箓的介紹與作用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9 瀏覽次數:次
箓又稱法箓、寶箓,是一種道教符書,作為道士入道憑信和引法的依據,通常上到神吏名號及召役神吏,施行法術的牒文,有的還繪上神像和相應的符。《隋書•經籍志》載:“箓皆素書,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各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正一修真略儀》稱:“神符寶箓,其出自然,故于之始赤明浩劫之初,渾茫之際,空中自結飛玄妙氣,儀龍箓之章,乃元始神尊化靈 應氣然也”。
另外“箓”又指戒箓,如《登真錄》即奉道者的名冊,故五十四代天師張繼宗在《崆峒問答》中說:“箓本記錄之錄,當時記載修行之法柄者也”,又說:“一箓有一箓之妙理,言其大略,皆有云箓天章,佩之可以卻災掃褐。微言妙訣,修之可以入道登仙”。
箓在案長期的演變中,形成了不得正一、靈寶、上清等諸多法箓體系,至南宋理宗 時,命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指舉三山符箓。元代自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始,歷代天師皆得朝廷封號,襲掌三山(龍虎山、 皂山、茅山)符箓,改“正一玄壇”為“萬法宗壇”,專司符箓的印制和傳授,凡不經過嗣漢天師府授箓的均為“偽箓”。
授箓:即道教中授受符箓的儀式。符箓為道派傳承的憑信,得授符箓才能算是說道派的正式弟子,也是道階高低的標志。修道中漸次晉升,也需授相應的符箓。《隋書•籍志》 載:“其受道法,初授《五千文箓》,次授《三洞箓》,次授《洞玄箓》,次授《上清箓》”。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在《開壇法語》中說:“吾家法箓上可以動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龍虎,幽可以攝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脫死生 ,大可以鎮邦家,小可以卻災福”。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