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備于理:節食能長壽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9 瀏覽次數:次
蘇軾“飲食休閑”法則
已饑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
注釋
〇方:方才。食:飲食。指進食,用餐。
〇先:預先。止:停止。指結束進食。
〇逍遙:亦作“逍搖”、“消搖’。徜徉;緩步行走貌。優游自得,安閑自在,不受拘束。
〇務:務必。腹空:這里不是指腸胃清空,而是強調心中空靈,沒有雜念。
譯文
到了感覺饑餓時方才進食,未到飽的感覺時預先止停,
閑暇散步要做到逍遙自在,務必讓腦無雜念心中空靈。
養生旨要
上列名句摘引自蘇軾《東坡志林·修養》。中醫師和養生學家一致認為,人只要不饑餓,飲食八九成即可達到“營衛”“養人”的目的,一致強調少食,甚至警言“食多短壽”,因為胃中食少,脾便負荷輕松,有利于全身經脈氣血的暢達,保障“沖和之氣,淪浹脊髓”,順利實現滋養全身肢體、器官和臟腑的目的。
飽食會導致疾病反復(資料圖 圖源網絡)
節食,還有利于促進疾病痊愈。飽食,則往往會導致疾病反復,中醫稱為“食復”,還特別指出,在小兒外感肺炎等疾病時尤其需要節食。
現代醫學專家考論,我國古代這方面的理論,已被現代西方科學所證實所尊重,科學研究表明,節食是長壽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附錄1:
[宋]張杲 “食謹其度”箴言
和食時當謹其度,故得食飲常美,津液常甘,身輕而不倦。
(張杲《醫說·食忌》)
附錄2:
[清]曹庭棟“食宜少乃第一要訣”說
食亦宜少,使腹?仗,則經絡易于轉運,元氣漸復,微邪自退,乃第一要訣。
(曹庭棟《老老恒言》)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中華養生通鑒》(寧業高編著)整理發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別山文化研究院編印。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下一篇:張三豐祖師《打坐歌》譯解(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