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中指南·玄牝說》
道教典籍2017-09-25
玄牝說《悟真篇》云:要得谷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黃金室,一顆明珠永不離。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受炁以生,實為神府,三元所聚,更無分別,精神魂魄,會于此穴,乃金丹返還之根,神仙凝結圣胎之地也。古人謂之太極之蒂、先天之柄,虛無之宗,混沌之根、太虛之谷、造化之源、歸根竅、復命關、戊己門、庚辛室、甲乙戶、西南鄉、真一處、中黃房、丹元府、守一壇,偃月爐、朱砂鼎、龍虎穴、黃婆舍、鉛爐土釜,神水華池、帝一神室、靈臺絳…
-
《規中指南·藥物說》
道教典籍2017-09-25
藥物說古歌曰:借問因何是我身,不離精炁與元神,我今說破生身理,一粒玄珠是的親,夫神與炁、精,三品上藥,煉精化炁,煉炁成神,煉神合道,此七返九還之要訣也。紅鉛黑汞,木液金精、朱砂水銀、白金黑錫、金翁黃婆、離女坎男,蒼龜赤蛇、火龍水虎、白雪黃芽、交梨火棗,金烏玉兔、乾馬坤牛、日精月華、天魂地魄、水鄉鉛、金鼎汞,水中金、火中木,陰中陽,陽中陰,黑中白、雄里雌,異名眾多,皆譬喻也。然則何謂之藥物?曰:修丹之要,在乎玄牝,欲…
-
《規中指南·火候說》
道教典籍2017-09-25
火候說古歌曰:圣人傳藥不傳火,從來火侯少人知。夫何謂不傳?非秘不傳也。蓋采時謂之藥,藥之中有火焉,煉時謂之火,火之中有藥焉。能知藥而取火,則定里之丹成,自有不待傳而知者已。詩曰:藥物陽內陰,火候陰內陽,會得陰陽旨,火候一處詳。此其義也,后人惑于丹書,不能頓悟,聞有二十四炁,七十二候,二十八宿,六十四卦、十二分野、日月合璧、海潮升降、長生三昧、陽文陰武等說,必欲窮究何者為火,何者為候,極心一生,種種著相,雖得藥物之真…
-
《規中指南·后序》
道教典籍2017-09-25
后序 神無方、易無體。夫所謂玄關一竅者,不過神識氣,使氣歸神,回光返照,收拾念頭之一法耳,玉溪子曰以正心誠意為中心柱子者是也。夫所謂藥物火候者,亦皆譬喻耳。蓋大道之要,凡屬心知意為者,皆非也,但要知人身中一個主宰造化底。且道如今何者為機,若能知此,以靜為本,以定為基,一斡旋,頃刻天機自動,不規中而自規中,不胎息而自胎息,藥不求而自生,火不求而自出,莫非自然妙用。豈待乎存思持守、苦己勞形,心知之,意為之,然后為道哉。究…
-
系列專題片《90后對話道德經——味無味》
道教典籍2016-08-20
子夜的北京,萬籟俱靜。燈光的掩映下,北京的街道終于回復了平坦、寬闊的模樣。在繁華都市生活著的我們,每天都行走在各式各樣的道上。汽車道、人行道、商道、茶道等等,各行各業都有其道,這種道究竟是個什么模樣? 道是我們每日行走的道路,也可以是看不見、摸不到的軌跡。何處去尋道?也許正如老子所示,道即是我們每天習以為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 說起道在一日三餐中的體現,首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味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味自然也有味的道。味想…
-
系列專題片《90后對話道德經——貴柔》
道教典籍2016-08-20
水,是謙和的。水,也是柔弱的。謙和,是一種美德;而柔弱,則是成就這種美德的大智慧。居弱、懷柔,不但是一種大智若愚的處世心態,也是一種了然悟道的人生境界。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柔弱的力量溫潤而綿長,與剛健迅捷相輔相成,共同演奏著自然與人生妙不可言的和諧樂章。 立春剛過,從南國吹來的暖風便開始徐徐地改變著季候。早春時節,大地仍然一片肅殺,偶爾好奇地撥開枯草,便可以看到一葉新芽已在春泥中輕輕顫動。春天,就在這稚嫩而簇新的綠意中…
-
系列專題片《90后對話道德經——自然無為》
道教典籍2016-08-20
自然,是中國人對人類以外大千世界的一種總稱。在中國人眼中,一切按照其本來面貌自由生長的存在,就叫做自然。自然一詞包含了中國人對宇宙、對世界的獨到理解。而這種理解,則可在老子的思想中找到根源。在老子的哲學中,自然秉承著許多難能可貴的美德柔弱、不爭、虛靜、謙下,而這一切,都可以歸納為兩個字:無為。 列車一路向北,氣溫變得越來越低。再過上一段時間,北方的大部分土地都會在大雪的覆蓋下開始長達一季的休眠。在鐵路兩旁的農田里,總…
-
系列專題片《90后對話道德經——道法自然》
道教典籍2016-08-20
老子的道法自然,大家都知道是來自于我們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最后的一句話道法自然,可以說是高屋建瓴。在道法自然的解釋這方面,我們想起了前面的幾個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來自于這個。也就是說道在天地人里頭,是統領萬事萬物的這個規律,說天地人都有他的規律,這種規律的總和構成我們的道。道,是無所不在;道,也是無所不能;道,就是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同樣也來自于萬事萬物。他至大至小,也是至高至弱 ,也是至高至低 ,…
-
系列專題片《90后對話道德經——虛靜》
道教典籍2016-08-20
致虛極,守靜篤虛與靜都是老子哲學中飽含智慧的閃光點。放之自然,虛無是世間萬物的起點、靜謐是萬籟俱寂的寧和;放之人生,虛心是難能可貴的美德;靜心則是必不可少的修行。在有與無、動與靜之間,老子徐徐述說著天道的奧秘、人生的格言與心靈的歸處。 如果你曾經有過在農村生活的經驗,也許你就會記得鄉下家里的那方低矮的火灶,記得那口黝黑的鐵鍋、通紅的灶膛、灶邊那只大風箱不停發出氣流聲、還有從鍋里不斷蒸騰出來的飯菜香。鄉下的小丫頭,最喜歡…
-
系列專題片《90后對話道德經——知足》
道教典籍2016-08-20
中國人愛說:知足常樂。這四個字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家訓,也是人們用以自勉、自警的一句常談。作為中國文化源頭之一的《道德經》,是這句古訓的出處。老子說: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懂得知足的那種滿足,才是真正的滿足,才是恒久的快樂。然而真正的知足到底是什么?你可能會從你的周圍得到迥然相異的答案。知足之樂,也許就在那些燦然綻放的笑臉中,只是我們,還不曾讀懂。 初夏的清晨,天氣尚且微涼。正值晨練的好時節,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公園綠地,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