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素問 ●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黃帝問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思化恐。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養之日,周而復始,余已知之矣,愿聞其與三陰三陽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區稽首再拜對日:昭乎哉問也。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 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圣。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此。化生五年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
-
《黃帝內經》素問 ●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現八極,考建五常,請天師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聞五運之數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爾,首甲定運,余國論之。鬼臾區曰:土主甲乙,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了王,火主戊癸。子牛之上,少明主之;丑未之上,太陽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后成之上,太陽主之;已亥之上,厥陰主之。不合陰陽,其故何也? 歧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夫數…
-
《黃帝內經》素問 ●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云莫知其極。夫于數言謹奉天道,余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愿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組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 帝曰:愿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明治之;厥陰之右,少朋治也少明之右,太陰治之;太陽之…
-
《黃帝內經》素問 ●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黃帝問曰:五運更治,上應天期,陰陽往復,寒暑迎隨,真邪相薄,內外分離,六經波蕩,五氣傾移,太過不及,專勝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聞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貴,先師傳之,臣雖不敏,往聞其旨。 帝曰:余聞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泄天寶。余誠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眾子哀其不終,愿夫子保于無窮,流于無極,余司其事,則而行之,奈何? 岐伯曰:請遂言之也。《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
-
《黃帝內經》素問 ● 五常致大論篇第七十(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黃帝問曰:太虛寥廓,五運回薄,盛衰不同,損益相從,愿聞平氣,何如而名,何如而紀也? 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 帝曰:其不及奈何? 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 帝曰:太過何謂? 岐伯曰: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堅成,水曰流衍。 帝曰:三氣之紀,愿聞其候。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敷和之紀,木德周行,陽舒陰布,五化宣平。其氣端,其性隨,其用曲…
-
《黃帝內經》素問 ● 六元正經大論篇第七十一(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黃帝問曰:六化六變,勝復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運之化,或從五氣,或逆天氣,或從天氣而逆地氣,或從地氣而逆天氣,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紀,從地之理,和其運,調其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宣行,勿乖其政,調之正味,從逆奈何?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非圣帝熟能窮其至理歟!臣雖不敏,請陳其道,令終不滅,久而不易。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
-
《黃帝內經》素問 ●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黃帝問曰: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預救生靈,可得卻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臣聞夫子言,既明天元,須窮刺法,可以折郁扶運,補弱全真,寫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聞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期兇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發郁亦須待時,當刺足厥陰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發郁亦須待時,君火相火同刺包絡之熒。土欲升而天沖窒抑之,土欲發郁亦須待時,當刺足太陰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
-
《黃帝內經》素問 ●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黃帝問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聞氣交,何名失守? 岐伯曰:謂其上下升降,遷正退位,各有經論。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氣交失易位,氣交乃變,變易非常,即四失序,萬化不安,變民病也。 帝曰:升降不前,愿聞其故?氣交有變,何以明知? 岐伯曰:昭乎哉問,明乎道矣!氣交有變,是謂天地機。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運太過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運抑之。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運抑之。于是有升之不前降…
-
《黃帝內經》素問 ●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黃帝問曰:五氣交合,盈虛更作,余知之矣。六氣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岐伯再拜對曰:明乎哉問也。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 帝曰:愿聞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 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聞其道也。 岐伯曰:厥陰司天,其化以風;少陰司天,其化以熱;太陰司天,其化以濕;少陽司天,其化以火;陽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陽司天,其化以寒,以所臨臟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 岐伯曰:司天同候,間氣皆然。 帝曰:間…
-
《黃帝內經》素問 ● 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乎? 雷公對曰:誦而頗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樹天之度,四時陰陽合之,別星辰與日月光,以彰經衡,后世益明,上通神農,著至教,疑于二皇。 帝曰:善。無失之,此皆陰陽表里,上下雌雄相輸應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后世,可以為寶。 雷公曰:請受道諷誦用解。 帝曰:子不聞陰陽傳乎? 曰: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