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祖師《打坐歌》譯解 (十二)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fā)布日期:2017-05-20 瀏覽次數(shù):次
文/高帥
煉金丹的甘露是什么含義?
原文
天地交泰萬物生,日飲甘露似蜜甜。
譯文
萬物生長,皆由天地相合、陰陽二氣摶聚而成。天地相合,甘露自降,好比天酒灑心田,以得自在。
釋義
《易系辭傳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易經(jīng)》用“萬物之始”的道,必有陰陽結(jié)構(gòu)蘊涵其中,來告訴我們天地相合,才是萬物的生成法則。
陰陽八卦(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道家所闡釋的道,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一種虛無,而是“至虛而含至實,至無而含至有”的道在其中。
道家對道有一個十分形象的描述:“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可以說,道是物質(zhì)的。故道家將道,又視為“物”或“氣”的一種存在。這才是道家所要表達的萬物生長的本源——道。引申到道家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當(dāng)中,就是金丹煉性修心的心氣不二學(xué)說。
道家金丹文化的道,她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呢?張三豐祖師《大道論》說:“夫道者,統(tǒng)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徼之理,統(tǒng)無極,生太極。無極為無名,無名者,天地之始;太極為有名,有名者,萬物之母。因無名而有名,則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也。”這是道家金丹文化用《道德經(jīng)》的道論,站在道家文化的高度,為我們指出了修真的基本路線是:從無名的無極,轉(zhuǎn)入有名的太極。故這個太極,就是道家的金丹。
因這個太極內(nèi)含陰陽動靜之機,一切修行都要圍繞這個原則去進行。根據(jù)這個思想,道家的煉金丹,就不是人們渴望的那種能夠在腹部獲得一個有形、有生的氣塊了。進一步地說明,道家的煉金丹,也不是靠呼吸之氣,或其它外物的占有而修真。只有通過修性、修心,來獲得活子時的真心,即是陽生,再跟我們修真的那個意,結(jié)合起來,是為陰陽合一,是為天地交泰。
故道家的這個道,也就具備了“天地壞時,這個不壞”的永久性,它就好比自然界的金子一樣,具有永久不壞的性能。道家按照這一思想,將道家的修真,區(qū)別于佛家的修行,比喻為煉金丹。所以,紫陽真人在《悟真篇序》中,一言以蔽之曰:“成道者,皆因煉金丹而得,圣人恐泄天機,遂托數(shù)事為名。”
道能夠孕育萬物,其過程是張三豐祖師所說的:“夫道者,其層次須知三關(guān)三候,大抵不外四言,無為之后,繼以有為,有為之后,復(fù)返無為而已。”的大道循環(huán)、往復(fù)規(guī)律。道家修煉金丹,也叫修真、修道。這種三關(guān)、三候理論,是繼承鐘呂派的“三鉛”思想,成為三豐派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的基礎(chǔ)理論。
道家提出的宇宙模式,早期是先生成天道、地道、人道、物道的四種基本模型。故道家提出,鴻蒙大千,唯有道是先于天地的。也就是說,萬物在鴻蒙未判之前,只是以一種道的形式,以一種混沌的狀態(tài),存在于鴻蒙宇宙之中。它的孕育過程,是先從無極狀態(tài)的虛無,轉(zhuǎn)換為太極狀態(tài)的至有,是無極的先天氣,轉(zhuǎn)化為太極的后天氣。此時呈現(xiàn)輕清之氣上升,則為天、為陽,重濁之氣下沉,是為地、為陰的模式。這才是道家要陳述的先天、后天的兩種氣,是道家所表達的由道轉(zhuǎn)化為天地的模型,是陰陽各居其位,上下左右分離的一種狀態(tài)。
《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fēng)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八卦相錯,是故易,逆數(shù)也。”這是以一種純哲學(xué)的變易思想,來闡釋萬物的順逆法則,道家還有仰觀于天的星象學(xué),用斗柄回寅的循環(huán)理論,來闡釋修真的逆修法則。
