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節氣:立春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6 瀏覽次數:次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為公歷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間,表示著春天的開始。從這一天一直到立夏這段時間,都被稱為春天。今年的立春恰好在2月4日。
古語云:“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但就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還會出現“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
“今朝立春好天氣,況是太平朝野時。”(《廣群芳譜·天時譜》楊維禎詩)我國古人向有立春詠詩的傳統。
公元767年,杜甫寫過一首《立春》詩,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杜甫所處的唐代,立春日時興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此時他憶起當年在“兩京”(長安、洛陽)過立春日的盛況:盤出高門,菜經纖手,一個個迭送白玉青絲,好不歡樂。可是現今經過了安史之亂,困居夔州(今奉節),再也不能過那樣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際,只有呼兒覓紙題詩遣懷。
宰相詩人張九齡在《立春日晨起對積雪》中寫道:“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玉潤窗前竹,花繁院里梅。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雖然天氣還是很冷,可是立春到了,天氣就要轉暖了,青竹、梅花這些不畏寒的植物長得更歡,開得更盛,播種五谷的日子就要來到了。
南宋范成大的《立春》詩反映了農村生活:“竹擁溪橋麥蓋坡,土牛行處亦笙歌。曲塵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淺淺波。日滿縣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春來不飲兼無句,奈此金幡彩勝何。”竹茂麥肥,土牛笙歌,垂柳吐芽,河水泛波,還有融融春陽耀春市,帆船往來如穿梭。這自然激起了詩人的詩興,而吟詩抒懷,是立春日剪金幡、扎彩勝無法比擬的。
除了詩人寫,皇帝老兒也愛湊熱鬧,唐中宗李顯在立春這天作《立春日游苑迎春》,詩中寫道:“神皋福地三秦邑,玉臺金闕九仙家。寒光猶戀甘泉樹,淑景偏臨建始花。彩蝶黃鶯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迎春正啟流霞席,暫囑曦輪勿遽斜。”寫了他在春回大地之日,游園賞春的情形。雖然寒冷仍未退去,但是春的氣息已經顯現,梅花報春,柳樹顯綠,顯示出無限生機。可見這位處優養尊的一國之君,在立春到來日的欣喜之情。
在立春詩中,印象深的還有楊萬里的“嫩日催青出凍荄,小風吹白落疏梅。殘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黃蜂紫蝶來。”陸游的“日出風和宿醉醒,山家樂事滿余齡。年豐臘雪經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菜細簇花宜薄餅,酒香浮螘瀉長瓶。湖村好景吟難盡,乞與侯家作畫屏。”兩詩字淺意深,一派早春的景象。
吟詠這些立春詩句,心頭蕩起淡淡春意,冬天總會過去,春天一定會來。一如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說的: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