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當前位置:主頁 > 武當文化 > 武當傳說 >

    九仙古觀話前緣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6-08-14   瀏覽次數:

      九仙觀的前身是梁代的九仙宮。據清代李元度《南岳志》載:“九仙觀,在紫蓋峰東,即古九仙宮。梁天監中建。觀后為張三豐修煉處。順治中,道士李常庚重修。光緒元年(1875)又重修。”九仙宮是南岳九仙中的王靈輿、鄧郁之兩人禮斗朝真的所在。王靈輿先在南岳中宮修煉,后來到這里小駐。鄧郁之則為劉宋的蒼梧王煉丹,丹成后隱居九仙宮,梁天監十八年(519)十二月三十日逝世于此。九仙宮實為鄧郁之首建,所以宋代道士陳田夫著的《南岳總勝集》也說:“九仙宮在廟(今南岳大廟)東十二里,梁天監中建。”大約過了兩百年,唐明皇李隆基于開元中(713—741)親筆為九仙宮題額“紫蓋峰石壇九仙宮”。道教為唐代國教,李隆基更崇信道法,對隱居南岳的道家上清派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號白云先生)及弟子薛季昌、王仙嶠等均極為禮遇,曾呼司馬承禎為道兄,以薛季昌為天師。司馬承禎與薛季昌諸人先住白云觀,后住九真觀,兩觀距九仙宮極近(約兩里),而白云先生藥堂更近,在宮后。唐明皇準司馬承禎弟子王仙嶠表奏,改所住的白云觀為降圣觀,親自篆書題額,九仙宮的御書大約也與降圣觀御書同時。皇帝賜額,又是親筆書寫,這在當時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所以九仙宮、九真觀、降圣觀以及這一帶地區的招仙宮、中宮、凌虛宮、元陽宮,華蓋院等香煙鼎盛,殿閣如云,道徒眾集,允稱南岳道家一個全盛時期。唐明皇御書“紫蓋峰石壇九仙宮”,所謂石壇,是指九仙宮前約半里地的—塊巨大的花崗石;它高約四丈,長寬各為二至三丈,頂端平坦,相傳南岳九仙大多飛升或聚合在這里。巨石中腰楷書橫刻“九仙飛升之石”六字,每個字大約一百平方厘米,遒勁靈動,可惜前幾年因人們采鑿花崗石作電桿,大部分已被炸毀,和九仙宮被沉于水庫中屬同一個命運。宋代人為了紀念九仙宮石壇和唐明皇賜額,曾有—首詩是:“一峰鱗次開一觀,片石朋來會九仙。寶牌尚記咧皇篆,靈夢嘗聞御史傳。”詩不甚佳,卻為九仙宮和九仙石作了歷史的見證。“靈夢曾聞御史傳”這里邊包含了—個神話。本書有關九仙的記敘中將作一大略記述。

      從唐明皇開元中到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大約又百三四十年,衡州刺史張覿奏請為九仙宮置觀額。第二年十月,懿宗李璀批準九仙宮改為九仙觀,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又改九仙觀為九仙宮,并賜劉宋時代居九仙宮修持的鄧郁之為“超真集妙真人”,宋徽宗信奉道教的篤誠更勝于唐明皇,政和通年(1118)到宣和元年這一段時間,他對南岳的上清派第一代宗師魏夫人、南岳九仙陳興明、施存、尹道全、徐靈期等人一一進行冊封,當時佛家的勝業寺(今祝圣寺),也曾被改為神霄宮,不久方恢復原稱。

