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座右銘(三)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5 瀏覽次數:次
座右銘
作者:陳予昂(唐)
【原文】
事父盡孝敬,事君貴端貞。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誠。從官重公慎,立身貴廉明。待干慕謙讓,蒞民尚寬平。理訟惟正直,察獄必審情。謗議不足怨,寵辱詎須驚。處滿常憚溢,居高本慮傾。詩禮固可學,鄭衛不足聽。幸能修實操,何俟釣虛聲。白珪玷可滅,黃金諾不輕。秦穆飲盜馬,楚客報絕纓。言行既無擇,存歿自揚名。
【譯文】
侍奉父母要盡力孝敬,事奉國君貴在正直忠貞。兄弟之間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間要注重誠信。當官要注重公正慎重,立身貴在廉明。待士要追求謙讓,臨民崇尚寬大平和。處理獄訟要正直,審察案件必須根據實情。對于別人的誹謗議論不值得怨恨,對待自身的寵辱要無動于衷。裝滿了液體的器皿,會經常擔心流出來,站在高處本來就要憂慮跌倒掉下來。詩禮固然可以學習,鄭衛之音不要聽。幸而能夠修養自己真實的操守,不必去沽名釣譽。白玉上的斑點可以磨滅,對自己的諾言要一諾千金。要像秦穆王對待盜殺自己馬匹的人那樣溫和,要像楚莊王對待調戲自己愛姬的人那樣寬厚。言行都沒有什么可以挑剔的,無論生死都可揚名。
官箴
作者:呂本中(宋)
【原文】
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仁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然事常至于敗而不能自已。故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權智,百端補治,幸而得免,所損已多,不若初不為之為愈也。司馬子徽《坐忘論》云:“與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此天下之要言。當官處事之大法,用力簡而見功多,無如此言者。人能思之,豈復有悔吝耶?
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愛百姓如妻子,處官事如家事,然后為能盡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盡也。故,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豈有二理哉?
當官處事,常思有以及人。如科率之行,既不能免,便就其間求其所以使民省力,不使重為民害,其益多矣。
【譯文】
當官的法則不過如下三點:清廉、謹慎、勤勉。知道了這三要素,就知道怎樣持身立世。但世上當官之人,面對錢財,處理事務時,不能自我克制,常常自以為不一定敗露出來。存這種僥幸念頭,就會什么事也敢去做。然而雖常常做事失敗,卻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因此明正心志,處理事務,從一開始就要自勵自警,這是不能不注意的。如不是這樣,而是耍弄權術智謀,千方百計補漏救拙,雖僥幸免于災難,損失卻很大。不如自始即不為之,也就無須補救了。唐人司馬承禎先生在《坐忘論》中說:“與其在最后弄巧補救,不如當初老實守規。”這是當官者處理事務的基本法則。費力少而見功多,沒有比說這句話更精彩的人了。人能臨事而深思熟慮,就不會事后后悔不迭了。
侍奉君王如服侍父親,侍奉長官如聽命兄長;對待同事要像對待親人一樣和善,對待下級要像對待官仆一般友好;對待平民百姓要像對待妻子一般相愛;處理官場事務要如料理家事一樣;這樣,才能盡我的心力。只要有絲毫不足,就是我沒有全力以赴,一心一意。所以,侍奉父母孝順,就能對君王盡忠;對待兄長恭敬,就能對長官服從;治理家庭有方,就能勝任官職。家事、政事、不是同一道理么?
