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神仙也是凡人做 只是凡人心不堅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20 瀏覽次數:次
文/ 無憂
入道修行都從皈依入手
從古至今,求仙問道之人如同天空繁星一般不可計算,但成道者卻如明月一輪不多不少。觀察歷史,能夠得道的人成功因素有很多,但無一例外都跟權勢與富貴無關。例如:秦始皇、漢武帝、成吉思汗、雍正等等,即使權如帝王,富甲天下大多都免不了一捧黃土的結局。由此可見修道之事,如果不能明白其中關鍵和階梯,則權貴如何滔天,終其一生也無法入門。
現今社會,網絡信息爆炸,信息傳播渠道倍增。人們接受知識的方法五花八門,利用網絡拜師修道的人與日俱增。以至于到今天為止,人們學習到的修行方法、口訣、功法越來越多,但結果十分奇怪,成就者寥寥無幾,而絕大部分通過網絡等其他方式得到所謂功法口訣的人,還是和普通人一樣毫無區別。究其根本,正因為傳播渠道過多,人們失去了辨別真假的能力而只追求表面的花哨,同時對于古時許多難得的法門,如今唾手可得,便不加珍惜,許多真法枯燥無比,自己又不能降心修行便棄如敝履。更有許多,盲目追求法術、神通等事,目的無非為炫耀滿足虛榮。今天的種種,明末清初著名高道王常月,早已預料。當時的常月祖師深感四百年來教門:頹衰不振,邪教外道,充塞天下,害人心術,壞我教門。于是開壇傳戒,講授修行階梯,遂成龍門心法一書。此書將修行之法全部剖開,是入門修行必讀之書,有劈開旁門,引進入門的功效,現將其中的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門。成仙成道,成圣成賢的方法梳理成條,讓修道之人清楚即使有萬法千門,修道入門只有一法。
入道修行都從皈依起手。皈依道經師三寶:凡能知皈依之法,三寶之功,成仙成圣從此而出。超凡入仙,此門而入。三皈依法門道門修行第一步,無論何種派別拜師修行皆從此而起,這也是辨別正邪的法門。
第一何為道經師三寶?
道:道是道教的信仰根源,是萬物生化的源頭所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同樣道代表著道理、道路等。換言之也是我們修道的目的所在,如果修行人連目的和道路都不清楚,也就談不上修行二字。
經:道本無名,無法形容,是一種不可捉摸的存在。老子也說:道可道,非常道。但老子同樣用了五千字來解釋道的含義與規律,來幫助后人理解道把握道。經文的目的是幫助學道之人理解道,縮短距離。若無經文,則道無法闡述。
師:師徒關系,作為中華傳統中,除卻血緣關系外最重要的一種關系,其意義不言而喻。先不講修行,即使社會中各種行業,若沒有老師的口傳心授,便得不到真傳。行業如此,修行為生死大事,若無名師豈可?
經文含義雖解釋大道,但沒有老師教導,可能變走到偏門。比如丹經中鉛汞等詞,沒有師父指點,如何得知真意?又如陽男姹女等詞,若無師父指點,難道要變成雙修之法?
道,是我們修行的目的所在(資料圖:圖源網絡)
以上種種可知,師寶有引進之功,經寶有闡道之功,道寶有解脫之功。所以修行之人初入門:不明大道先皈依道寶,道寶不明發心讀經,閱讀經典皈依經寶,經寶不明訪求名師,解釋經文。一旦三者貫通自然經文得知,道寶可明,成仙成圣從此而出了。這些都是仰賴真師指點引進,所以道經師三寶,從師而起,大家學道必要尋名師,不要盲目相信網絡,網絡可以帶領大家了解基礎,卻不能帶領大家入門得道。
如何皈依三寶?
既然明白何為三寶,那就要知道如何皈依三寶。道不能以旁門偏門為道,不能以異端邪說為經,不能假師偽師為師。
皈依三寶的法門,就是制服意心身的過程。
皈依道—皈依意
皈依經—皈依心
皈依師—皈依身
只有明白意心身的作用,才能知道如何皈依三寶,如何修行。
皈依師—皈依身:唯有自身持身端正,德行無虧方能感動名師傳法。自古及今祖天師張道陵度化王趙二真人、重陽祖師先后度全真七子、鐘離權十試呂洞賓。這些都是徒弟能克服自身欲望,矢志不渝任憑何種艱難困苦,不改修道之心。如果縱情聲色,沉迷欲望當中,名師自然不肯度化。只有自己發心求道,修持自己才能有名師度化。滿空神仙不是聾啞,自身不肯苦修求道,怎還能質問天神不傳真法?
皈依經—皈依心:老子曰:不自見,故名。固執己見,不能旁征博引,從善如流都是大忌。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于不知道不了解的,不能虛心求教,放下面子也是大忌。所以皈依經寶,首先要磨練此心,對于經文不懂要問,不明要請教,無論三教九流達者為先。除此之外,更要致虛極守靜篤,誦讀經典,誠心為要。許多老修行,只讀一本早晚功課經,也能憑此得道,都是因為能夠心無雜念,念念存誠。唯有于此虛心求教,念念存誠。兩者相合方能明經寶真意。
誦讀經典,誠心為要(資料圖:圖源網絡)
皈依道—皈依意:意不二用,則道寶可明。意不二用,全在持之以恒。有名師點明關鍵,又得真法。如果不能日日行持不輟,也是毫無用處。學道修行最忌三心二用,從古到今,能成大道都是數十年苦修不曾間斷。天師張道陵鶴鳴山苦練精修,三豐真人破衣爛鞋武當苦修,重陽祖師活死人墓枯坐,長春真人龍門七載,磻溪六年,王靈官立志追隨薩天師,從未間斷。這都說明,修道只在堅持,論自古神仙,那一個是天生就的?都由匪伊朝夕,由少而多,自微而著,積而至于鋪天匝地、亙古及今得來。
克制此身,必須受戒為先。(資料圖 圖源網絡)
如何修持身口意?
克制此身,必須受戒為先。以四大威儀為主,即是行走坐臥。目不亂視,耳不妄聽,口不亂說。把自己的一身偏病去除干凈。以戒律約束自己,行走坐臥,都專注于此。舉一簡單例子:走路玩手機,睡覺玩手機,吃飯玩手機此都不是行走坐臥應該做的事情,長久以往身心頹廢,更不要說修行。現今修行,能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便是不易。更有許多人,不知道謙讓進退之理,遇到不順心事,張口就罵,伸手就打,滿腔火氣不能克制,更遑論修道。老子曰:豫兮若冬涉川,便是教人戰戰兢兢,心存敬畏,做人做事如冬天走在冰面一般,謹言慎行,方能克制身心。
此先后順序,如同大學之道。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知道行止方能積功累德才能夠不畏承負,不昧因果這樣才能堅定不受侵擾;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打坐修行,沒有雜念干擾,沒有外魔傷害;才能夠有所收獲。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才能接近大道。
綜上所言,由身心意皈依道經師三寶,為學道入門必備。唯有如此,才算入門。常月祖師曰:“行持信心,不生疑惑者,當知此人,決定成道。如不依此修行,當知此人,罪深福薄,不能明道,鬼神不容此人,得聞無上至真,清靜解脫之道也”。
第一皈依,無上道寶,當愿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回。
第二皈依,無上經寶,當愿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
第三皈依,無上師寶,當愿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道門末學無憂敬撰。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作者:無憂。)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