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內修真訣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fā)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八仙呂純陽之弟子--王重陽:宋末元初,陜西咸陽人。親傳弟子七真人立全真派。張三豐以內修十論為太極根基。王重陽祖師之十論,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訓言,又何必另尋瑤草,別采仙花。即此是長生藥。不老丹也。
恭錄之,以示后之好道者。以神筑基,去污除垢平息貪欲之念,復清靜無為之真。神合太虛,陰陽五行之氣,合于天地陰陽五行之氣為一體,即天人合一之太極。以神化之動,自然圓合連貫,千變萬化,神妙莫測,是為太極拳。
千變萬化之式,神而化之,如行云流水、濤濤不斷,起無定式,收無定法。自由、自如、自在安然,是自然天賦人類自神所化之真太極拳。發(fā)揮人人自我之天賦,青出于藍,勝于藍。固守陳規(guī)、停滯不前,無新生命。應續(xù)真宗,創(chuàng)新迎未來。
論打坐
原文坐久則身勞,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動,此是真定正基。用此為定,心氣調和,久益清爽。以此為念,則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滅,永斷覺知,入于忘定。
倘任心所起,一無收制,則與凡夫不別。若惟斷善惡,心無指歸,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誤耳。若遍行諸事,言心無所染,于言甚善,于行極非,真學之流,特宜戒此。今則息妄而不滅照,寧靜而不著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見,事或有疑,且任思量。
令事得濟,所疑復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已則止,必莫有思。思則以智害性,為子傷本。雖騁一時之俊,終虧萬代之業(yè)。一切煩邪亂想,隨覺即除。若聞毀譽善惡等事,皆即撥去,莫將心受。受之則心滿,心滿則道無所居。
所有見聞,如不見聞,即是諸事萬物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曰虛心。心不遂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虛,道自來居。
論虛心
經曰:人能虛心,虛非欲道,道自歸之。內心既無住著,外行亦無所為。非凈非穢,故毀譽無從生。非智非愚,故利害無由撓。實則順中為常,權則與時消息。茍免諸累,是其智也。
若非時非事,役思強為者,自為不著,終非真學。何耶?心如眼,纖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關心,心必動亂。既有動亂,難入定門。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終難得定。
猶如良田,荊棘不除,嘉禾不茂。愛欲思慮,是心荊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此心無所托,難以自安。縱得暫安,還復散亂。隨起隨滅,務令不動,久久調熟,自得安閑。無論晝夜,行住坐臥,及應事接物,當須作意安之。
若未得安,即須安養(yǎng),莫有惱觸。少得安閑,即堪自樂,漸漸馴狎,惟益清遠。且牛馬家畜也,放縱不收,猶自生梗,不受駕御﹔鷹野鳥,為人把戲,終日在手,自然調熟。心亦如是,若縱任不收,惟益粗疏,何能觀妙。
論不染
或曰:夫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處動而神不亂。無事而不為,無時而不寂。今獨避動而取安,離動而求定。勞于控制,乃有動靜。一心滯于住守,是成取舍,兩病都未覺。其外執(zhí),而謂道之階要,何其謬耶?
答曰:總物而稱大,通物之謂道,在物而不染,處事而不亂,真為大矣,實為妙矣。然吾子之見有所未明,何者?子徒見貝錦之輝煌,未曉如抽之素絲。才聞鶴鳴之沖天,詎識先資于谷食。蔽日之干,起于毫末。神凝至圣,積習而成。今徒知言圣人之德,而不知圣人之所以德也。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