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備于理:“腎本命門”說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8 瀏覽次數:次
張介賓“腎本命門”說
蓋五臟之本,本在命門。
注釋
○五臟:指人體內的心、肝、肺、腎、脾。詳情參閱本書本編[清]周振武“五臟功能歌”相關注釋。本:根本,依據。
○命門:中醫學中人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所指,多種說法:
一是指腎臟,這里系指腎臟。位置在哪里,有三種說法,一說在兩腎之間,如明代趙獻可《醫貫•內經十二官論》:“命門在人身中,對臍附脊骨,自上數下,則為十四椎,自下數上則為七椎。《內經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各開一寸五分,中間為命門所居之宮……。”二說指右腎,如《難經•三十九難》:“腎有兩臟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三說指左右兩腎,如明虞摶 《醫學或問》:“愚意兩腎總號為命門。”
二是指督脈命門穴。位置在哪里,有兩種說法,一是 經穴名,命門穴位于督脈腰椎二、三棘突間,如見于《針灸甲乙經》。二說是石門穴別名,屬任脈,位于臍下二寸,如《針灸甲乙經》。
三是指眼睛,首見于《內經》:“命門者,目也。”四是指男女性器官,男為精關,女為產戶。如《醫學實在易》:“凡稱之曰門皆指出入處而言也。況身形末生之初,父母交會之際,男子施由此門出,女子受由此門入。乃胎元既定,復由此門而生。……重之曰命門也。”
養生旨要
盡管諸家對“命門”的形態和位置見解不盡相同,然對其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則都十分重視,且在其功能方面認知趨同:認為命門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則緊密聯系著胞宮,對人的兩性關系與生殖功能都有重要影響。還認為命門內含有“真陽(真火)”、“真陰(真水)”,五臟六腑以及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都由它激發和主持。不過,也有人持不同觀點,認為命門只含“真火”而不含“真水”。近代觀點則多傾向于命門主要是藏“真火”,因而稱之為“命門火”或“命火”。
腎臟是“先天之本”、“水火之宅”(資料圖 圖源網絡)
現代專家認為,由于腎臟是“先天之本”、“水火之宅”,所以不論上述哪種觀點,都一致強調命門的功能都與腎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臨床應用方面,主要是根據右手尺部的脈的變化來分析命門的盛衰。命門火衰的病人,會出現四肢清冷,五更瀉,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舌質淡,脈沉遲等虛寒現象。治療多采用溫補的方法。
“腎本命門”,古代諸多醫師和養生家多同此說,各人取用文字稍見差異,或曰“心腎五臟之宗主”,或曰“腎為為性命之根”,或曰“腎為五臟六腑之根”,“本”、“主”、“根”,詞異義一。他們還有理論闡釋,描述腎與腦、髓與發之間的關系,讓人們讀了,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故附錄于后。
附錄1:
[戰國]《黃帝內經》“心腎五臟之宗主”說
心腎是水火之臟,法天地施化生成之道,故藏精神,為五臟之宗主。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
附錄2:
[明]綺石“腎為性命之根”說
治虛有三本,肺、脾、腎是也。肺為五臟之天,脾為百骸之母,腎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癥之宗;立齋究明補火,謂太陽一照,陰火自弭。斯三先生者。皆振古之高人,能回一時之習尚,辟岐黃之心傳者。然皆主于一偏,而不獲全體之用。是以脾胃之論,出于東垣則無弊執丹溪以治者,全以苦寒降火,有礙于中州之土化。
至于“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此實一偏之見,難為古人諱者,而后人沿習成風,偏重莫挽,凡遇虛火虛熱,陰劇陽亢之病,輒以黃柏補腎、知母清金,未能生腎家真水,而反以熄腎家真火。夫腎者,坎象,一陽陷于二陰之間。二陰者,真水也。
一陽者,真火也。腎中真水,次第而上生肝木,肝木又上生心。腎中真火,次第而上生脾,脾土又上生肺。故生人之本,從下而起,如羲皇之畫卦然。蓋腎之為臟,合水火二氣,以為五臟六腑之根。真水不可滅,真火獨可熄乎?
(《理虛元鑒•治虛有三本》)
附錄3:
[戰國]《黃帝內經》“腎主骨髓”說
腦者髓之海,腎主骨髓,發者腦之所養,故華在發充在骨也。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臟象論》)
附錄4:
[戰國]《黃帝內經》“腎者藏精”說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于冬氣。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臟象論》)
附錄5:
[戰國]《黃帝內經》“腎主水”說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臟象論》)
腎者主水(資料圖 圖源網絡)
附錄6:
[戰國]《黃帝內經》“陰虛則精不藏”說
腎為陰,主藏精。肝為陽,主疏泄。陰器乃泄精之竅,是故腎之陰虛則精不藏,肝之陽強則氣不固。若遇陰邪客于其竅,與所強之陽相感,則精脫出而成夢矣。所謂陽強者,非臟之真陽強也,乃肝臟所寄之相火強耳。蓋水為陰,火為陽,故通言火為陽,然分言之,則為二。若火盛不已,反消亡其臟之真陽也。肝乃魂之居,藏之真陽虛,則游魂為變,變則為夢,與肝虛病者多夢亡人無異。
(《黃帝內經•靈樞•淫邪發夢》)
附錄7:
[明]張介賓“命門水火”說
命門之火,謂之元氣;命門之水,謂之元精。
(張介賓《景岳全書》)
附錄8:
[明]養生家“擦腎法”
老人夜起頻詡,亦一病也。昔林某頻詡,一道人教以擦腎法,每臥時,坐閑垂 足,解衣閉氣,舌柱上腭,目視頂,提谷道,以手擦兩腎俞穴各三十六,少息至四十九,至四百一;多多益善。行之旬日,果稱奇妙。
(明代佚名《養生秘旨》)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中華養生通鑒》(寧業高編著)整理發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別山文化研究院編印。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