      宋末至元、明,九仙宮興廢沿革不詳。只偶讀清初彭而述《九仙觀詩》,有“是時夜雨天初霽,空階倚徙看古砌。石刻磨滅不可讀,風雨剝蝕苔蘚蔽。我為刮磨細閱之,仿佛猶見至正字。旁鐫干支庚寅年,爾時天子元順帝……”至正庚寅(1350)是元順帝年號,則元末曾修九仙觀。又從李元度《南岳志》得知,明代中期,孝宗弘治(1488----1505)午間,尚有邑人鑄鐵鐘一座獻給九仙宮,明末思宗年代(1628--1644)又有信士鑄銅鐘一座供奉,足見這一時期香火還存,但已不及唐宋煊赫了。清初,道士李皓白隨南明軍主帥何騰蛟南來,在何帥軍幕中出謀劃策,抗擊清軍。后因鑒于何騰蛟軍散將驕,主帥庸懦,南明王朝又矛盾紛陳,大勢已去,遂隱居南岳,以南明軍將帥所贈金帛,改建九仙宮為九仙觀。他更因獲得明桂王在楓木橋、水簾洞一帶的莊田615畝及荒地243畝,收回九仙宮被侵奪田產50畝,又率道眾墾荒400多畝,使九仙觀成為南岳首屈一指的富裕道觀。據清雍正十三年(1735)官方查勘南岳寺觀田畝統計資料,九仙觀有田727.3畝,田產數僅在方廣寺和永明寺后,居南岳各寺觀的第三。

      經過李皓白改建的九仙觀,規制一新,全觀有殿宇兩大進,一進為過殿,二進為正殿灰磚青瓦,雕梁畫棟,山門斜置。門坊有聯是:“九數寓重陽,掃盡陰霾乘浩氣;仙胎來俗骨,剔除錦繡見元身。”不知是不是出自李皓白的手筆。據當時清廷湘南按察使彭而述《道人李皓白傳》載:李“卜居衡岳朱陵洞口之九仙臺,建飛觀數間。”據新編《南岳志》,李皓白當時還建有便殿五間,倉房二間,算是規模最大的一家道觀了。還是前述那個彭而述,他又曾寫過一篇《游九仙觀記》,淡淡幾筆描述了觀前景物:“短松修竹,蓊蓊芊芊。時乃七月,秋桃約數十株,纂纂將熟。山門前碧塘泓然,荷葉如蓋。豆架麻圃俱開花,娟嫵可愛。”彭而述這段記述,竟是把一所歷史悠久,“仙氣”十足,景物幽深,建筑宏偉的大道觀變成了一個頗具鄉土氣、田園味的農莊了。在清凈無為之中又帶點田園味倒也不壞。

      九仙觀在清初是她的全盛時期,但卻也伏下了破敗的因素。據新編《南岳志》載:“九仙觀的田地產,既大部是亡明的遺產和墾殖的荒地,缺少認定產權的原始契約,故后來引發了多起產權糾紛訴訟,而又大多以敗訴告終。”所以,自清代末期到民國期間,九仙觀的產業逐漸凋零敗落,清光緒末年(1908)衡山知縣判定九仙觀田產25畝允公,歸縣救荒會管。民國29年(1940),衡山縣政府判定以田產90畝給沙泉鄉中心小學作校產。加上民國初期,九仙觀恢復了十方道觀制度,來往掛單道士,日有增多,高峰期日食道眾百余人,食用浩繁;民國30年(1941),九仙觀又出資辦有一所宏道小學,每年須副出辦學經費谷300石左右;觀宇因年久失修,維修費用增大,漸有入不敷出,以告債彌補虧空的趨勢。民國4年(1945),由觀主李緣真賣出田產約50畝清償債務,宏道學校也停辦。民國36年(1947),玄都觀道士龍鎮教繼李緣真任觀主,也只能對觀宇作點修復工作,九仙觀雖仍為南岳最大道觀,規模仍舊,卻早已是外強中奸,欲振乏力了。文革中,千年古觀,化作蒼茫煙水。

      寫九仙觀,不能不詳細地介紹一下九真觀。因為九仙和九真的意思同是指九位仙真,而南岳又曾有九位修持至深的高道,被稱“九仙”。人們便附會為一觀二名,同觀異名。其實并不是這么一同事。或許九仙觀與九真觀的命名,很有點紀念九位南岳高道的意思。(按《云笈七簽》 九真、九仙另有特定的內容。)但依然是兩座道觀,九真觀建觀比九仙觀還要早三百五十多年。九真觀建于晉太康八年

