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防秋凍 虛寒者不宜多吃螃蟹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09 瀏覽次數:次
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后,天氣日漸轉涼,秋天就真的開始了,養生策略也要有所調節。我們來看看秋分養生要注意什么吧。
螃蟹性寒 虛寒者不宜多吃
過量食蟹會致腸胃炎
秋分前后,不僅月餅市場開始旺盛,此季的螃蟹也開始黃肥肉滿。不少市民除了從海鮮市場購買,還熱衷于網購,一飽口福。結果,因貪圖美味,吃出病的人不在少數,比如:急性腸胃炎、急性胰腺炎等,有的甚至還要吊鹽水。
消化科醫生提醒您,螃蟹首先要蒸熟煮透,吃蟹時最好還要除去蟹的腮、胃、心、腸等臟器。由于螃蟹性寒,虛寒者不宜多食,更不能與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
“三高癥”少吃肉餡蛋黃餡
在大閘蟹上市的旺季,月餅也隨之火爆起來。有些人好吃甜食,甚至還每天把月餅當早飯吃。醫學專家提醒,吃月餅時要特別注意。月餅是高糖、高脂食品,早上或中午吃可補充能量,也不易發胖,但在晚上,則應少吃或不吃月餅,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應如此,否則可能增加血栓風險。
月餅大多含有較多脂肪,一旦存放過久,容易發生變質。油脂會氧化酸敗,不利于健康。而月餅含油脂、蔗糖較多,過量食用還可能引起胃滿、腹脹、消化不良、食欲減退、血糖升高等不適癥狀。老年人和兒童,更不宜多吃月餅。糖尿病病人也不能多吃所謂“無糖”月餅,這些月餅不少還是淀粉做的,熱量仍然可能較高。吃得太多,可能導致血糖升高。高血脂、高膽固醇人群,要少吃肉餡、蛋黃餡月餅。
在保存時,月餅既怕高溫又怕潮濕,存放久了餡也會變質。因此,放入冰箱時,最好將月餅連帶包裝盒一起放入,吃前提前一小時取出。月餅吃得過多,可能會覺得油膩。品嘗時,宜多飲綠茶。
冷水洗臉 多做耐寒鍛煉
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但也不必過早“多穿衣”,應注意耐寒鍛煉,也就是常說的“秋凍”。
秋季養生,應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還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和有氧運動,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時可用冷水洗臉、洗腳、浴鼻,身體健壯的人還可洗冷水浴等。
秋季早晚溫差大,尤其是清晨溫度較低,如果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不要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氣溫變化,增減衣物。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到身體發熱后,才可脫下。鍛煉后,還切忌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防燥宜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時節,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白露的“燥”是“溫燥”,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像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等,都是調養佳品。
秋分時節,還可適當多吃一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卜、胡蘿卜。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水果吃多了也可能誘發或加重疾病。
預防秋燥方面,對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一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生梨、芝麻、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一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秋分藥膳還要善用百合,像百合蓮子羹、銀耳百合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除飲食外,還要記得給皮膚做些保養,以防皮膚干裂。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