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備于理:五臟養氣攝生訣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8 瀏覽次數:次
金纓《五臟養氣攝生訣》
少思慮以養心氣,寡色欲以養腎氣,
勿妄動以養骨氣,戒嗔怒以養肝氣,
薄滋味以養胃氣,省言語以養神氣,
多讀書以養膽氣,順時令以養元氣。
注釋
○氣:這里的“氣”,既指體內流動著的富有營養的精微物質,如水谷之氣、呼吸之氣等,又兼指臟腑組織的機能,如五臟之氣、六腑之氣等。寡:減少;節制。
○戒:防備;禁制。
○薄滋味:指飲食要清淡,不要大葷雜味。
○元氣:亦稱“原氣”。指人體維持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和活動能力。中醫學認為,元氣在胚胎時期已經形成,藏于腎中,與命門有密切聯系。《難經》云:“命門者,……原氣之所系也。”
譯文
減少思慮以養護心氣,節制色欲以養護腎氣,
切勿妄動以養護骨氣,防戒嗔怒以養護肝氣,
淡薄飲食以養護胃氣,省約言語以養護神氣,
多讀詩書以養護膽氣,順應時令以養護元氣。
養生旨要
中醫學認為,人的生命之氣存儲并活動于五臟六腑和軀體的各種機理之中,氣足,人就健康,氣乏,人就病弱;氣存,人就能活,氣絕,人就死亡。
重視心性修養和行為節制(資料圖 圖源網絡)
這首口訣就是依據這個根本理念,從人的各個生活側面,提醒人們重視自己心性修養和行為節制,以千方百計地保護人所賴以生存的各種臟氣,好讓自己健康長壽。這首口訣簡明扼要地陳述了中醫養氣理論與具體方法,因此向為養生家們廣泛傳誦和認真實踐。
附錄1:
[戰國]《黃帝內經》“肺為氣本”說
肺者,氣之本。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
附錄2:
[戰國]《黃帝內經》“諸氣皆屬肺”說
諸氣者,皆屬于肺。
(《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
附錄3:
[戰國]《黃帝內經》“氣走于耳而為聽”說
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
(《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中華養生通鑒》(寧業高編著)整理發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別山文化研究院編印。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