      (287),是就古王母殿原基建起的。晉懷帝永嘉年間(307--313),賜額為華藪觀。六朝時,梁武帝改額為九真觀。陳田夫《總勝集》舉宋代張佐堯詩云:“晉代為華藪,梁朝號九真。宮門頻換額,洞口不移春。”就是指的這回事。而九仙宮雖建于梁天監間,卻直到唐玄宗時才置額為“紫蓋峰行壇九仙宮”。九真觀在隋代開皇中(581--604)改稱衡岳觀,至唐末為兵火摧毀,于乾德二年(964)重建。北宋末,徽宗趙佶宣和六年(1124)敕于觀內建昊天殿,并改賜衡岳觀為銓德觀。九真也好,衡岳也好,銓德也好,她們歷經西晉,六朝,唐、宋、清代,其顯赫與興盛的程度,實非當時的九仙宮可比。如梁代九真觀住持周靜真,被梁武帝蕭衍尊為國師,武帝曾敕賜莊田三百戶充九真觀的基業。隋改衡岳觀后,隋煬帝楊廣于大業八年(612), 詔請著名道士蔡法清、李法超二人住持衡岳觀事。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二年(628)詔由天師張惠朗為該觀住持,度四十九位道士參與焚修。唐高宗弘道元年(684)詔天師葉法善封岳,辟地四十里作衡岳觀領地,禁止在這個領域內樵采漁獵。宋代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帝王均先后頒賜御書、御香及金寶牌,命以衡岳觀為國家祈福場所。宋真宗趙恒還特派沖靖天師單惟岳來作衡岳觀住持并提舉整個南岳宮觀,宋徽宗趙佶宣和三年(1121)改衡岳觀為銓德觀,免道業二稅,并追取南岳所有寺院金寶牌,統歸銓德觀收管。宋紹興中(1131—1162)高宗趙構賜御書《黃庭內景經》一卷,法帖九卷。據宋代陳田夫《總勝集》載,該觀當時還留有梁代湘東王蕭繹撰刻的《九真觀碑入》,唐代衡陽刺史蘇務廉撰刻的《何尊師得道碑》,唐翰林院承旨蕭鄴撰和太子少博盧蹯書的《廣成先生神道碑》(按:廣成先生劉元靖,本書第三節中有介紹),唐吏部侍郎撰刻的《廣成先生傳》,唐道士張堅白撰的《廣成先生內傳》和宋代蘇東坡居士作記并書刻的《率子廉傳》等等。人文資料,實蔚為大觀。明代著名文學家譚元春在他的《岳游記馀》四則中曾說,梁元帝(即湘東王蕭繹,后即位為元帝)的《九真觀記》中“簫鼓騰空,煙霞相接;星辰奪彩,燈燭非明。……杯傳九醞,隱淪之車晨至;堂開四扇,西楹之鐘夜響”。為南岳文藝作品中的絕唱。這一評價,雖然未必就稱公允,但讀讀這篇碑文(見附錄),也應該為當時九真觀那“風牖云梁,千門萬戶”的建筑規模,嘆羨不已。總之,自梁到宋,接連六個王朝,九真觀(繼稱衡岳觀后稱銓德觀)聲勢可謂煊赫之至了。可惜自宋末到清,幾經兵火,遂告頹圮,只能讓清初重修的九仙觀一枝獨秀了。  除了這所“晉代為華藪,梁朝號九真”的九真觀,南岳還有另一所名九真觀的道觀(又名九真降圣觀),也頗具顯赫不凡的聲勢。因為她距前述的九真觀、九仙觀都不太遠,加之明代即圮廢,后來便難于考查沿革,因而使人對九仙宮、九真觀、九仙觀更混淆不清。如清李元度《南岳志》引清末《衡州府志》就說:“九真觀即九仙宮,今為九仙觀,非有二也。”然宋代明明有九仙宮,又有九真觀,亦名九真降圣觀,見之于宋代陳田夫著作中,還是應以陳著為據。據陳田夫《總勝集》二卷二十三頁“九真觀”一欄載,“在廟東十里”,距九仙觀約二里,它是梁天監初(502)南岳九仙之一的張如珍(女)修真的地方,李元度《南岳志》說她于天監十三年(504)十一月十三日仙逝。到了唐代,道家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來南岳,在張如珍修煉過的道觀北邊不到一里的地方建了座白云庵。唐代的嶺南節度使(后為宰相)張九齡奉皇朝派遣祭祀南岳時,曾去白云庵拜訪司馬承禎。唐玄宗李隆基又遣司馬承禎弟承棉詔召承禎至長安,校正《道德經》,呼為道兄,備極禮遇。如前所述,司馬承禎的弟子薛季昌且被寵賜為天師。因為司馬承禎另一弟子王仙嶠奏請改其師舊居白云庵為觀,唐玄宗親書降圣觀額并以薛季昌為觀的住持。大約又因為白云庵當時只是幾楹茅舍,風雨飄搖,早巳頹圮,“降圣觀”三字御書被賜送給九真觀,并在九真觀造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即唐天寶間崇奉的老子封號)供像,座像高一丈七尺,還賜經六百七十卷及金銀供器一批。所以,九真觀也被稱為九真降圣觀。這里既是帝王的道兄修持過的地方,又是天師住持的地方,自是煊赫不凡。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令衡州鑄銅鐘一口,賜給九真降圣觀。據說,這口銅鐘敲動時,“音韻振遠,徹于霄漢。”鐘重四千斤,上刻唐明皇親撰銘文為“鑄于郡,懸于觀,天長地久福無算”。鐘上還鑄有驃騎大將軍高力士監制,它和梁元帝撰刻的《九真觀記》碑石,可稱兩件彌足珍貴的文物,可惜因歷代兵火焚掠,早已不存。“天長地久福無算”的唐明皇的銘祝之愿,早巳地老天荒,人間正道是滄桑了。談到兵火焚劫,這里倒是流傳著九真觀銅鐘的—個神話,據說唐乾元三年(760)二月,這所南岳九真觀(即九真降圣觀)遭兵火焚蕩。屋宇灰燼,鐵石熔裂,獨有銅鐘不毀。三百多年以后,宋代元佑間(1086--1094),懸掛在九真降圣觀的這口銅鐘忽然—夜里失蹤。過了幾天,在觀前的塘水中找到了它,但已遍是苔蘚粘漬,錘頂上鑄的龍,右腳也被折斷,人們于是傳說這是因為鐘頂上的龍和衡陽青草渡(今衡陽市北草橋)的龍相斗,被折斷了一足,九真觀后的小山就此取名龍竇(斗)嶺,云云。

