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宗教正能量預防和化解沖突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9 瀏覽次數:次
今天的世界,許多國家與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不安寧之中。耶穌訓導我們凡一國相爭,必成廢墟;凡一城或一家相爭,必不得存立。”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需要宗教發揮正能量,以正信正行去改變世界。
那么,宗教界如何才能發揮正能量,預防和化解當今世界的各種沖突呢?
首先,要全面認識世界。天主創造天地萬物,樣樣都是好的。”受造的世界是多彩的,多樣的,甚至連每一片樹葉都是不同的。天主創造世界希望大家和睦相處。魚兒在水中遨游,鳥兒在天上飛翔,花兒在鮮艷開放。”兄弟姐妹相處多么歡樂。”我們要承認文明的多元性、文化的多樣性、宗教信仰的多類性,因為這是上主賜予我們的。我們相信無論哪種文明都是在幾千年人類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都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無論何種宗教都追求和平與和好,追求幸福美好的天國之夢。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世界是完全單一的,那么世界就死亡了。
第二,要尋找到不同宗教信仰的真善美。中國有句古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是說,所有的事物都有其長處與短處。要提倡互相欣賞,取長補短,拒絕強加與征服,要承認文明的多元性、文化的多樣性、意識形態的差異性,要在差異當中尋找到共同的積極因素,建設更為美好的世界。
第三,要提倡對話。耶穌面對不同族群的撒馬利亞人不是冷漠,更不是歧視,而是平等對話。我們要向耶穌學習,他不排斥任何人,無論他是漁夫還是經師。通過對話才能消除誤解,增進了解,達到理解。在宗教對話方面,天主教有很多鮮活的見證:2013年5月6日,梵蒂岡圣座宗教對話委員會”發表文告祝賀佛教的佛誕節”,佛教徒與基督徒真誠友好的對話使雙方在尊重生命的共識上不斷增進理解。教宗方濟各在2013年5月15日的彌撒講道中說:真理不是占有物,不是被壟斷的,而是一種相遇。”中國的中醫有一句至理名言:不通則痛,通則不痛。”通過對話消除誤解,就能增進共識,避免沖突。
第四,要維護公平正義。作為受造者,每個國家或民族在天主面前都是平等的,我們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也需盡到我們相應的義務。國家、民族和宗教之間需要公平正義,不能以強凌弱,更不能訴諸武力。國家無論大小,民族無論強弱,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為使世界更加美好,需要各宗教積極弘揚本宗教的優良傳統,追求世界的公平正義。
第五,要提倡寬恕和諒解。信仰告訴我們:由于原罪,人與人之間都是有虧欠的,寬恕是針對某種特定的侵犯行為,更是指在天主內結成兄弟關系所需要的恒常態度。在公平正義的前提下,我們要有寬恕,不能以暴制暴,耶穌在回答如何對待得罪自己的人時說,不是原諒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寬恕將使世界更和諧。
今天,中國五大宗教處在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國力不斷增強,人民和諧相處,共同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政府與宗教界在政治上團結合作,在信仰上相互尊重,由此促進了宗教的和睦與社會的和諧,堪稱世界表率。
中國的宗教歷來就有追求和諧的信仰精神。佛教的精神哲學以心理學之途追求宇宙的和諧,著眼于內心的反思;道教的自然哲學以生理學之途追求自然的和諧,著眼于自然萬物;在穆斯林眼中,和平是美好的, 遵守正道者,得享和平”。 在《古蘭經》中,和平”一詞出現多次,可見伊斯蘭教對于和平的珍視;基督宗教追求的是舍棄自己跟隨耶穌,追求的是施比受更有福,能夠促進世界的和諧。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各宗教和睦相處、彼此尊重、情同手足,共同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安寧、道德的凈化、心靈的美化等發揮積極的作用。2007年,已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天主教領袖傅鐵山主教對中國五大宗教發出五教同光,共致和諧”的號召,得到全國宗教界的廣泛響應和積極實踐。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感召與凝聚下,中國宗教服務國家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作用將進一步發揮出來。
(作者系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本文為作者在世界宗教和平大會分組會上的發言)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