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女如何變身馬頭娘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5-28 瀏覽次數:次
中國自古重視蠶神
自古以來,古代統治者一直對祭祀蠶神活動很重視。歷朝歷代皇宮內都設有先蠶壇,供皇后親蠶時祭祀用。每當養蠶之前,須殺一頭牛祭祀蠶神嫘祖,祭祀儀式十分隆重。民間的蠶神崇拜是蠶鄉風俗中最重要的活動。除祭祀嫘祖外,各地所祭拜的蠶神“蠶母”、“蠶花娘娘”、“蠶三姑”、“蠶花五圣”、“青衣神”等蠶神者。浙江溫州曾發現宋代的“蠶母”像。民間供奉蠶神的場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建有專門的蠶神廟、蠶王殿,有的在佛寺的偏殿或所供養的菩薩旁塑個蠶神像,有的蠶農家在墻上嵌砌神龕供奉“蠶神紙馬”。[1]
祭祀蠶神
有關蠶桑生產、祭祀蠶神的風俗習慣,有的來源于對蠶、桑的原始信仰和崇拜,有的出于祛除蠶桑病祟的迷信行為,有的反映了對蠶桑豐收的祈禱和豐收后的慶賀,有的關系著蠶桑生產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活動。這些風俗很多都帶有迷信色彩,其精華部分成為健康的文化遺產。[
蠶神的由來
蠶神在民間有蠶女、馬頭娘、馬明王、馬明菩薩等多種稱呼,為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司蠶桑之神。 中國是最早發明種桑飼蠶的國家。在古代男耕女織的農業社會經濟結構中,蠶桑占有重要地位。漢以前,蠶已被神化,稱其神曰先蠶,意指始為蠶桑之人神。東漢稱“菀窳婦人,寓氏公主”,見《后漢書·禮儀志》注引《漢舊儀》;北齊改祀黃帝,北周又改祀黃帝元妃西陵氏(即縲祖),均見《隋書·禮儀志》。這都是官方祀典中所記的蠶 神,并未被百姓所接受。
民間祀奉的蠶神,則是神話蠶馬演化而來的蠶女、馬頭娘。其遠源是《山海經·海 外北經》所記的“歐絲”女子,該書謂:“歐絲之野在大踵東,一女子跪據樹歐絲。” ①這是蠶神的雛型,一開始即為女身;尚未與馬相聯系。《荀子·賦篇》有賦五篇,其 四《賦蠶》中有云:“此夫身女好而頭馬首者與?”②言蠶身柔婉而頭似馬。但《周禮 注疏》卷三十《夏官·馬質》鄭玄引《蠶書》解釋:“蠶為龍精,月直大火,則浴其種, 是蠶與馬同氣。”賈公彥疏謂:“蠶與馬同氣者,以其俱取大火,是同氣也。”③后人 據此將蠶與馬相糅合,造出人身馬首的蠶馬神。最早記其事者,據稱為三國吳張儼所作 之《太古蠶馬記》,一般學者疑是魏晉人所偽托。其事具載于干寶《搜神記》卷十四, 云:“舊說,太古之時,有大人遠征,家無余人,唯有一女。牡馬一匹,女親養之。窮 居幽處,思念其父,乃戲馬曰:‘爾能為我迎得父還,吾將嫁汝。’馬既承此言,乃絕 *而去,徑至父所。……(父)亟乘以歸。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芻養。馬不肯食, 每見女出入,輒喜怒奮擊,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問女,女具以告父,…… 于是伏弩射殺之,暴皮于庭。父行,女與鄰女于皮所戲,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 而欲取人為婦耶?招此屠剝,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 鄰女走告其父。……后經數曰,得于大樹枝間,女及馬皮盡化為蠶,而績于樹上。其繭 綸理厚大,異于常蠶。鄰婦取而養之,其收數倍。因名其樹曰桑。桑者,喪也。由斯百 姓種之,今世所養是也。”④此后,百姓據此為之塑像,奉為蠶神。宋戴埴《鼠璞》卷 下《蠶馬同本》條云:唐《乘異集》載,蜀中寺觀多塑女人披馬皮,謂馬頭娘,以祈蠶。…… 俗謂蠶神為馬明菩薩。
《太平廣記》卷四百七十九引《原化傳拾遺》所記“蠶女”事,基本據干寶《搜神記》,但對之有所增益。云:“蠶女舊跡,今在(蜀)廣漢,不知其姓氏。”并在故事中增加蠶女之母,改《搜神記》之“女戲于馬曰”為“母誓于眾曰”; 且謂女化為蠶后,“父母悔恨,念之不已。忽見蠶女垂流云,駕此馬,侍衛數十人, 自天而下。謂父母曰:‘太上以我孝能致身,心不忘義,授以九宮仙嬪之任,長生于天 矣,無復憶念也。’乃沖虛而去。”⑤杜光庭《墉城集仙錄》卷六“蠶女”,全文抄 《原化傳拾遺》,只個別字句稍異。中云:“今其(指蠶女)冢在(蜀)什邡、綿竹、 德陽三縣界,每歲祈蠶者,四方云集,皆獲靈應。蜀之風俗,諸觀畫塑玉女之像,披以馬皮,謂之馬頭娘,以祈蠶桑焉。⑥舊時除四川有蠶神廟外,其他省區也有蠶神廟祀馬頭娘。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十云:“北高峰,石磴數百級,…… 山半有馬明王廟,春月,祈蠶者咸往焉。”⑦在干寶《搜神記》后不久,南朝宋東 陽無疑之《齊諧記》又記另一蠶神,云:“正月半,有神降陳氏之宅,云是蠶室(疑為 “神”字——引者注),若能見祭,當令蠶桑百倍。”
梁吳均《續齊諧記》和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更詳,《續齊諧記》云:“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于宅上南角(《荊楚歲時記》作宅東南角),舉手招成。成即就之。婦人曰:‘此地是君家蠶室,我即是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于 上祭我也,必當令君蠶桑百倍。’言絕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蠶。今正月半 作白膏粥,自此始也。”⑧這里沒有記載其姓名,又出于吳縣,當與蜀地之蠶馬說異源, 是另一蠶神。其后,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宋陳元靚《歲時廣記》、明陳耀文《天中 記》等,均轉錄此文,但均未言塑像祭祀之事。
道教也崇奉蠶神
道教也崇奉蠶神,但稱其為“玄名真人”所化。《太上說利益蠶王妙經》云:“有 一真人名曰月凈,……上白(靈寶)天尊曰:‘今見世間人民苦樂不均,衣無所得,將 何救濟?’天尊憫其所請,乃遣玄名真人化身為蠶蛾,口吐其絲,與人收什,教其經絡 機織,裁制為衣。”⑨據此,蠶神不僅管蠶桑,還管機織成衣之事。
注:
①《山海經校注》第24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②《百子全書》第1冊《賦篇第二十六》,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③《十三經注疏》上冊第842頁,中華書局,1980年
④《搜神記》第172~173頁,中華書局,1979年
⑤《太平廣記》第10冊3945頁,中華書局,1961年
⑥⑨《道藏》第18冊196頁,第6冊249頁,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⑦⑧《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5冊168頁,第1042冊558頁,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