《易經(jīng)》的泰卦,是由八卦中的乾卦和坤卦兩卦組成。天地定位,順行是乾卦為天,天在上的,坤卦為地,地在下的。這樣的模式,陰陽就不能相合了,道家思想告訴我們,唯有泰卦,預(yù)示的是乾卦在下,坤卦在上,乾象征天,坤象征地的位置互換,才能夠形成“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的泰卦模式。
為了說明這個清濁沉浮之氣的互換意義,《易經(jīng)》用泰卦之象,來預(yù)示其理。只有讓萬物處于這種陰陽交媾的態(tài)勢,萬物才能孕育生長,傳統(tǒng)道學(xué),把這個模式,也叫“地天泰”。
甘露是什么(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甘露是什么?《道德經(jīng)》說:“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道德經(jīng)》說甘露,是天地交泰的產(chǎn)物。那么,現(xiàn)代那些注解道家金丹文化,說甘露是打坐時,口中產(chǎn)生的唾液,這樣的附會,不僅是犯了祖師告誡的,修真時“不可預(yù)貪效驗”的錯誤,而且一味地去咽津納氣,是腹中空鳴,是長期滯留于玩弄精氣的游戲當(dāng)中,如此的欲心重重,用來修真,豈不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也。
甘露在佛教來講,是為不死液,是為天之靈酒。故佛教認為,甘露的作用,是飲之可不老不死,是甘之如蜜,故稱甘露。佛家還認為,修真的甘露,具有長養(yǎng)眾生之身心的神奇作用。
無論在道家還是佛家,都是在表達甘露的神奇功效,她絕對不是口中的唾液這些五天的東西可以完成的。甘露的寓意,是道家的先天藥,祖師說“后天藥,延命殼;先天藥,能超脫。”口中唾液的功能,是后天的物質(zhì),它連道家思想的延命的功能還不能實現(xiàn),更別說是甘露的超脫意義了。故甘露的含義,均不是現(xiàn)代丹道所指的修真者口中源源不斷的唾液。
道學(xué)家白玉蟾說:“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zé)煛F渖窦捶撬紤]神,可與元始相比肩。”玉皇口中液體,是一種境界,而不是指的軀殼。
說明道家金丹文化所指的“精”,也是源于《道德經(jīng)》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金丹文化的得先天氣,是道家金丹文化的與道合真,是從太極狀態(tài),逐步返還到無極狀態(tài)。
道家煉金丹,往往以實物、實理,來比擬修真煉性的虛無道理。祖師這里的甘露,也是用生活中的實例,來預(yù)示金丹趨于最元始的那些道理。道家金丹文化,若是拘于后天的那些有形物質(zhì),去對號入座地揣摩金丹文化名詞的隱秘含義,則注定這樣的丹道,不是道家悟真的金丹大道。
祖師《九更道情》說:“九更里,苦練三家,紅爐中火候不差,無影樹下現(xiàn)金花,性命二字兩頭發(fā)。三車搬運,趙州斟茶,去到西方,參拜佛家,小嬰兒,見娘呵呵喜笑煞!”也是在告訴我們,金丹文化的“三車搬運”,跟婦女懷胎的過程一樣,是需要一個周期的孕育,這樣的火候去完成,道家是用“十月懷胎”來比喻其中的道理。“十月懷胎”的胎兒,道家取名“道胎”。道胎養(yǎng)成了,就要生育了,道家把這個,叫“脫胎”。在佛家,叫“法身成就”。在鐘呂派,稱之為“養(yǎng)就嬰兒”。張三豐祖師把脫胎后的修真,形容為“騰騰猛火燒虛空”的三陽開泰,也就是《打坐歌》的“過三關(guān)”內(nèi)容。
道胎成就,就好比修真者重新返回到“嬰兒”的無識無知時期,是金丹大道的第二鉛完成,進入過三關(guān)時期,是三豐派金丹文化從有到無的“三候、三關(guān)”,是《至真訣》說的:“試問嬰兒處胎時,豈解有心潛算計?”的無識無知境界。
如果用三豐派的金丹文化,去對照有些丹道,則那種靠思慮的分別心,靠預(yù)貪打坐的某種效驗之心,靠獲得的“外腎欲舉之時,即為身中活子時”的性沖動,這樣的道法,是沒有摸著道家金丹文化門徑的種種臆說,是金丹文化莫衷一是的原因之一。(騰訊道學(xué)獨家稿件,編輯/懷霜)
(騰訊道學(xué)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文:高帥,騰訊道學(xué)專欄作家。)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