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與趙文王之“華山論劍”:天子以天下為劍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jīng) 發(fā)布日期:2017-06-07 瀏覽次數(shù):次
文/李大華
趙文王喜歡劍,居住在王宮左右的劍士多達三千人,這些劍客日夜斗武,每年死傷的人超過百人。而趙文王的這個奢好似乎從未得到滿足,三年下來,國力衰弱。手下的大臣們很是著急,太子悝更是為此憂心忡忡,于是,他召集左右的人說:
“誰要是能夠說服大王,使他停止對劍士的喜愛,可以賞賜他千金。”
左右的人都說:
“莊子應該行。”
天子以天下為劍(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太子立即派人給莊子奉送一千金。然而,莊子并不接受,卻愿意與使者一同前去會見太子。一見到太子,莊子開門見山:
“太子打算要我干什么,而賜我千金?”
“聽說先生圣明,所以謹奉上千金,作為隨從人員之用。可是先生不肯收,我哪還敢說什么。”太子看來有些無奈。
“聽說太子想讓我?guī)椭笸醴艞壦埠玫氖虑椋@將使得臣對上忤逆大王的心意,對下又完不成太子交給的任務,如此,將身遭刑戮而死,我還能安心使用所賜的金么?要是臣對上能說服大王,而對下也對的起太子,那么向趙國要什么而不可得呢!”
“是的。我們大王所見到的人,只有劍士。”太子提醒莊子。
“行,莊周善于舞劍。”莊子看起來很有把握。
“然而,我大王所見到的劍士都是蓬松著頭發(fā),鬢毛突出,頭盔低垂,配粗而沒有紋理的纓帶,穿短厚的衣服,瞪怒了眼睛,言語粗魯,而大王很喜歡這樣子的。先生如果穿著儒雅的衣服,一定會違逆大王之意。”太子是想懇請莊子也穿了劍士的服裝去見趙王。
莊子倒很爽快,說:
“那就請為我配劍士的服裝吧!”
三日后,劍服配好了,莊子穿了那身衣服,裝束得跟那些劍士同一個模樣去見太子,太子隨即帶他去會見趙王。不料,見了趙王,趙王突然拔出劍來對著莊子;而莊子進入殿門的時候,也不像人們通常謁見趙王那樣快步而趨,見了趙王也不叩拜。還是趙王先開口說話:
“你讓太子來引見,你到底拿什么來教導寡人?”
聽得出來,趙王對莊子有些不屑一顧。
“臣聽說大王喜歡劍,所以拿劍來見大王。”莊子不急不慢,態(tài)度也很矜持。
“你的劍有什么禁制?”
“我的劍十步殺一個人,一行千里而無對手。”
聽了這話,趙王來勁了,說:
“那就是天下無敵了!”
“用劍之道,在于給對方不測之虛,使人猝不及防,后發(fā)而先至。請讓我試一試。”
看到莊子要試劍的架勢,趙王連忙說:
“先生停停,先到宿舍休息待命,讓寡人擺好試劍的擂臺再請先生。”
諸侯以賢士為劍(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之后,趙王立即召集劍士們相互比試了七天,其中傷殘的就有六十余人,從中挑選了五、六個人,讓他們持劍在殿下等候,然后再詔莊子來,對他說:
“今天嘗試使劍士治劍。”
莊子很爽快地回應:
“我盼望很久了。”
趙王又問:
“先生慣用的劍長短如何?”
“臣所使用的劍都可以的。然而,臣有三劍,可為王所用,請允許我說完話再試劍。”
“愿意聽你的三劍。”
莊子侃侃而談:
“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天子劍如何?”
“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劍端,以齊國、泰山為劍刃,以晉國、魏國為劍背,以周國、宋國為環(huán),以韓國、魏國為劍把,以四夷相包,以四時相裹,以渤海環(huán)繞,以常山相連,以五行相制約,以刑德相論,以陰陽開闔,以春夏相續(xù),以秋冬行持。這劍向前伸則沒有比它更前的,向上舉則沒有比它更高的,向下按則沒有比它低的,轉(zhuǎn)動起來則無旁物。它向上可裂開浮云,向下可截斷地紀。這劍一用起來,可以匡正諸侯,天下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
趙文王聽完了這些話,感到茫然與失落;又問:
“諸侯之劍是怎么樣的?”
莊子繼續(xù)說:
“諸侯之劍,以智勇之士為劍端,以清廉之士為劍刃,以賢良之士為劍背,以忠圣之士為劍環(huán),以豪杰之士為劍把。這劍向前伸也沒有比它前的,向上舉沒有比它高的,向下按沒有比它低的,運轉(zhuǎn)起來無旁物。它上效法圓天,以順日月星三光;向下效法地,以順四時;中間和暢民意,以安定四鄉(xiāng)。這劍一用,如雷霆震動,四方之內(nèi),無不款服而聽從其命令。這就是諸侯之劍。”
趙王再問:
“庶人之劍又是怎么樣的?”
庶人以武勇為劍(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庶人之劍啊,蓬松著頭發(fā),鬢毛突出,頭盔低垂,配粗而沒有紋理的纓帶,穿短后的衣服,瞪怒了眼睛,言語粗短,彼此相互擊殺,上斬頸領,下裂肝肺。這就是庶人之劍,與斗雞沒有兩樣。一旦命絕,于國家無任何用處。如今大王有天子之位,卻好庶人之劍,臣為大王感到鄙薄。”
聽完這番話之后,趙文王再也坐不住了,連忙下來親自牽著莊子的手登上上殿,以表達自己的愧疚之情。負責君王膳食的官員擺上了食物,趙文王繞著桌子走了三圈,仍然難以平息下來。莊子說道:
“大王安坐定氣,論劍之事已經(jīng)向您陳述完了。”
從此,趙文王三個月不出宮廷,那些劍士們都在客舍里自殺身亡了。
以暴易暴,或者以暴止暴,從來都不是上策;以理止暴,方為上策。不過,在一個好斗嗜血的君王面前,能夠把理說得圓滿動聽,最終說服對方放棄好斗的品性,是要智勇俱全的人才可能做的到的,莊子就是這樣的人,有人說莊子的雄辯“冠絕古今”,是再恰當不過的評價了。于此,也可見識到莊子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淡薄利益的品格。
《莊子》原文參考:《說劍》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
左右曰:“莊子當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
太子曰:“聞夫子明圣,謹奉千金以幣從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
醉里挑燈看劍(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莊子曰:“諾。周善為劍。”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嗔目而語難,王乃說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莊子曰:“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焉。”
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愿得試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設戲請夫子。”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
莊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
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
王曰:“愿聞三劍。”
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
曰:“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衛(wèi)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恒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
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圣士為鐔,以豪桀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xiāng)。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nèi),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此諸侯之劍也。”
王曰:“庶人之劍何如?”
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嗔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王乃牽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環(huán)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其處也。(《說劍》)
作者簡介:
李大華,陜西紫陽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本文原名為《莊子論劍》,系騰訊道學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