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行祖師之漂染業祖師梅、葛二圣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1 瀏覽次數:次
梅、葛二圣,又稱梅、葛二仙,就是梅福和葛洪二人。梅福,西漢末年壽春(今安徽壽縣)人,曾任南昌尉,因不滿王莽專制,棄家到廬山學仙。葛洪,晉代句容人,曾任散騎常侍,后棄官到廣東羅浮山學仙煉丹,號抱樸子,著書頗多。傳說梅、葛二人在未進入仕途之前,在日常生活中,由偶爾的發現到注意觀察和研究,發現和發明了黃、藍、綠等好幾種染布的染料,遂被后世的染色者尊為祖師爺。染業祭祀祖師的時間為農歷的四月十四日和九月初九日。祭祀時很少用塑像或雕像,大多數是用印有梅、葛二圣的紙質畫像。至祭祀時,同業人員聚在一起,點香燃燭,叩拜祭奠,飲酒相慶,以求行業興旺,后繼有人。
染織業的祖師爺梅、葛二圣。舊時染織店鋪祭祀之時,常焚燒一種紙馬”。紙馬”用五色紙或黃紙制成,上面還印有梅、葛二圣的神像。
傳說
這梅、葛二圣就是染布行業的兩位祖師爺。提起二圣”,傳說不少,大體有兩種:其一:一種傳說講的是二圣”發明染料,用以染布的故事。起初人們用棉布、麻布縫制衣服之時,衣服都是灰白色的,單凋得很,比不上獸皮和羽毛漂亮好看。有一次,一位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在泥里,泥水弄臟了白衣衫。他很懊喪地到河里去洗衣服,結果怎么也洗不干凈,等干了一看,白色變成黃衣。穿上一試,村上的人都說好看。這個梅小伙兒把這個秘密告訴給了姓葛的小伙子,從此黃泥染布的消息一下子就傳開了,人們也就開始用黃泥染白布做衣服穿了。后來,梅、葛二人又開始尋思用別的顏色染衣服,但百思不得其法。有一次,他倆把白衣染黃掛在樹枝上,忽然刮起了風,布被吹落在草地上。等他倆發現之后,拾起黃布一看,竟成了花”布,青一塊,藍一塊。他倆蹲在草地上琢磨,到底這青藍色是如何被染的呢?倆人一塊想到了青草。青草莫非能染藍衣服?倆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割了一筐青草回家,把青草搗爛,放到水坑里,然后將白布放進去浸泡。不一會兒,白布果真變成了藍布。后來這種染布法又流傳到了民間,人們不但學會用蓼藍草”染衣服,而且又從蓼藍中提取了一種名叫靛青”的染料。傳說后來二位祖師在喝酒喝嗆了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酒吐到了染缸里,沒想到歪打正著”,染缸里的布竟被染成了鮮亮鮮亮的藍色。從此梅、葛二祖師染藍布時,就改用一種酒槽發酵,用蓼藍沉淀物還原的方法染藍布,又省時又省力,顏色純正,久不褪色。染業工匠們為了紀念梅、葛二祖師開創染業、發明染料的功績,將他倆尊為染布業的祖師爺,敬稱為梅葛二圣”。其二:另一種傳說更為荒唐有趣。說梅葛二圣”并不是什么先師,而是一鳥一果。古人原來都是穿素白色的衣衫,當然皇帝也不例外。有個皇帝愛慕虛榮,老想穿一件跟太陽一般鮮紅的袍子。他手下的工匠一籌莫展,研究了好些日子,大紅袍也沒做出來。皇帝一氣之下,殺了那工匠。后來皇帝連殺了好多位工匠,可是紅袍還是做不出來。皇帝下令在各地選聘手藝高強的工匠,卻沒有一個工匠敢揭黃榜應征,工匠們惶惶不可終日。一天,一位老人進宮求見皇上,他對皇上說:我能制紅袍,但得需要一些時日。”老人其實用的是緩兵計。一天,老人在山林里踱步,思忖怎樣給皇上制做紅袍。沉思默想之時,忽見一只葛鳥在樹上啄吃梅果,吃得很香甜,一邊吃,一邊得意地啼叫。沒想到紅紅的梅汁從鳥嘴里滴落到老人的白布衫上,落下點點紅跡。老人受此啟發,不久便用紅梅汁染成塊紅布,為皇上趕制了一件紅袍。皇帝穿上紅袍,很是歡喜。沒料到,一件紅袍竟救活了眾多的刀下冤鬼!工匠們十分感激老人,稱他是活神仙,非要給他立廟奉祀。可是老人說什么也不同意,他說:做紅袍不是我的功勞,是玉皇大帝派了葛鳥、梅果兩位神仙下凡成就了此事,這才把大家從刀口下救了出來。要謝,該先謝二位神仙。”于是,國人就按照老人的模樣塑造出了梅葛二圣像,建廟供奉。
地位
過去,一般染坊、布店、紙作紡、年畫作坊,都張貼梅葛二圣神像。一些染坊、紙作坊集中的地區,如河南開封朱仙鎮、四川綿竹、夾江等地都建有梅葛廟。四月十四和九月初九這兩天,染匠、紙匠們要聚集祠堂或廟宇中焚燒紙馬神像,同飲梅葛酒,共同祭祀祖師爺,虔誠地祈祝行業興旺,萬事平安。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