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虎交戰歌
道醫概論2017-10-01
天降真龍從此起,克木白虎真全體, 反覆離宮向北飛,消息陰陽九六里。 …
-
針法歌
道醫概論2017-10-01
先說平針法,含針口內溫, 按揉令氣散,掐穴故教深, 持針安穴上,令他嗽一聲, 隨嗽歸天部,停針再至人, 再停歸地部,待氣候針沉, 氣若不來至,指甲切其經, 次提針向病,針退天地人。 補必隨經刺,令他吹氣頻, 隨吹隨左轉,逐歸天地人, 待氣停針久,三彈更熨溫, 出針口吸氣,急急閉其門。 瀉欲迎經取,吸則內其針, 吸時須右轉。依次進天人, 轉針仍復吸,依法要停針, 出針吹口氣,搖動大其門。 …
-
醫林改錯(1)
道醫概論2017-10-01
《醫林改錯》作者:[清]王清任目錄:張序 劉序 知非子序 自序 卷上 醫林改錯臟腑記敘 親見改正臟腑圖 會厭、左氣門、右氣門、衛總管、榮總管、氣府、血府記 津門、津管、遮食、總提、瓏管、出水道記 腦髓說 氣血合脈說 心無血說 方敘 通竅活血湯所治癥目 頭發脫落 眼疼白珠紅 糟鼻子 耳聾年久 白癜風 紫癜風 紫印臉 青記臉如墨 牙疳 出氣臭 婦人干勞 男子勞病 交節病作 小兒疳癥 通竅活血湯 加味止痛沒藥散 通氣散 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 頭痛 胸疼 胸不…
-
醫林改錯(2)
道醫概論2017-10-01
張序 醫,仁術也。乃或術而不仁,則貪醫足以誤世;或仁而無術,則庸醫足以殺人 。古云不服藥為中醫,蓋誠慮乎醫之仁術難兼也,至于稍讀方書,即行市道,全無 仁術,奚以醫為?余來粵數年,目擊此輩甚眾,輒有慨乎其中。每遇救急良方,不 惜捐貲購送。今放癸丑四月,適聞佛山友人有幼子患癥,醫以風藥投之,竟至四肢 抽搐,口眼歪斜,命垂旦夕,忽得一良方,一劑稍愈,三服霍然。又有人患半身不 遂者十余年,得一良方,行走如故。余甚奇之,再四訪求,…
-
醫林改錯(3)
道醫概論2017-10-01
卷上 醫林改錯臟腑記敘 古人曰:既不能為良相,愿為良醫。以良醫易而良相難。余曰:不然。治國良 相,世代皆有;著書良醫,無一全人。其所以無全人者,因前人創著醫書,臟腑錯 誤;后人遵行立論,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縱有繡虎雕龍之筆,裁云補月之能,病 情與臟腑,絕不相符,此醫道無全人之由來也。夫業醫診病,當先明臟腑。嘗閱古 人臟腑論,及所繪之圖,立言處處自相矛盾。如古人論脾胃,脾屬土,土主靜而不 宜動;脾動則不安。既云脾動不安,何得…
-
醫林改錯(4)
道醫概論2017-10-01
試看癇癥,俗名羊羔風,即是元氣一時不能上轉入腦髓。抽時正是活人死腦袋 ,活人者,腹中有氣,四肢抽搐;死腦袋者,腦髓無氣,耳聾、眼天吊如死。有先 喊一聲而后抽者,因腦先無氣,胸中氣不知出入,暴向外出也。正抽時,胸中有漉 漉之聲者,因津液在氣管,腦無靈機之氣,使津液吐咽,津液逗留在氣管,故有此 聲。抽后頭疼昏睡者,氣雖轉入于腦,尚未足也。小兒久病后元氣虛抽風,大人暴 得氣厥,皆是腦中無氣,故病人毫無知識。以此參考,豈不是靈機…
-
醫林改錯(5)
道醫概論2017-10-01
方敘 余不論三焦者,無其事也。在外分頭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內分膈膜上下兩段 ,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氣門,其余之物,皆在膈膜以下。立通竅活血湯,治 頭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癥;立血府逐瘀湯,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癥;立膈下逐瘀 湯,治肚腹血瘀之癥。病有千狀萬態,不可以余為全書。查證有王肯堂《證治準繩 》,查方有周定王朱繡《普濟方》,查藥有李時珍《本草綱目》。三書可謂醫學之 淵源。可讀可記,有國朝之《醫宗金鑒》;理足方效,有吳…
-
醫林改錯(6)
道醫概論2017-10-01
婦人干勞 經血三、四月不見,或五、六月不見,咳嗽急喘,飲食減少,四肢無力,午后 發燒,至晚尤甚。將此方吃三付,或六忖,至重者九付,未有不全愈者。 男子勞病 初病四肢酸軟無力,漸漸肌肉消瘦,飲食減少,面色黃白,咳嗽吐沫,心煩急 躁,午后潮熱,天亮汗多。延醫調治,始而滋陰,繼而補陽,補之不效,則云虛不 受補,無可如何。可笑著書者,不分別因弱致病,因病致弱,果系傷寒、瘟疫大病 后,氣血虛弱,因虛弱而病,自當補弱而病可痊;本不弱而…
-
醫林改錯(7)
道醫概論2017-10-01
卷下 半身不遂論敘 醫家立言著書,心存濟世者,乃良善之心也,必須親治其癥,屢驗方法,萬無 一失,方可傳與后人。若一癥不明,留與后人再補,斷不可徒取虛名,恃才立論, 病未經見,揣度立方,倘病不知源,方不對癥,是以活人之心,遺作殺人之事,可 不畏歟?如傷寒、瘟疫、雜癥、婦科,古人各有所長,對癥用方,多半應手取效, 其中稍有偏見,不過白玉微瑕,惟半身不遂一癥,古之著書者,雖有四百余家,于 半身不遂立論者,僅止數人,數人中并無一人…
-
醫林改錯(8)
道醫概論2017-10-01
口眼歪斜辨 或曰:半身不遂,既然無風,如何口眼歪斜?余曰:古人立歪斜之名,總是臨 癥不細心審查之故。口眼歪斜,并非歪斜,因受病之半臉無氣,無氣則半臉縮小, 一眼無氣力,不能圓睜,小眼角下抽;口半邊無氣力,不能開,嘴角上抽,上下相 湊,乍看似歪斜,其實并非左右之歪斜,嘗治此癥,凡病左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 在右;病右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在左。此理令人不解,又無書籍可考。何者人左 半身經絡,上頭面從右行;右半身經絡,上頭面從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