      唐咸通年間(860--874),住持九真降圣觀的是著名道士王固節,道家說他“道行超倫,一方景慕。闡教談經,學者如市。”被封賜

      為總教大師。

      九真降圣觀自梁代九仙之一張如珍在此修持,至唐代司馬承禎、薛季呂、王仙嶠、王固節等人在此或為住持,或修煉一個時候而去,

      他們中有天師,有總教,有高道,名動京師,術干卿相,實屬盛極—時,至宋代猶未衰。宋徽宗追賜張如珍為全真達道真人,觀中舊有的瑯瑛閣也改賜為九仙閣,又九真降圣觀北角約五十步還有個壽仙亭,亭下有白龜泉,稱南岳第一泉。泉水從巖隙迸出,清冷甘冽,早晚顏

      色兩變,人們傳說飲白龜泉水可以長壽。白龜白如玉,小如錢,隱于石縫間,不輕易獲見,也有傳說是遇見白龜的會吉祥長壽。可惜宋以

      后九真降圣觀被毀,白龜泉的水和龜大約都是人間“紅塵”掩蓋,無從研究它們的真實性如何了。九真降圣觀西有王氏藥圃,宋代名道士陳田夫曾芟辟藥圃荊榛而住,王氏藥圃據說是距此不遠的九仙宮梁代王靈輿的藥圃,也有人說是西晉初期為晉武帝司馬炎封大微先生和太素先生的王谷神和皮元曜修真時的藥圃,那就歷史更悠久了,但它也終為宋元之間那場戰火掀起的煙塵所毀壞。宋末,南岳、衡陽湘潭這一帶是經過一番嚴酷的爭奪的,一是向士壁在南岳抗擊滅大理回師的元將烏蘭哈臺,大獲全勝;一是李芾抗元,固定潭州,慷慨犧牲。這兩次大戰主戰場都在南岳附近,南岳大廟以北諸道觀,不論是九真觀也好,九真降圣觀也好,終不能免于戰難而頹圮,論為廢墟,荊棘叢生。只有九仙宮倒尚留仙蹤,如前所述,還有信士們送鐘來。到了明末清初,李皓白重修九仙宮,改名九仙觀,在大廟左一二十平方里的秀麗山川里,更讓她獨領風光了。

