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論道丨降心止念——正果成真的必由之路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jīng) 發(fā)布日期:2017-06-17 瀏覽次數(shù):次
文/任法融
全真教的修持理論雖多,但“降心”是其要領(lǐng)部分。修持理法的降心理論由來已久,道教是由道家思想演繹而來,道家思想是以黃老為核心的,黃帝《陰符經(jīng)》中講:“天性,人也;人心,機(jī)也。”
陰符經(jīng)(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何謂“天性”
人稟天地間的一點(diǎn)太和真氣,賦諸人身為性,此性是太和中的一點(diǎn)虛靈不昧,虛白朗耀,至為純凈,無有任何雜質(zhì),故經(jīng)中講“天性”,這種性(虛靈不昧),常清常靜,即佛經(jīng)中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shí),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而《道德經(jīng)》中講“……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儒家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由此可見,道、佛、儒雖說各異,但殊途同歸,均指人們稟賦太和中的一點(diǎn)不昧虛靈——天性。這種天性,是人之真性。人之真性因與后天事物接觸,則見景生情,隨物逐流,就產(chǎn)生萬般情感、念慮、思維、欲想,這種百般的情欲因事、因物,時(shí)時(shí)變化萬端,而無定蹤,故曰:“人心,機(jī)也。”
天性(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重陽祖師創(chuàng)立全真教 度人正果成真
人之心機(jī)逾動(dòng),而先天的一點(diǎn)虛靈(天性)逾蔽。久而久之,使人重情欲,淡真性。流于苦海,無有休止。故《清靜經(jīng)》中說:“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早壇·丘祖懺悔文》云:“……戀香味色聲而觸法,貪嗔嫉妒,惡口妄言,殺盜邪淫,恣情縱欲……昧理欺心,遂致報(bào)對(duì)升沉,輪回展轉(zhuǎn),受諸苦惱,無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認(rèn)六塵之幻,沉溺愛河……”以上弊端,種種苦惱,皆由后天之心機(jī)所致。
所以王重陽祖師創(chuàng)立了全真教,度人正果成真,必須永全真性。如何能永全真性,乃降伏后天的一切情欲,返歸先天本性,故道教日常功課經(jīng)《早壇》將降心止念這一理法而章章有論述。
正果成真的唯一妙法
《清靜經(jīng)》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能遣之者,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yuǎn)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于空。觀空亦空,空無定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yīng)物,真常得性;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即入真道,名為得道……”
以及《功課經(jīng)》中講的“但憑慧劍威神力,跳出輪回五苦門”,都將清靜六根,斷諸邪障,“降心”止念,為正果成真的唯一妙法。這處講的“但憑慧劍威神力”的“慧劍”是說每在欲念邪思妄想始動(dòng)時(shí),必用高度的體道之覺悟“慧”來分辨邪正,以斬鋼削鐵之志,當(dāng)機(jī)立斷,故曰“威神力”。
清靜六根(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luò))
儒家思想以《大學(xué)》為中心理論,《大學(xué)》開宗講“古之欲明明德于大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道講“致虛守靜”,儒曰“欲明明德”,釋說“了悟真如”。無論道家的“正果成真”之妙法,儒家的“修齊治平”之正道,釋倡的“了悟圓覺之真諦”,都以降心、止念、返情歸性為唯一的根蒂。懦曰“致知,釋說“覺悟”,道講“慧劍”,其主旨都是“降心”。
“降心”有何益處
全真教修煉中主張的“降心”之法,非但能修真悟道,正果成真,其宗旨妙法,于為人處世亦有實(shí)際功效。在日常生活行事中,能體悟禍福安危之因,是由本身惡善正邪之行為所構(gòu)成,而惡善、正邪之行是由心念所導(dǎo)致,動(dòng)之于心,付諸行動(dòng),就必有禍福安危之結(jié)局。例如歷代官場(chǎng),仕宦貪婪之心猖狂,導(dǎo)致身敗名裂;常人奢侈之欲甚濃,為得一時(shí)私利,行竊作弊,而遭刑罰,吸毒販毒,危害社會(huì)、家庭及生命。在此境界,即是國家法律,只能在正面起些威震作用,那么根本問題,還須自身在心靈中體悟,這些不良動(dòng)機(jī),有不善之結(jié)局。
也就是經(jīng)中講的“但憑慧劍威神力,跳出輪回五苦門”,《左傳》中還講到“禍福無門,唯人自招”。老子講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意即:人貴有自知之明,且能克制自心,方為“明”者、“強(qiáng)”者。這些列舉都與全真教講的“降心”屬同一命脈。因全真教講的“降心”的修持理法至為關(guān)鍵,在人世,為處事立身之要領(lǐng),在修持,是為正果成真之梯航,不可輕而視之。(騰訊道學(xué)獨(dú)家編輯整理,編輯:陶然)
(騰訊道學(xué)獨(dú)家編輯整理,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出處。選自梁庫望主編《玉清至正 道宗樓觀——一代大師任法融》一書,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年版,作者任法融,原文題目為《論全真教的修持理法——降心》。)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