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備于理:最全面的飲食告誡歌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9 瀏覽次數:次
石成金“飲食須慎歌”
何必餐霞餌大藥,妄意延齡等龜鶴。但于飲食嗜欲間,去其甚者即安樂。
脾胃之氣要沖和,胃司納受脾司磨。饑飽寒溫一失節,損傷元氣病難瘥。
太飽傷脾饑傷胃,大渴傷血多傷氣。饑餐渴飲莫太過,免致膨脝損心肺。
醉后強飲飽強食,未有此身不生疾。暮餐不若晨餐好,空腹茶茗休要吃。
食不欲粗并欲速,寧可少餐相接續。若教一飽頓充腸,損氣損脾非是福。
食宜細嚼復細咽,精微散脾華色獻。若是粗快成糟粕,徒填腸胃為大便。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臍腹食消磨。醉眠飽臥俱招損,智者能調五臟和。
飲酒可以陶性情,太飲過多防有病。肺為華蓋倘受傷,咳嗽勞神能損命。
飲酒切莫飲大醉,大醉傷神損心肺。酒渴飲水并吃茶,腰腳自此成重墜。
生冷粘膩筋韌物,自死禽獸勿可食。醃藏酢醬不相和,不戒偏招脾胃疾。
牛為世間最苦畜,勞力養人極大功。無思報答反食之,天地鬼神俱不容。
炙煿之物須冷吃,不然損齒傷血脈。晚食常宜申酉前,向夜須防滯胸膈。
養體須當節五辛,五辛不節善傷身。莫教引動虛陽發,精竭榮枯疾病侵。
飲食需謹慎(資料圖 圖源網絡)
注釋
○餐霞:道家術語。道家把道士早晨在野外面對旭日霞光呼吸新鮮空氣叫做“餐霞”,或“餐風飲露”。龜鶴:古代認為龜、鶴、麒麟是最能長壽的動物,往往用為長壽祝愿、高壽祝賀的比喻。
○瘥:讀音chãi(叉),病愈。
○膨脝(hēnɡ哼):腹部膨大的樣子。這里指過于飽食而把肚子撐得很膨大。
○精微:指包含當中的精微物質。中醫認為,胃容納消化食物,而脾則是將消化了的食物中精微物質(元素)與人體天生的元氣相結合而輸送分配到人體的各個部位去滋養各個器官。
○智者:指懂得養生的人。
○重墜:中醫學認為,酒渴之后大量飲水或大量飲茶,都會導致腰部、腳部水腫而感覺沉重和下墜。
○自死禽獸:指非以人殺而自行病死的禽獸。
○炙煿:火烤;油爆。煿讀音bó(爆)
○五辛:唐代名醫孫思邈“養生銘”也稱:“若要無百病,常須節五辛。”《本草綱目》指大蒜、小蒜、韭、蕓苔、胡荽為“五辛”。這里泛指各種辛辣食物。
○虛陽發:指精血虧損,陽失所附,浮越于上,生發潮熱、面色嫩紅、口燥不渴等虛陽病癥。
譯文
人脾氣人胃氣需要淡和,胃納受脾化磨各負職能。人饑飽人寒溫失去節制,損臟器傷元氣病難治清。
吃太飽傷脾氣餓了傷胃,若大渴則傷血招致氣虧。饑時吃渴時飲切莫太過,撐了胃膨了肚損害心肺。
酒醉后強飲水飽了加食,耗精神傷身體必然生疾。加營養重口味晚不如晨,想飲茶莫空腹務必記得。
飲食時不可吞也不求快,要精細寧可少吃了再續。若要是只圖飽食充胃腸,損脾性耗腸氣絕非好事。
要細嚼宜細咽品嘗其味,物精微食營養脾運奉獻。若粗吞若快咽徒填腸胃,好食物成糟粕廢為大便。
飲食后慢步行百步左右,輕摩臍緩撫腹助食消磨。醉就睡飽就臥都會損人,有知者會善將五臟調和。
飲點酒是可以陶冶性情,但過多會傷身謹防滋病。肺是寶極珍貴倘若受傷,興咳嗽勞累神還會損命。
切銘記莫酗酒導致大醉,人大醉傷精神更損心肺。酒后渴切莫要大飲水茶,會引起腰和腳水腫下墜。
生冷硬粘膩物均要注意,尤其那死禽獸肉不可食。醃藏物酢醬物性不相和,不戒防偏嗜好必傷胃脾。
牛馬騾為世間最苦牲畜,獻勞力養人類最有大功。不思報不飼養反食其肉,這天地那鬼神俱不寬容。
火烤食油爆物冷了再吃,要不然損牙齒傷害血脈。晚餐食最適宜申時之前,太遲了夜深了須防滯膈。
養身體保健康當節五辛,辛辣食不控制最傷心身。莫要讓怵食品引發虛陽,精血竭榮衛枯疾病入侵。
養生旨要
石成金自幼體弱多病,后來悉心調養保健,擺脫病患,身體轉弱為強。其康復主因就是注意飲食,遵照醫生和養生學要求進行日常飲食與有關食補、食療,從而調節合度,體魄康復,袪病健身,并獲得高壽。為了介紹他的延年益壽法,他特意創編了許多歌訣傳世,本歌是其中被廣為傳誦的一首。
這首歌訣從飲與食的兩個方面,全面而辯證地介紹了人體各個臟器、整個軀體的性能特征,介紹了各個食物飲品自在特性,著重揭示了日常飲食對于人體器官保養、健康狀態和身心疾病的利害關系,其中還根據人體功能、生活規律、養生理念介紹了科學的合理的飲食數量、方法、時間與相關法則。
歌中一再提出了有關飲食的注意事項:關于食品,他強調指出:“生、冷、粘、膩、筋、韌物”,都需要慎重對待的,告誡人們“自死禽獸勿可食”,還有那些“醃藏酢醬”和燒烤食品,也都得注意食用的數量和方法。那些辛辣食品及調料,平常最逗人們喜歡,但也當對“五辛”加以節用。關于飲料,他誠勸人們,酒少飲“可以陶性情”,可是飲多了、大醉了,則“防有病”。茶本是養神健體的好飲料,但飲用也當得時得法,一不宜空腹,空服傷胃;二不宜茶汁過濃,過濃也傷胃脾;三不宜用來解“酒渴”,如果酒醉后暴飲茶(或水),都會損傷“腰、腳”健康的。
酒,不能多飲(資料圖 圖源網絡)
作者廣泛閱讀并借鑒了前人的理論與成果,進行了細致認真的選擇與歸納,比如,他直接取用唐代名醫孫思邈的《養生銘》、宋代養生家真德秀的《衛生歌》的相關文句或內容。可以說,這首歌訣是我國古代有關飲食告誡的集大成的歌訣體杰作,一向被后人作為座右銘而學習傳誦。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中華養生通鑒》(寧業高編著)整理發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別山文化研究院編印。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