當官做事,要推已及人,常替別人著想。如征收稅賦之類事項,既然必須照章辦事,不能避免,在具體執行時,就要盡力減輕人民負擔,不要讓其成為人民的災難。這樣所得益處是很多的。
敬恕齋銘
作者:朱熹(宋)
【原文】
出門如賓,承事如祭。以是存之,敢有失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是行之,與物皆春。胡世之人,恣己窮物。惟我所叟,謂彼奚恤。孰能歹是,斂焉厥躬。于墻于羹,仲尼子弓。內順于家,外同于邦。無小無大,罔時怨恫。為仁之功,曰此其極,敬哉恕哉,永永無斁。
【譯文】
出門如恭恭謹謹的賓客,辦事如認認真真的祭祀。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怎么會有什么失誤?自己所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他人。用這樣的準則行為處事,待人及物都溫暖如春。為何世間的人,放縱自己而困于物欲?只有像我這樣的老人,才有這樣一種憂慮。什么是壞事,什么是好事,都要自行收斂,親身實行;蚓訅ο拢蚴巢烁家裰倌嶙庸菢尤缂廊缳e。對內能使家庭和睦,對外能使邦國太平。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都沒有什么怨恨哀傷。為仁之道的功德,這就達到了它的極至。誠敬啊,忠恕啊,永遠不能厭棄。
西山政訓
作者:真德秀(宋)
【原文】
某愿與同僚各以四事自勉,而為民去其十害。何謂四事?曰:
律已以嚴:凡名士大夫者,萬分廉潔,止是小善一點,貪污便為大惡不廉之吏。如蒙不潔,雖有它美,莫能自贖,故此為四事之首。
撫民以仁:為政者,常體天地生萬物之心,與父母保赤子之心。有一毫之慘刻,非仁也;有一毫之忿疾,亦非仁也。
存心以公:傳曰:“公生明。”私意一萌,則是非易位,欲事之當,理不可得。
蒞事以勤是也:當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古之圣賢,猶且日昃不食,坐以待旦,況其馀乎?今之世有勤于吏事者,反以鄙俗目之,而詩酒游宴,則謂之風流嫻雅,此政之所以多疵,民之所以受害也。不可不戒!何謂十害?曰:
斷獄不公:獄者民之大命,豈可少有私曲?
聽訟不審:訟有實有虛,聽之不審,則實者反虛,虛者反實矣,其可茍哉?
淹延囚系:一夫在囚,舉室廢興;囹圄之苦,度日如歲,其可淹久乎?
慘酷用刑:刑者不獲已而用。人之體膚,即己之體膚也,何忍以慘酷加之乎?今為吏者,好以喜怒用刑,甚者或以關節用刑,殊不思刑者國之典,所以代天糾罪,豈官吏逞忿行私者乎?不可不戒!
泛濫追呼:一夫被追,舉室皇擾,有持引之需,有出官之費,貧者不免舉債,甚者至于破家,其可泛濫乎?
招引告訐:告訐乃敗俗亂化之原,有犯者自當痛治,何可勾引?今官司有受人實封狀與出榜召人告首,陰私罪犯,皆系非法,不可為也。
重疊催稅:稅出于田,一歲一收,可使一歲至再稅乎?有稅而不輸,此民戶之罪也,輸已而復責以輸,是誰之罪乎?
科罰取財:民間自二稅合輸之外,一毫不當妄取。今縣道有科罰之政,與夫非法科斂者,皆民之深害也,不可不革。
縱吏下鄉:鄉村小民,畏吏如虎,縱吏下鄉,猶縱虎出柙也。弓手士兵,尤當禁戢,自非捕盜,皆不可差出。
低價買物是也:物同則價同,豈有公私之異?今州縣有所謂市令司者,又有所謂行戶者,每官司敷買視市,直率減十之二三,或即不還,甚至白著,民戶何以堪此?
某之區區,其于四事,敢不加勉。同僚之賢,固有不俟丁寧而素知自勉者矣,然亦豈無當勉而未能者乎?《傳》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又曰:“誰謂德難厲其庶,而賢不肖之分,在乎勉與不勉而已。”異時舉刺之行,當以是為準。至若十害,有無所未詳知,萬一有之,當如拯溺救焚,不俟終日,毋狃于因循之習,毋牽于利害之私,或事關州郡,當見告而商榷焉,必期于去民之瘼而后已。此又某之所望于同僚者。抑又有欲言者矣。夫州之與縣,本同一家,長吏僚屬,亦均一體。若長吏偃然自尊,不以情通于下,僚屬退然自默,不以情達于上,則上下痞塞,是非莫聞,政疵民隱,何從而理乎?
