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道教音樂簡介
欄目分類:道教音樂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泰山道教音樂是道教進行齋醮儀式(即做道場)時,為神仙祝誕、祈求上天賜福以及超度亡靈等諸法事活動中使用的音樂。
道教音樂是道教儀式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氣氛,增強信仰者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對神靈的崇敬。通過音樂的烘托、渲染,道教的齋醮儀式更顯莊嚴、肅穆、神圣和神秘;在聲樂中各種神仙意境得以和諧生動地再現,把人的情感帶入到神秘的神仙世界。
道教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將民間巫覡祭祀和宮廷祭祀音樂及、民間音樂都程度不同的吸收進道教音樂之中,使道教音樂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豐富與完善,成為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說,道教音樂是民族音樂文化的寶貴遺產。道教音樂能夠流傳至今則是由于歷代帝王提倡與保護道教,進而附屬于道教各種法事而存在的道教音樂也必然受到保護。另一個原因是由于眾多信徒的虔誠信仰和其在師承關系中的代代相傳,因此,道教音樂就成為了今天遺留的珍貴的民族音樂的活化石。
泰山道教音樂歷史悠久,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自誕生之日起便融入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之中。泰山道教伴隨著泰山獨特的神文化現象發展起來,泰山神無與倫比的地位成就了泰山道教文化的鼎盛,泰山道教文化的鼎盛孕育了泰山道教音樂的繁榮。
歷代帝王對泰山道教音樂更是推崇備至。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都在泰山舉行封禪祭祀活動,封禪大典中泰山道教音樂便也成為了重要內容。經過歷代道長不斷傳承與完善,成為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音樂文化的寶貴遺產,使當今東岳泰山仍能夠向世人展現其古文化的風韻。
在泰山古道觀(岱廟)收藏了古代流傳下來較為豐富的道教音樂史料。據史料記載:明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神宗皇帝朱翊鈞下旨頒發給岱廟《道藏》經書一部,令道人朝夕誦讀(藏萬歷圣旨),其中載有唐宋時期的道教樂譜《玉音法事》、明《大明御制玄教樂章》,在藏譜中還有清代手抄本《玉音仙范》譜集一部。當代,泰山道觀(碧霞祠、王母池)仍回響著道士演唱的經韻(十方韻)。
泰山道樂曲目十分豐富,各種曲名豐富多采,現保存有一百多首曲目,已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化遺產名稱:泰山道教音樂
所屬地區: 山東 . 泰安
遺產編號:Ⅱ-4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山東省泰安市
遺產級別: 省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