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功法福利:易筋、易髓收藏健體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6 瀏覽次數:次
一、 歷史上“易筋”功法
目前學界“易筋經”研究的誤區是把“易筋經”功法和《易筋經》一書混為一談。
“易筋”功法
《易筋經》書中功法核心為“易筋”“易髓”,其功法自古有之,早在宋代張君房所撰的道教類書《云笈七簽·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說法。更早魏晉時期的《漢武帝內傳》,有“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發,九年易形”的記載,所以“易筋”“易髓”原屬道家思想,來自古代道家養生之道,歷代一直有傳承。但在《易筋經》一書出現前,未有“易筋”理論和功法專著,有關思想只散見于有關道家修煉的文章里,做為“易筋經”功法創立標志的“外壯神勇”武學內功未見描敘。“易筋”還只是道家練氣和導引之術功法而己。
易骨
二、明末《易筋經》成書,“易筯經”功法成形
“易筋經”作為武學功法到明末才發展完備,通過二種形式傳播發展,一是通過養生和武學專著《易筋經》傳播,“易筯經”功法被系統化、理論化疏理出來,并開始普及化、具體化,功法簡單、易懂易學,可說是一本雅俗共賞的書。目前最早的版本《易筋經》西諦本為明末出現可為佐證。在此本《易筋經》功理有“總論”“膜論”“內壯論”。并有了系統的修習功法,如“揉法”“日精月華”“服藥法”“神勇余功”等。編撰了從達摩到岳飛的傳承譜系,為普及傳播樹立了民族精神偶像。
混元樁
“易筋經”功法另一種傳播方式是在內家拳、心意拳、武當拳里作為武學內功傳承。和《易筯經》一書同時代的心意拳,為山西姬際可所創,后演化為形意拳,和《易筋經》一樣亦托名達摩和岳飛所傳。如李洛能《形意拳經》里說:“蓋夫體育一途,創自達摩老祖師,迨至宋朝岳飛,又精研內經之意義,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為形意拳”。同時期大儒黃百家寫的《王征南先生傳》里寫內家拳有“而總攝於六路與十段錦之中,各有歌訣”的內容。十段錦功法從八段錦演繹而來,《易筋經》有“外壯神勇八段錦”一則,可見和內家拳有共同的源流。
形意拳
另在心意拳譜里有“易筋經貫氣法’功法,今從中氣論摘錄一段,可看到《易筋經》的影子,“一曰揉有定勢,人之一身左氣右血,凡揉之法,右邊推向于左,是蓋氣推入血,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左,令胃寬能多納氣。又取揉者,右掌有力使用無窮”。
我們來看《易筋經》里揉法的文字:“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氣左血。凡揉之法,宜從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氣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左,揉令胃寬,能多納氣;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勞。”兩者文句基本相同。
另1934年唐豪先生到河南陳家溝考察,看到了陳鑫所輯錄的《三三拳譜》,目錄里就有“易筋經貫氣訣”。
由上可見《易筋經》理論和功法對內家武術的影響,“易筋經”功法和《易筋經》書皆產生在明末。
三、《易筯經》的武術功法探討
《易筯經》的理論,內家各派皆認可,功法卻有異同。郭云深寫形意拳三層功夫:“易骨:練之以筑其基,以壯其體,骨體堅如鐵石,而形式氣質,威嚴壯似泰山。 二、易筋:練之已騰其膜,以長其筋,俗語:‘筋長力大’,其勁縱橫聯絡,生長而無窮也。 三、洗髓:練之以清虛起內,以輕松其體,內中清虛之象,神氣運用,圓活無滯,身體動轉,其輕如羽。”明顯和《易筋經》功理相同,《易筋經》里揉功,拍打、采氣、運氣、服食、服藥,外洗方等功,為內家拳武術內功基礎,屬于明勁的訓練階段,但內家拳的樁功訓練,脊柱訓練、爭力等內勁訓練《易筋經》書上則未有。
武術功法
另《易筋經》“內壯神勇”篇言習之功效“并其指,可貫牛腹”;“煉手余功”篇云“用時、注力一努,則堅如鐵石”。和內家拳講觸之發于丈外的柔化內力完全不同。如明末沈一貫寫的《搏者張松溪傳》:“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躍來蹴。松溪稍側身,舉手送之。其僧如飛丸隕空,墮重樓下,幾死。眾僧始駭服。”內家拳講混元力、橫力,驚彈力、炸力,《易筯經》描述功力尚在剛勁階段。內家拳“易筋”“易骨”功法,以站樁為主。《易筋經》則以動功為主。
筆者認為《易筋經》乃理論和功法普及讀物,必需寫的簡單易明。而“易筋經”內勁門內尚秘之又秘,非口傳心授不可,不可能公之于書。故“易筋經”功法受《易筋經》理論之影響又獨立傳承。
動功
四、《易筋經》功法集道家養生功大成
易筋經里有采精華法,“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二氣交融,化生萬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此為道家吐納氣功。
《洗髓經》內容以內丹學為主,“子午靜守功,卯酉干沐浴”,這些語句明顯是道家內丹功術語。
《易筋經》里有服藥法,并有藥方。“練壯法外資于揉,內資于藥。行功之始,先服一丸,約藥入胃將化之時,即行揉功。”
內壯丸藥方,一方:“野蒺藜炒去刺,蜜作丸,一錢或二錢服之。”即道家的服食法。
其它源于道家的功法有“揉功”“十二勢導引”“按摩法”“下部行功”不一一而述,可見《易筋經》是一本集中國道家養生功大成之書。
《易筋經》功法
五、《易筋經》和道家南宗內丹功
浙圖本《易筋經》有海岱游人序記,序者游海岱之間,遇到一位欲到嶗山訪問的異人,“問所之,曰:‘膠嶗訪師之師也。’又問何能,曰:‘神勇。’”嶗山內家拳為張三豐云游嶗山時傳下,分有玄功、玄真、龍華三拳,分別練明勁、暗勁、化勁,修“易筋”“易骨””易髄”之功。張三豐內丹法也是南宗為主,其《無根樹》內容就是寫南宗栽接之丹法。
道家內丹
道家內丹分南北兩宗、皆講性命雙修。北宗重性功、南宗重命功。《易筋經》重氣和身體的練習、明顯受南宗影響,《洗髓經》功法亦多為內丹法。但北宗重出家住廟清修,南宗多混世同俗,南宗五祖只白玉蟾為出家住廟道士。南宗事實上后分住廟派和居家派,也有清修派和陰陽派丹法之說,學界目前對此有爭議。但觀《易筋經》里有雙修和房中之內容,不可能出自北宗,或南宗為居家弟子修行,開的方便修煉法門。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作者吳丹豐,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