【譯文】
我愿意和同事們各自用四件事來勉勵自己,同時又為百姓鏟除十種禍害。四件事指什么?那就是:
要用廉潔來約束自己。凡是你做士大夫的,非常廉潔,還只不過是一點小優點。而如果貪污,便更是最壞的不廉潔的官吏。如果蒙受了不廉潔的名聲,即使有其他的優點,也不能贖掉自己的罪過。所以我把這放在四件事的首位。
要用仁愛來安撫百姓。從事政治的人,應當體察天地使萬物生長的用心,以及父母養育幼兒的用心。只要有一點點兒狠毒,就不叫仁愛。有一點點兒憤激,也不是仁愛。
要用公心來要求自己。《左傳》上說:“公心能使自己明智。”私心一旦產生,正確與錯誤就會掉換位置,混淆不分。再想做事情符合道理,就不可能了。
處理政事要勤快盡力。當官的人一天不勤勉,不面就一定有因此而受到損害的老百姓。古代的圣賢之人,尚且太陽不西斜顧不上吃飯,坐著等待天亮好去辦公,更何況其他的人呢?現在社會上工作勤懇的官吏們,反被人們看成是鄙陋庸俗的人,而那些整天做詩喝酒、到處游玩吃喝的人,卻被叫做風流雅致。這就是政治為什么有很多缺漏、百姓為什么受到損害的原因。不能不以此為戒。十種禍害是什么?那就是:
審理官司不公平。官司是關系老百姓生命的大事,哪能有一點私心雜念摻和在里面呢?
傾聽訴訟不能明察。訴訟有真話有假話。聽取別人的訴訟而不能正確判斷,那么實話反被當成假話,假話反被當成真話。怎么能馬馬虎虎不認真呢?
拖延審理囚犯的時間。一個人關在牢中,全家人都干不成什么事。關在監獄里面受的苦,使得過一天也像過了一年似的,哪能夠拖延時間呢?
使用很殘酷的刑罰。刑罰是不得已才使用的。別人的肌膚,就是自己的肌膚。怎么能忍心用酷刑來懲治別人呢?今天當官吏的,喜歡根據自己的高興與不高興來使用刑罰,更嚴重的還根據別人的旨意使用刑罰。這也是不想一想刑罰是國家的法律,是代替天來糾正罪過的。哪里是官吏發泄憤怒、施行私心的工具呢?不能不以此為戒。
抓捕人抓得太多。一人被抓起來,全家都被攪擾得惶惶不安。貧窮的人家免不了四處借錢,更厲害的則是到了家庭破滅的程度。能夠抓人抓得太多嗎?
誘使人去誣諂告發別人。誣諂告發是導致風俗敗亂的原由。犯了罪的人自然應當嚴厲懲處,怎么能夠去誘使人呢?
反復催促納稅。稅是從田地中生出來的,一年只有一次收成,可以在一年中收兩次稅嗎?該交稅而不交,這是老百姓的不對。交過稅了還要他們交,這又是誰的過錯呢?
非法征稅,聚斂錢財。民間除了兩種稅應當交納之外,其他一點也不應妄自征收,F在州縣為政征罰百姓納稅,這與非法收取財物,都是老百姓深重的災難。不能不改掉它。
放縱官吏到鄉下去。鄉村的老百姓們,害怕官吏就像害怕老虎。放縱官吏到鄉下去,就像放縱老虎出籠子之外。弓箭手和士兵們,更應當禁止他們攜帶武器外出。如果不是追捕盜寇,都不能放他們出去。
用很低的價格購買物品。物品相同,價格也就應該相同,哪能因官府或私人買就不同的呢?現在州縣有所謂專管買物品的部門,買東西與市價比較,竟減少十分之二三,或者不馬上付錢,甚至還有白拿的。老百姓哪里經受得住這些呢?
我是微不足道的,對于上面說的四件事,敢不努力去做嗎?同事們是很好的,固然有不等去叮嚀囑咐歷來知道自己努力的,但是哪里會沒有應當努力而未能這樣做的人呢?《左傳》上說:“有了錯誤而不去加以改正,這就叫做有錯誤了。”好與不好的區別,就在于努力和不努力而已。至于十種禍害,有沒有還不能詳細地知道。萬一有,就應當像去救掉進水里或失火的人一樣,不能等哪怕一天才去做。不要因為習慣勢力而不去改正,不要考慮自己一人的利害關系而不去改正,也不要因為事情關系到州郡的大官,便去告訴他們,與他們商量,而不去改正。只要一心想著去掉百姓的疾苦,這就行了。這又是我希望同事們能夠做到的。
但我還有要說的話。州與縣,本來就和一家一樣。長官與手下人,也都是一回事。如果長官得意洋洋,自高自大,不將情況通報給下面;手下人畏縮不前,默不作聲,不將情況匯報給上面。那就上下閉塞,是對是錯都無法知道。政事的毛病,百姓的疾苦,怎么能治理得好呢?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