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山乾元觀的恢復與弘道之路
武當傳說2016-08-14
位于茅山北部東麓金壇市境內的青龍山(又名郁岡山)南腰部的乾元觀,是茅山道院歷史上著名的三宮五觀之一。歷史上乾元觀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秦時李明真人于此煉丹;南朝梁陶弘景宗師在此修道,梁武帝每逢大事必親往咨詢,乾元觀遂成山中宰相府。 1938年夏,新四軍一支隊的司令部駐扎在乾元觀。同年秋,乾元觀被日寇焚燒。自1993年以來,在住持尹信慧道長帶領下,在社會各界幫助下,乾元觀從一片廢墟中重建,形成了以玉皇殿、大雄寶殿為核心的錯落有致、…
-
九仙古觀話前緣
武當傳說2016-08-14
九仙觀的前身是梁代的九仙宮。據清代李元度《南岳志》載:九仙觀,在紫蓋峰東,即古九仙宮。梁天監中建。觀后為張三豐修煉處。順治中,道士李常庚重修。光緒元年(1875)又重修。九仙宮是南岳九仙中的王靈輿、鄧郁之兩人禮斗朝真的所在。王靈輿先在南岳中宮修煉,后來到這里小駐。鄧郁之則為劉宋的蒼梧王煉丹,丹成后隱居九仙宮,梁天監十八年(519)十二月三十日逝世于此。九仙宮實為鄧郁之首建,所以宋代道士陳田夫著的《南岳總勝集》也說:九仙宮在廟(…
-
一城一城隍 城隍老爺到底誰能當
武當傳說2016-08-14
《中華城隍名人傳》是中華城隍文化研究中的一部有關城隍人物稱城隍爺又稱城隍神的著名人物列傳。城隍神的崇拜是從對自然神的崇拜開始,相傳起源于神農氏炎帝,與農耕有關;作為城市的保護神從堯帝開始,與遠古圍城治水有關。城隍的崇拜首先是神的崇拜,然后從抽象的神轉變成具體的對國家,對百姓有貢獻的功臣及英雄人物的崇拜,再把有貢獻的功臣及英雄人物當做心目的神來祭拜。城隍作為自然神和城市的保護神以后在《中華城隍文化》一書詳細闡明,本書主…
-
北京火神廟住持田存緒與民國北京道教軼聞
武當傳說2016-08-14
我幼年時家住北京舊鼓樓大街清虛觀胡同(今稱清秀巷),7歲時因體弱多病投于地安門外火德真君廟(下簡稱火神廟)住持正一派大德田公存緒門下寄名入道,由此與道教結緣,并因此直接或間接地了解到有關恩師田存緒以及當時北京道教界的一些情況。 恩師田公存續,俗名子久,據學者張雪松先生考證(《北京火神廟住持田子久(存續)小考》,《弘道》,2009年第1期),約生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羽化于民國三十二年(1943)1月30日。清宣統三年(1911)依火神廟住持董…
-
陜西省道教協會、西安市道教協會、西安八仙宮看望終南山摔倒重傷
武當傳說2016-08-14
2014年12月20日,陜西省道教協會會長、西安市道教協會會長、八仙宮住持胡誠林道長在八仙宮管委會秦誠水道長的陪同下,前往西安市中心醫院看望因意外摔成重傷入院的向高衛道長,《玄門道語》編輯部人員隨行前往。 向高衛道長五年前在武漢出家,現在終南山居住修行4年,10天前,向高衛道長因意外不幸摔傷,導致脊柱、骨盆、腰椎骨折,為高位截癱,在得知這一情況后,剛參加完省道協會議的胡誠林道長極為關切,隨即前往醫院看望,在得知向高衛道長需經三…
-
地安門外火神廟
武當傳說2016-08-14
火神廟,即敕建火德真君廟,位于北京市地安門外、什剎海旁。該廟始建于唐朝貞觀六年(公元 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元順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重修。明代萬歷年間,因宮廷連年發生火災,于是下令擴建火神廟,并賜琉璃碧瓦以壓火。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又重修,門及后閣俱加黃瓦。 火神廟的主體建筑現基本保存完整。最南端為隆恩殿,供奉隆恩真君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往北便是主殿火祖殿,供奉南方火德熒惑星君,即通常所謂…
-
“婺源”斯地與道教之淵源
武當傳說2016-08-14
中國古代歷史上以農耕文化為主,而水是農耕文化之根本,是以人類文明大多沿著江河發祥,。婺源縣名的由來也應與河流有關,但究其淵源、文化,不止于此,而又有更廣之涵。 女宿值日吉慶多 起造興工事事昌 星宿名,即女宿。又名須女,務女。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之第三宿,有星四顆。《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昬翼中,旦婺女中。《史記天官書》:婺女,其北織女。 司馬貞 索隱:務女。《廣雅》云須女謂之務女,是也。一作婺。 晉 左思 《吳…
-
東門觀音古廟為何稱娘宮觀
武當傳說2016-08-14
榕城東門外,越過環城路,有一條直巷,巷尾有一座古廟,匾名觀音古廟。奉祀的是南海觀世音菩薩。廟雖不大,香火卻十分旺盛。觀音菩薩是民眾心中救苦救難,慈悲濟世的最崇敬的女神,民間稱為觀音娘,也稱慈悲娘。所以,她的廟宇,便簡稱娘宮了。 但娘宮觀聽起來似有點不順當,因為宮,本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后引為奉祀神祗之處,以示尊敬。也指寬廣大廈,公共活動處所,如文化宮、少年宮。觀(讀貫)則是指道教的廟宇,如華陽觀、三清觀。宮和觀都是表示處…
-
浦東三元宮坤道院:儀式敘事與上海三官文化的復興
武當傳說2016-08-14
三官文化由信仰儀式、神話敘事、物象等三個方面組成,在歷史語境中形成了天地水三官、唐宏葛雍周武三官、陳子椿與龍女的三個兒子三官、堯舜禹三官等多種表現形態,是由內容和形態共同筑就的文化。本文所說三官文化特指天地水三官文化。 一 三官文化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漢時期的三官手書,先后經歷了魏晉南北朝時的發展期、唐宋的繁榮期、元時的沒落期、明清時期的再度繁榮期、民國時期的衰敗期、1949年到1978年的完全敗落期以及1979年至今的復興期。上海…
-
蒲松齡與嶗山太清宮
武當傳說2016-08-14
嶗山太清宮三官殿院中有一株樹齡六百多年的山茶(耐冬),這棵被導游們稱為青島樹齡最長的山茶名叫絳雪,它正是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香玉》篇的主人公之一,因蒲松齡的文章而聞名于世。蒲松齡一生游覽的名山大川有限,但充滿神秘色彩的嶗山毫無疑問是他最情有獨鐘的地方。蒲松齡曾兩次到嶗山游覽,并在太清宮、上清宮等廟宇訪友旅居,根據流傳于此的傳說寫出了《勞山道士》(嶗山曾名勞山)、《香玉》、《陽武侯》、《羅祖》等多篇與嶗山、即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