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間信仰的新動向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8 瀏覽次數:次
信眾群體龐大,構成趨于復雜。隨著民間信仰的持續復蘇,信眾遍及城鄉各地,擴散至各種人群、各種階層。然而,由于民間信仰的彌散性與非制度性,信眾的數字難以確切統計。筆者帶領的課題組于2012年1月起,在山東、浙江、廣西、陜西等省份部分地區開展的民間信仰認知狀況”調查顯示,當下我國民間信仰的信眾分布廣泛,構成復雜,總體情況是:女性略多于男性,以中老年為主,涵蓋各年齡層次;以農民為主,涵蓋各行各業;以高中畢業以下為主,涵蓋各學歷層次,既有貧困人口”也有達官顯貴”。
信仰場所增多,廟宇建筑規模越來越大。浙江、福建一帶,民間信仰活動場所從繁華的市區到窮鄉僻壤,無處不在。以浙江溫州甌北鎮為例:全鎮19個村,共有大小廟宇50多座。其中千石村約4000人,有大小寺廟十多座;東聯村約1500人,建有各類廟宇11座。據我們調查,福建、浙江等地廟宇復建、新建和快速增長之勢在漢民族地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與廟宇增多現象相伴生的是廟宇的濫建和新建廟宇的繁華之象。2005年以來,各地新建、重建廟宇的速度趨緩,但新建廟宇的規模越來越大。這與鄉村民眾的攀比心理有關,也與各地熱衷于依托宗教活動場所開發旅游景觀有關。
信仰組織形式多樣,總體趨于規范,但亂象依存。改革開放以來,圍繞著鄉村廟宇的重建、日常信仰活動的開展,各種形式的廟宇管理組織、祭祀組織等應運重生。一是以組建村廟理事會成為主導趨勢,并逐步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運作機制,使村廟的管理有了初步的規矩”;二是村莊老年人協會”管理村廟事務成為一大特色;三是出現了個人承包經營等村廟管理的新形式。承包經營村廟的情況多數發生在旅游景區中,承包者主要通過經營香火等賺取利潤,其間亂象紛呈,侵害信眾利益和制造迷信氛圍的情況時有發生,應當更加引起重視。
信仰文化經濟化,民間信仰神圣性趨于消褪。當下,各地民間信仰的存在發展,主要依賴3種模式:一是自發傳承模式。這種模式靠信眾自發的力量來維持和推動,以重建或新建村廟為中心,處于自生自養的狀態。二是非遺”保護模式。這種模式主要依賴宣傳和推動,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為主要方式,吸引政府的關注和參與。三是經濟開發模式。這種模式以政府為主導,以開發旅游資源為中心,以發展地方經濟為目的。大量的事實表明,各地熱衷于民間信仰儀式活動的非遺化”,其中一個重要的誘因還在于民俗文化的經濟化潛力。
主動貼近主流話語,民間信仰謀求合法性的意愿趨于強烈。一是謀求廟宇重建的合法性。常見的有效途徑是:打著修建老人協會會館的名義將廟宇建到新住宅區里;通過打文物牌”來重建廟宇或保護廟宇不被拆除;打發展旅游牌。二是謀求民間信仰活動開展的合法性。鄉村民眾為了慶祝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便集資搞一些娛樂活動,如聚餐、齋醮、酬神演戲、游神巡境等,還要到山上的廟里燒香求神。這些活動全憑村民自愿,政府也不便管理。通常,村廟管委會成員也總是能想出很多辦法使信仰活動融入主流話語系統,應對相關部門對他們的種種限制。三是依附宗教。由于民間信仰活動中多會聘請道士作為儀式的主持者及人神之間溝通的中介者,以及民眾對佛的虔誠與尊崇,因此,眾多中小型廟宇會主動要求宗教管理部門按照道教或佛教活動場所給予登記正名”。
鄉村信仰傳統出現三足鼎立”格局,民間信仰在其中趨于守勢。所謂鄉村信仰傳統的三足鼎立”格局,即祖先崇拜等民間信仰活動的復蘇和延襲、基督教的教派教支多有存在且發展勢頭強勁,農村邪教頻遭打擊卻仍有存在的根基。總體上看,祖先崇拜等民間信仰活動成了民眾自己的事情,喪失了建構的主體,多處于守勢。但是,基督教的教派教支恰恰與此趨勢大不一樣,處于擴張發展時期。在各地的調查中,我們也深切地感受到,基督教的當代中國化進程及其在中國鄉村社會的生存百態,既給中國農村帶來了新的氣息,更面臨著重重現實困境,其與中國本土信仰文化基質在不斷發生沖突,不容忽視。
民間信仰活動頻繁,并呈現高端化”趨勢。我們發現,在村莊治理實踐中,一些村官們往往還會通過推動村廟這一地域性形象標志的建設來提升自身在村落中的影響力。具體表現為,在村廟建設中出謀劃策,上下疏通,帶頭捐款,以及推動群體性民間信仰活動開展等。由于村官們和村莊先富群體的推動,農村重建新建廟宇、祠堂成風,祭拜儀式活動興盛,花費巨大,普通民眾負擔沉重。盡管各項活動多是自愿捐助,且農村富人會毫不吝惜地大額捐助,建設和活動經費無須普通村民過多擔憂,但大多數信眾認為,建廟燒香拜佛這些事情理應自己掏錢”,且捐助情況都要在廟里公布,沒捐或捐少了,面子上也過不去”。
民間信仰的過度娛樂化傾向日漸突出。自古以來,歌舞媚神”和演戲酬神”的傳統,為貧乏的農村社區文化生活注入了無限活力。正因為民間信仰活動娛神娛人的特性,才受到人們的歡迎。但近年來,這種娛樂性顯得有些過度,民間信仰的神秘性漸褪,種種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民俗活動層出不窮,使民間信仰變淺薄。
出現了新的信仰形式。近十多年來,在一些農村,領袖熱呈迅速回溫之勢,并將領袖神靈化。我們課題組成員在湖北等地農村調查發現,有不少村民在新建房屋中將毛主席以及十大元帥的畫像粘貼在堂屋正廳中央的香火框里,每日燃香祭拜。在浙江溫州、廣東江門等地,民眾自發新建了多座主席廟。在福建泉州還建有一座天下第一奇廟”——解放軍廟。
(作者系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民間信仰的當代變遷與社會適應研究”階段性成果。)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