      其實,如果從“九仙這一點來說,那么,九仙宮(后為九仙觀)只有王靈輿、鄧郁之兩人在這里羽化,九真觀有尹道全,九真降圣觀則只有張如珍,三處共四位高道在這里沖寂,其余五位仙真,卻均另有修持的道觀,因而不妨在此對他們修持所在也略加介紹。劉宋年代的道十徐靈期為南岳九仙之—,他修行于距九仙宮三、四里處的上清宮,上清官也修建于這個時候,他于劉宋元徽元年(473)九月九日沖寂。上清官在南岳高宗朝(1127--1162)已成廢墟,只留下一塊標明宮基的石碑,供人憑吊。據傳,上清官所在山中有仙雞報曉,仙雞因吃仙草,得以長生,偶有樵采人遇之,也只一現而已。我想,這大約是因為山上有山雞、竹雞等至偶然走失的家雞而附會敷衍成的神話,還是留下來以餉讀者,也好助助游興,或許還有點藝術魅力吧。

      九仙中最早的一位陳興明;晉太始中(265 —274)修行于元陽宮,晉太元年(280)在這里沖舉。元陽宮在大廟東北叢山中,入山五里,與上清宮及九仙中王靈輿最先修持的中宮三處形成鼎立,距九仙宮、九真觀均不到五里,后來唐德宗年代元和先生張太虛又在該宮修煉。宋宣和元年,改賜稱為崇明觀,觀后三里,有伏虎巖勝境。但今觀址已不可見,并伏虎巖也難覓丁。

      九仙中的張曇要修真于招仙觀,觀在大廟東八里處,距九仙宮不到三里,距今水簾洞雪浪亭約二里,招仙觀一直到趙宋時還是一個富

      麗唐皇,有著頗多神話的人道觀,宋陳田夫說它“啟基劉宋, 卜字蕭齊”,又說它是“晉咸寧間(275--279)建”,未知孰是?不過如就張

      曇要修行年代推論,則張曇要系劉宋、蕭齊間人,仙逝于齊延興元年(494),招仙觀啟基劉宋,卜字蕭齊之說較為可靠。招仙觀在六朝、唐、宋睹代都有許多著名道十在這里修真,夕;朝的張曇要之外,有唐貞觀二年(628)來此的蕭靈護,唐元和未年(32())的許@醋@,唐末的聶師道,宋仁宗朝(1023--1063)的養素先生藍方,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的吳承遠。

      招仙觀觀宇宏闊,雖不及梁元帝形容的九真觀“風牖云梁,千門萬戶。”“蕭鼓騰空,煙霞相接。”“樓施九柱,山帶五城。”那樣壯麗,但也連甍接棟,碧九紅墻,綠樹蔥籠,青煙繚繞,一派人道觀的氣勢。觀中除正殿、偏殿、橫屋、雜寮等建筑外,先后尚建有尋真閣、養素軒、遙碧閣、競秀亭、朝天壇等亭閣,高閣留仙,小亭擁翠,別有風致。招仙觀到南岳紹興間仍未衰,明初方圮。這里順手記下有關招仙觀的兒則神怪故事,以餉瀆者。唐貞觀年間蕭靈護來這里建尋真閣,曾鑄有五百斤重銅鐘一門懸觀中。這口鐘聲調宏遠,音韻清徹,人們傳說這門鐘五更時不能敲擊,否則會驚動“地府”群神云云。這倒是讀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詩后,人們所未曾經歷的另一世界吧?在鐘上還出現另一奇事,傳說宋代端拱末年(989)的一天,五更初點,鐘忽然不擊自嗚,拂曉到鐘樓檢視,鐘已破裂數處,不上十天,招仙觀來了一位穿著極其破爛的道士,自稱能補鐘。他要人們用幾千斤炭把鐘燒紅,同時熔煉一罐銅汁倒在鐘上,以手摩撫,裂處便被補平,呈暗綠色,并有摩撫手跡。道士不受報酬,飄然而去,不知所之。附麗在招仙觀身上述有另一則故事。據說,宋代政和元年(1111)十月,有位叫張徽言的官員,路過招仙觀,見到朱陵洞方面有—棟富麗堂皇的道觀,人門上朱書人寧“朱陵宮”,碧瓦朱甍,紅墻綠瓦,宮門內隱隱約約有人傍門而立,象是司閽(傳達道士),因時近黃昏,要趕到南岳大廟去,故未得往游。第二年九月五日,張徽言又從衡州來南岳,在勝業寺住了一晚后,便邀著寺里的住持僧景襄禪師一起,來到招仙觀和朱陵洞,但遍尋不見去年遙見的“朱陵宮”,只是空山寂寂,瀑布雷鳴,片瓦都無。招仙觀道士們也紛紛向他證實朱陵洞口歷來沒有什么宮觀建筑。張徽言以為遇仙,無緣重見,悵悵而歸。這個故事有頭有尾,有具體年月日,有具體人物,似不象故作假話,雖然這時正是宋徽宗篤信道教,酷好神仙之說的時代,這一異說可邀皇帝之寵。有人說,這也許是一種山市蜃樓的現象。這種現象往往出現在大山谷間的清晨或傍晚,因為大氣濃度不同而產生的光折射,將遙遠的地方的人物宮觀折射過來,呈現一些虛幻的影象。不過,我看還是當它作神話為妙,讓讀者對南岳的道觀存在一個美麗的幻想吧。

