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虛宮
欄目分類:道教建筑 發布日期:2016-06-15 瀏覽次數:次
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原為武當山規模最大的一宮。明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記:“玉虛宮為山中甲宮!泵鞒蠼ㄎ洚斏綄m觀時,這里是大本營,明清兩代常有軍隊駐此,故俗稱“老營宮”。其宮坐落在525萬平方米的盆地中,海拔189米。武當山脈至此,千巒收斂,塊壘盡去,九渡澗(亦名梅溪澗)水環繞,宮闕宏偉壯麗。明代文人王世貞贊道:“太和絕頂化城似,玉虛仿佛秦阿房!笨梢韵胂螽敃r其地、其物、其景之靚麗! ∮裉搶m,有關古籍中記為武當縣所在地。諸如明代巡撫都御史汪道昆《太和山記》云:“玉虛宮山水修廣倍遇真,舊為武當縣。”明代袁中道《游太和記》曰:“玉虛宮,周遭類一大縣……訊之,老道人云:‘此即昔日武當縣也!泵駠独m修大岳太和山志》曰:“玉虛宮,古為武當縣也!边@些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缭诿骱槲淠觊g(1368—1398年),著名道士張三豐清盼留意玉虛宮的一派風水寶地,在此結庵,以奉玄帝香火,名曰遇真宮。明代稱三豐祠,今俗稱張爺廟,在玉虛宮大殿西山坳。張三豐曰:“此地異日必大興!倍,游方之外,聲跡杳然。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訪求不得。永樂十年(1412年),令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禮部尚書金純、工部侍郎郭琎等指揮30余萬軍民工匠大建武當山宮觀時即駐此,并建玉虛宮玄帝大殿、山門、廊廡、東西御碑亭、神廚、神庫、方丈、齋堂、廚堂、倉庫、道眾寮室、浴堂、井亭、云堂、缽堂、圜堂;山門外左右真官二祠、東岳廟、天地壇;宮之左建有圣師殿、祖師殿、仙樓、仙衣亭、仙衣庫、西道院;宮之右澗東有東道院,計534間。其宮外復設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俱有道院。宮成,賜額為“玄天玉虛宮”。欽選道士120人焚修香火。置提點四名,賜六品印,統領宮事。到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已擴大到2200間。管領關帝廟、太上觀、玉虛巖、回龍觀、八仙觀。
據清代山志記:武當山經明末清初李自成、張獻忠以及清初劉二虎、王興光等破壞,荒蕪廢棄,路斷人稀。后經道士和信士募資修葺,恢復宮貌。清圣祖玄燁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賜匾額“清虛至德”,懸掛宮中。清乾隆十年(1745年)三月毀于火。民國期間(1912—1949年),曾有修葺和重建,也有毀廢。此宮直到清代中葉以前,仍具帝宮規模。清代湖廣巡撫潘宗洛稱玉虛宮曰:“玉虛千門規建章!1935年7月,特大洪水沖毀玉虛宮大部分廟宇,宮內外淤積泥土厚達1.50米左右,僅有部分崇臺和石欄望柱露在土面?谷諔馉幤陂g,國民黨第五戰區炮十六團將玉虛宮大部分銅鑄像器運到陜西漢中地區城固縣兵工廠造武器。1956年,湖北省政府將玉虛宮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丹江口水庫蓄水前后,西宮、西道院、東宮、東道院分別被機關、學校、工廠、居民占用。1993年,政府集資100余萬元,清除宮墻內淤土8萬多立方米。1997年,修復宮墻320米。2001年,國務院公布玉虛宮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古建筑36間,建筑面積4251平方米;宮墻1382米;現存遺址占地面積15.60萬平方米。宏臺崇基,重重展布,仍不失當年宏偉規模。
玉虛宮宮墻,俗稱“城墻”,素有“五城圍護”之說。從外至內,依序為天門、宮門、外樂城、里樂城、紫禁城。第一道宮墻,指玉虛宮的東、西、北三座天門,將宮前左右山巒連接起來,以山為城墻。三座天門及門內外道院早廢,尚存遺址。第二道宮墻,以玉虛宮原大門(今永樂盛肆街口)為中心,宮墻從大門兩側展布。其宮門石柱、枋,在修筑玉虛路時被拆除,宮墻不知廢于何年。宮門內東為泰山廟,西為天地壇,左右對稱。第三道宮墻,習慣稱為“外樂城”,以現在的山門為中心,宮墻向兩側展布。尚存宮墻東西寬190米,南北長231米。門前1萬多平方米的廣場,只是原宮門內占地面積的十二分之一。1997年用石子墁地。山門前中軸線兩側對稱分布嘉靖御碑亭。入山門,即達外樂城,為占地面積4.40萬平方米的大院,中軸線兩側對稱聳立永樂御碑亭。院兩側有東西宮的大門,西宮墻石門,俗稱西華門,是通往西宮的大門;東宮墻石門,俗稱東華門,是通往東宮的大門。從中軸線過御碑亭,為石渠,過橋為一弧形方整石墁地,兩邊存有對稱石作旗桿座兩座。再沿中軸線上行,即為龍虎殿遺址。殿兩旁有宮墻分開內外,形成第四道宮墻即里樂城,也稱為“皇城”。過龍虎殿遺址,為方整石海墁大院。院兩側設對稱綠琉璃化帛爐。院兩邊設東西石門,均曰小宮門。穿過大院即為十方堂遺址,堂兩邊又有宮墻隔斷內外,形成第五道宮墻,叫紫禁城。十方堂左右有廂房廊廡連接東西配殿,配殿又有廂房廊廡連接大殿,現存遺址。中間為方整石海墁大院,院兩邊分布五座石雕須彌座花壇,東南角有一座巨大的八角形青石須彌座禮斗臺。過大殿遺址,即為父母殿(啟圣殿)。殿西有小觀殿,殿東為元君殿。大殿后為方整石擋土墻,墻東下為泉池和放生池。擋土墻上為平臺,臺上置石鼓四個,直徑約0.73米,高殺其一,以象四時。平臺后面的山梁為門和宮墻遺址。
玉虛宮主體建筑按東西五路建筑布局,以中軸線上四大殿為中心,坐南朝北,故右東左西。東為東宮、東道院;西為西宮、西道院。其外有亭、臺、壇、廠、道院、觀、門、橋等星羅棋布! ∮裉搶m主體建筑宮墻東西兩側外,各有夾墻復道,與北京故宮東西夾道規制相同。東側夾道旁為東宮。從龍虎殿東側出小宮門,遺址有神廚、神庫、神泉井、神泉亭、浴堂、方丈、齋堂等。從山門內大院出東華門,為云堂。其余一大片為古建筑遺基。1973年丹江口水庫蓄水前后,東宮被老營公社、林場、醫院先后占用,拆毀云堂旁道院、拜殿、浴室(磚石殿)等部分古代建筑,在其基址上重建辦公樓、住宅樓、平房等。九渡澗東,為東道院,其基址在1973年前后被酒廠、糧管所及部分居民占用! ∮裉搶m西宮墻外為西宮、西道院,在今武當山火車站西。這一大片古建遺基,1976年前后,第二汽車制造廠(現東風公司)在此建成精密鑄造廠。宮西有八仙臺、仙桃觀、華陽亭、蓮花池等遺址。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