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備于理:“五臟功能歌”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8 瀏覽次數:次
周振武“五臟功能歌”
心君之內主藏神,脾宮藏志腎藏精,
魄以知來藏肺部,魂兮藏往寓肝經。
注釋
○心君之內主藏神:心臟是“五臟”中最重要的一個臟器,主神明,高級中樞神經系統的某些神經機能活動也是靠心氣制約的。周振武注釋:“神藏于心。心:熱火,味苦,色赤,應夏,臭焦,主血脈,惡熱,其聲笑,其液汗,其志喜,應舌與掌。”詳情參閱本書《人理編》之《〈黃帝內經〉“人生百年經”》相關注釋。
心君之內主藏神(資料圖 圖源網絡)
○脾宮藏志:脾主情志(情感)。周振武注釋:“志藏于脾。脾:味甘,色黃,四季,臭香,主肌肉,惡濕,其聲歌,其液涎,其志思,應四肢、口。”詳情參閱本書《人理編》之《〈黃帝內經〉“人生百年經”》相關注釋。腎藏精:腎主藏精,為先天之本。周振武注釋:“精藏于腎。腎:寒水,味感,色黑,應冬,臭腐,主骨,惡寒,其聲嘩,其液唾,其志恐,左腰脊、耳。”詳情參閱本書《人理編》之《〈黃帝內經〉“人生百年經”》相關注釋。
○魄以知來藏肺部:肺主諸氣和負責呼吸。周振武注釋:“魄藏于肺。肺:燥金,味辛,色白,應秋,臭腥,主氣,惡燥,其聲哭,其液涕,其志慮,應皮毛、鼻。”詳情參閱本書《人理編》之《〈黃帝內經〉“人生百年經”》相關注釋。
○魂兮藏往寓肝經:肝主藏血,有貯藏和調節血液的功能。肝主謀慮,肝與精神活動有關,所以說,魂藏于肝。周振武注釋:“魂藏于肝。肝:風木,味酸,色青,應春,臭臊,主筋,惡風,其聲呼,其液泣,其志怒,應眼、太中。”詳情參閱本書《人理編》之《〈黃帝內經〉“人生百年經”》相關注釋。
譯文
心臟為主君其內藏人神,脾臟藏情志腎臟藏人精,
肺部居胸中其內藏人魄,肝臟包膽囊其內藏人魂。
養生旨要
為什么稱心、脾、腎、肺、肝為“五臟”(“五藏”)呢?周振武一語破的:“臟者,藏也,如寶藏之藏,謂藏物而不泄也。”他用歌訣語言簡明揭示了人體五臟的主要功能,讓人們好讀、好記、好傳誦。
人體五臟不同營養需求(資料圖 圖源網絡)
他還在歌訣后對“五臟”的屬性、色彩、氣味、季候、性狀、喜惡以及與其它器官的關系等,都一一作了精湛的注解,對于一般讀者認識、護衛和使用五臟器官,都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
附錄1:
[唐]呂洞賓“五臟保健歌”
雙關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
東脾西胃須單托,五勞七傷回顧搖。
游魚擺尾驅心病,手拔腳挺理腎腰。
大小朝天安五臟,漱津咽納指雙挑。
一時如此作三度,方才把火遍身燒。
有人十二時中用,管取延年百病消。
(轉引自[元]龔居中《萬壽丹書•安養篇》)
編者注:這首呂洞賓“五臟保健歌”,一題為《呂真人“安樂歌”》,傳誦到明代,又題為《呂公“安樂歌”》,文字也稍有改易,抄錄如下,以便比較著閱讀。歌云:“雙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脾如射雕。東脾西腎須單托,元海華池內顧朝。搖頭擺手去心病,手扳涌穴理胸腰。每宵如法三度許,方才把火遍身燒。請群子前午后行,管取延年百病消。”(據[明]任明東《房術奇書》)
附錄2:
[宋]真常子“五臟養護秘訣”
酒多血氣皆亂,味薄神魂自安。
夜漱卻勝朝漱,暮餐不若晨餐。
耳鳴直須補腎,目暗必須治肝。
節飲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定。
汗出莫當風立,腹空莫放茶穿。
編者注:上列口訣轉引自溫革《瑣碎錄》,見《醫方類聚》,一題為《真常子養生秘訣》(《養生醫藥淺說》)。真常子,即任源,字道源,自號“真常子”,宋徽宗政、宣間宦者。識醫道,善養生,書畫皆精,人物、山水、枯木、怪石可觀,亦作小景,卒于紹興間。(《畫繼》)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中華養生通鑒》(寧業高編著)整理發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別山文化研究院編印。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