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三豐初登武當山攬勝 嘆曰“此山異日必大興”
武當傳說2016-08-15
金庸筆下武當七俠,俠肝義膽尊師重道,資質人品無可挑剔,江湖上威望崇高。七俠傳承師志,謹守門規,休養生息,參悟道法,將武當派發揚為武林正義大派。 元朝數盡,明主未立之時,張三豐結庵于武當山。這是他已一百二十余歲。在武當山上搜奇攬勝,看見武當眾宮殿毀于兵火,說道此山異日必大興。于是率領道眾將各處宮觀廢墟一一清理,草創廟觀延續香火,開創了武當派盛世。撲朔迷離的各種傳說中,《明史》中記載明太祖朱元璋久仰其大名,遣人去找,不知…
-
道家文化之武侯祠
武當傳說2016-08-15
南陽武侯祠是紀念諸葛亮躬耕南陽的一座祠廟,也是南陽地區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從武侯祠自身發展演變的歷史來看,武侯祠的興衰與道教的發展關系密切。南陽武侯祠的興衰與道教諸葛亮死后不久,在其躬耕過的南陽臥龍崗,人們就已開始建庵祭祀。但這里從何時開始有道人居住,目前尚難以確定。不過,就筆者所掌握的材料看,最遲至宋代,南陽武侯祠已有道人活動的蹤跡。宋紹興八年(1138)八月,岳飛統軍路過南陽,夜宿武侯祠,道人敬茶后出紙索字,岳飛揮涕…
-
玉皇大帝故里——萍鄉張佳坊玉皇古宮
武當傳說2016-08-15
蓮花峰 玉皇山,又名玉峰、玉皇峰,海拔1234米。位于萍鄉市蘆溪縣張佳坊鄉雜溪村龍上境內,為武功山余脈;玉皇山,山形為蓮花座,之前稱為蓮花山。遠遠望去確如蓮花朵朵,高聳奇美,風起云涌時,但見花蓮時隱時現,仙氣十足。為什么這里叫玉皇山?他的名稱是怎樣來?蓮花峰名蠻好的,后來為什么要改名為玉皇山呢?這里的玄妙又是什么? 修復玉皇古宮發起人鄭圓明道長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探訪了玉皇山,拜訪了修復玉皇古宮發起人,來自武當山的全真龍門派十…
-
嗣漢天師府的萬法宗壇
武當傳說2016-08-15
進入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頭門,便可見一座三開門的石質牌樓儀門。再沿甬道直走進入二門,額稱敕靈旨。直行十數步,拾級而上,是雄偉的玉皇殿。玉皇殿的后面是一字排開而又相互連接的3組建筑群落。東首是授箓院,中間是歷代天師生活起居的院子,即相國仙府,西頭則是萬法宗壇。 從門臉的建筑規模上看,授箓院、萬法宗壇要比相國仙府高大、氣派、華美。而相國仙府的門臉又矮又窄,顯得十分簡陋。其屋頂是一撇一捺,前面一短搭,后面斜拖一長搭,單一的…
-
江南土墩墓博物館
武當傳說2016-08-15
江南土墩墓博物館位于鎮江句容市茅山風景區內,占地面積25畝,建筑面積達6230平方米,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座展示土墩墓文化的專題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先生說:土墩墓,是江南地區商周時期獨有的文化遺存,離開土墩墓,中國南方的青銅時代將是一片空白 土墩墓始于西周前期,盛行于西周后期和春秋時期,至戰國早期逐漸消失。它是商周時期江南地區具有強烈地方特色的文化遺存,與同期…
-
茅山四寶
武當傳說2016-08-15
《茅山志》載:宋哲宗之母孟氏不慎將銀針吞于腹中,御醫束手無策,孟氏坐以待斃。哲宗遂張榜全國求賢,茅山上清宗壇第二十五代宗師劉混康應詔入宮,用茅山道教秘傳符篆和丹藥治療,令孟太后轉危為安。哲宗深感茅山道士醫術神奇,賜號劉混康洞元通妙法師,住持京師上清儲祥宮。不久,劉混康請辭返回茅山。徽宗繼位后,下詔劉混康再進京師,這次他也只住了不到一年便又回到了茅山,徽宗遂先后賜送鎮山八寶:茅山道教九老仙都君玉印一顆、合明天地敕玉符…
-
李時珍與茅山
武當傳說2016-08-15
李時珍(1518年1593年),字東璧,號瀕湖,時人謂之李東璧。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其祖父和父親都是醫生,因此李時珍從小就受到醫藥學方面的熏陶。其最大的貢獻就是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的寫作過程中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以及牛首山、攝山(古稱攝山,今棲霞山)、茅山、太和山…
-
魏華存與茅山
武當傳說2016-08-15
道教是一個有著平等觀念的宗教,自東漢末流行以來,一直宣揚,不論男女,只要學道積德,建功立業,精修勤煉,都可以得道成仙。所以,幾千年來,不論是享受榮華富貴的人,還是掙扎在貧窮線上的人都十分信奉道教,他們或追求身體健康、長壽,或為謀求解脫現世痛苦,青燈黃卷,晨鐘暮鼓,堅守著內心的信仰。于是乎,各朝各代涌現出眾多修道有成的名士,其中不乏一些女子,她們或者開山立宗,傳徒授弟;或者著書立說,登壇齋醮。南岳魏夫人魏華存便是個典型…
-
信仰如山(二十一)
武當傳說2016-08-15
還得回到抗日戰爭的時期來,這是我逃避不掉,不得不面對的事情。當時國勢強大的日本海陸空火力數十倍地強于中方,天地間如鋼鐵熔爐,投入的中國新四軍部隊轉眼化掉,除了新四軍義無反顧地為國捐軀外,還有很多茅山兒女依舊源源不斷地投身而去,他們懷揣堅定的信仰,用一種堅韌和頑強的意志,帶領大家找到了出口,迎來光明。 這是我們這個民族在危難時刻的一個縮影。無論是緬懷,還是銘記,我們都要以真實的歷史告慰在那場戰爭中不幸遇難的同胞們。是的…
-
信仰如山(二十)
武當傳說2016-08-15
書中的文字記錄不禁讓我想起了老道長。 老道長一提到智取頂宮那段舊事聲音就大,他的情緒完全是高漲的,深邃的目光里夾雜著溫和的暖流,眉毛里藏的都是笑意。 1943年10月27日上午,天氣陰沉沉的,下了點毛毛細雨,茅山一片迷漫。當時的頂宮已經讓小鬼子設了據點,道士的生活起居都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日子一長,不少道士與鬼子混熟了,一些鬼子還跟道士說中國話。九霄萬福宮的四房道士李浩歧由于年齡小,得到了日寇的信任,讓他當伙夫,專門負責下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