      和九仙修煉有淵源的還有一個中宮,在九仙宮飛升的王靈輿,最初就在中宮修煉。中宮距九仙宮、九真觀都不過四五里,如果以朱陵洞瀑布(今水簾洞)為中心,以水簾洞到九仙宮距離為半徑畫園,那么中宮、上清宮、九真觀、九真降圣觀以及招仙觀等等,差不多全座落在這一范圍,道觀集中的程度和道家當時的盛況,可以想見了。

      九仙中還有兩仙的修持道觀不在大廟的東北, 而在大廟的西南。六朝齊代永明年間(483—493)的陳慧度在石廩峰南的玉清觀煉

      丹,三年后,丹成仙逝。唐代,玉清觀丹臺還存在,嶺南節度使張九齡曾訪問過玉清觀,有《陳氏丹臺詩》懷念陳慧度,觀的附近除丹臺

      外,尚有雷泓、風穴、誦經臺、丹泉、鬼栽石等勝境,南岳乾道中(1165—1173)道士鄧時永、黃守正兩人重修玉清觀,至宋末期,觀

      圮。

      行廩還有個洞門觀,是九仙之一施存真人修煉的地方,洞門觀又名洞陽宮、會真宮、觀、閣建于石廩巖隙間,飛閣危崖,頗極壯觀。唐代嶺南節度使(后為宰相)張九齡奉旨祭南岳時,也曾來洞門觀游覽。后來尚有四川人李呂利在這里煉過丹,至宋末圮廢。

      大體上說,魏晉南北朝期間,南岳山南山北,盡是道觀,道家一枝獨秀,至六朝后期陳光大元年(567)慧思來南岳傳佛法后,道家獨領風騷的局面始有改變,以后,唐代以道教為國教,宋徽宗更好道,自稱道君皇帝,道家道觀,此時云集山的東北。據李元度《南岳志》總述,大小宮觀先后有四十所之多,這里我們不過將其與九仙觀或九仙有關的一些順手略作介紹,作者手頭資料不足,宮觀又久已頹圮,要作詳細記敘,實在是力不從心了。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相關熱詞:

    熱門關鍵詞
    金剛長壽功
    道教資訊 道教醫學 武當特產 養生知識 武當文化 武當影像 武當旅游 武當功夫

    国产黑丝一区二区,成年网站免费入口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高清,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人妖cdmagnet|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观看| mp1pud麻豆媒体| 中文在线第一页| 韩国福利一区二区美女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2018|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久操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影院永久网址| 鸡鸡插屁股视频| 日韩精品欧美精品中文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青青草国产免费久久久下载| 日韩avwww| 国产不卡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 | 色网站在线视频|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 欧美大片全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五月婷婷俺也去开心| 黄色a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999视频|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 理论片在线观看韩影库| 国产馆在线观看| 五月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吃奶揉捏奶头高潮视频|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99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美团外卖猛男男同38分钟| 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香蕉视频网站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