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隱居終南山 探尋陜西最美的道教名山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fā)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五柳先生”陶淵明不愿“以心為形役”、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而解綬去職,過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園生活,其怡然自樂的生活讓如今處在“水深火熱”的都市生活的上班族無比艷羨。而過上了紅塵俗世的生活,再返璞歸真隱居山林,也需要一定的勇氣吧。
近日,媒體報道了一位來自廣東佛山的男子劉景崇放棄百萬年薪生活,換上一身布衣隱居終南山的消息,引來了大家的關注。據介紹,現年39歲的劉景崇曾做過一個公司的總經理,年薪過百萬,但嘈雜的都市生活讓他心生厭倦。于是,辭掉工作后的劉景崇到終南山過起了隱居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睡,自己種菜做飯,生活過得悠然自得。
除了終南山,陜西還有很多道教名山:
華山
華山位于陜西省華陰市南秦嶺之中。《華山記》謂“山頂池中,生千葉蓮,服之羽化,因名華山”;又因其西有一少華山,亦名太華山。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座峰巒組成,最高峰為南峰,又名落雁峰,登臨絕頂,俯瞰群山,層巒疊嶂,氣勢磅礴;素以奇險著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
華山上下道教宮觀廟宇星羅棋布,而且歷史悠久,現存建筑多為清代重修,由于華山多奇峰峭壁,故山上宮觀建筑規(guī)模較小,且多依山勢而筑,別具風采。據《云笈七簽·洞天福地》載:華山西玄洞為道教大天洞天的第四洞天,名曰“三元極真洞天”;又稱華山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四小洞天,名“總仙洞天”。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陜西省佳縣城南五公里的黃河之濱。又名嵯峨嶺,山勢西北東南走向,雄踞滔滔黃河西岸,山上松柏蒼郁,重巖疊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飄繞其間,遠遠望去若隱若現,素以“關西名勝”聞名于世。相傳古時有一蓬頭赤腳道士,自稱玉鳳真人,于山上結草茅庵,白日采藥,夜間修煉,醫(yī)術高明,為民除疾,藥到病除,人敬如神。此山為陜北著名的道教勝地與旅游名山,山上之觀則是西北明清時期最大的古代建筑群,被譽為黃河上的一顆明珠。
據《佳縣志》記載,明萬歷三十三年,終南山道士李玉鳳云游四方,來到白云山,觀其山其景秀,便結廬而居,采藥治病,設化教民,普濟眾生,他醫(yī)德高尚,醫(yī)術精湛,一時間名揚四方,被萬姓尊為玉鳳真人。白云觀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開始修建的。
明萬歷四十六年神宗皇帝朱翊鈞給白云山頒施對旨一道,親賜《道藏》4726卷,從此白云山名聲大震,當地大興土木,營造道觀,后經歷代續(xù)建補葺,建成了以道為主兼有儒、釋廟宇各類建筑100余處、占地200余畝的宏大宮觀。成為全國著名道教圣地,為西北地區(qū)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白云山屬典型的廟觀文化,它把祖國的傳統文化、宗都文化、黃河文化、黃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機地熔于一爐,其內涵深刻,形式多樣,內容廣泛,不失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庫。
景福山
景福山位于陜西省隴縣西北的溫水鄉(xiāng)境內,屬昆侖山脈中支,北接六盤山,綿亙千余里,地處陜甘兩省接壤之處。主峰海拔1900余米,山勢巍峨險峻,境內森林繁茂,奇峰幽洞遍布;相傳漢景帝時方士婁景曾幽居于此,景帝遂下詔賜名曰景福山,取大福之義。
山中現存主要道教建筑及名勝古跡有龍門洞道院、云溪宮、靈官殿、玉皇殿、斗姆殿、丘祖殿、老君殿、祖師殿、子孫宮、三玄洞、三皇洞、丘祖洞、磨性石、混元頂等,其中山西側峽谷中的龍門洞道院,為丘處機當年修煉并演傳全真道龍門派之地。
少華山
少華山位于陜西省華陰縣城東南五公里處。屬秦嶺支脈,與華陰境內的太華山并稱二華。因其比太華山低小而景物較少,故名。山有三峰,西名少華峰,俗稱獨秀峰,其北綠竹遍野,濃蔭無垠,渭水西來,縈繞山前,流水青山掩映如畫;中名玉女峰,上有石屋,摩刻:“少華蒼蒼,渭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峰頂原建有道教廟宇數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