,均能夠從他們的丹詩中,細細品味到一種至真的幸福與皈依。
關于道家金丹文化的第二玄,呂祖為了說明這個道理,特作《窯頭坯》歌訣一首,以形象地用窯頭坯燒煉成磚的過程與功效,這個日常所見的自然現象,來比喻道家金丹文化的水火既濟之功的作用,為我們形象地解釋了這個金丹有成的結果。
張三豐祖師在《道要秘訣歌》中還告訴我們,金丹筑基煉己的戊己之功深入下去,是為“氣神和合昏昏際,又得一玄最圓明”。前面的一玄是真主宰,意思是我們修真得靠便得的一玄去實修,后期才能出現又得的一玄,稱之為“最圓明”的佛性。故金丹太極修真的兩玄思想,是源于《道德經》的始母論,祖師的多篇丹詩歌訣說,這些才是道家金丹大道文化的根源。
只有先弄明白了道家金丹文化的兩玄含義,我們才能進一步理解道家金丹太極修真的河車、三關內容。我國道家太極修真的層次結構,在張三豐先生的《大道論》和《道言淺近說》中,均有詳盡的闡釋。這些內容都是道家金丹太極修真的層次與火候釋義,是大家理解傳統金丹文化的關鍵內容。
祖師《道言淺近說》這樣說:“夫道者,其層次要知三關三候,大抵不外四言:無為之后,繼以有為,有為之后,復返無為而已。”他所解釋的道家金丹大道的三關、三候,是完全不同于現代氣功的肉體三關說的。道家文化的河車,一指北方正氣。北方為水位,這個北方正氣,在金丹文化來講,是指壬水,寓意為修真的正見。而修真的河車之象,又如同沒有電力時代的農夫灌區的水車之水,具有源源不斷、川流不息之意,以預示修真的道力或修持力的重要性。所以,祖師的《打坐歌》行文到了這里,才會出現“河車搬運過三關”的句子,傳統金丹歌訣,是有行文順序的。
古人說:“卻將北斗向南移,神運河車無了期,運罷河車君再睡,來朝依舊接天機。”是在說明金丹的河車,是一種頓悟后的神明默運,慎獨之功。這句“神運河車無了期”,是指的修真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執持,是一種境界上的突破,是從無到有的三候,故寓意為“過三關”。
道家金丹修真上升到修仙的過三關,是道家金丹文化用來描述修真的黍米玄珠后的脫胎頓悟時期,即是上面祖師說的“有為之后,復返無為”的三關領域。故《打坐歌》的河車搬運內容,跟那些執著于肉體上的尾閭穴、夾脊穴、玉枕穴的現代氣功的三關,在理論上,是截然不同的。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高帥,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