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甲之約 一路尋“梅”——紀念梅蘭芳誕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動側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5 瀏覽次數:次
“雙甲之約”啟動儀式上,世界梅派弟子齊聚一堂。
10月22日,“雙甲之約”紀念梅蘭芳誕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動圓滿落幕。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率領北京京劇院演員以及海內外梅派弟子與再傳弟子重走梅蘭芳當年演出之路,行程萬里的“雙甲之約”,向世人展示了京劇梅派藝術的傳承發展,也展現了京劇工作者們沿著大師足跡再續京劇輝煌的信心。
10月22日,北京京劇院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了梅派經典劇目《麻姑獻壽》,為梅蘭芳誕辰120周年獻上了一份別致的壽禮,并為“雙甲之約”紀念梅蘭芳誕辰120周年——重走梅蘭芳之路全球巡演系列活動,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雙甲之約”巡演活動2013年6月30日在北京梨園劇場啟動。演出以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率領的北京京劇院演員為主要陣容,海內外梅派弟子與再傳弟子共同赴“約”,展現著梅派藝術的傳承發展。
一年多的時間里,從梅蘭芳故鄉江蘇泰州,到京劇重鎮天津、國際大都市上海、東方之珠香港、寶島臺灣,以及美國紐約、華盛頓,俄羅斯莫斯科、圣彼得堡,日本東京,“雙甲之約”完成了近30場演出和相應的講座,國粹京劇與華美的梅派藝術征服了中外觀眾。
在梅蘭芳故鄉泰州首演后,梅葆玖攜弟子上臺謝幕。
終圓大師赴臺夢
2014年8月7日,“雙甲之約”來到臺北。魏海敏、唐文華、劉海苑、劉伽后、黃宇琳等臺灣名家加盟,上演了《龍鳳呈祥》《宇宙鋒》《鳳還巢》三出梅派經典大戲,以及一場名家名段演唱會,讓島內戲迷大飽眼福。
精湛的演出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觀看,其中還有不少年輕觀眾。臺灣國光劇團老生演員唐文華說,在臺灣京劇演出現場,經常會出現年輕人比老年人多的現象,這是因為臺灣京劇界一直非常注重年輕觀眾的培養,“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我們都有各種不同類型的講座和演出,還會為他們設定專門的戲碼,盡可能地和他們分享京劇藝術中蘊藏的中華文化之美。”
已經80高齡的梅葆玖,近年來已很少登臺,但是在首場《龍鳳呈祥》演出結束后,他堅持上臺向臺灣觀眾致辭。“家父曾經在許多地方演出,但讓他遺憾的是,一直沒有機會來臺灣演出,看看他的老朋友。”梅葆玖說,從1992年開始,二十多年間他多次來臺灣演出,并在臺灣收了自己的第一個弟子魏海敏,就是為了彌補父親的這個遺憾。
談到此次“雙甲之約”系列活動,魏海敏也十分感慨:“梅蘭芳在藝術上的最大特點就是他的創新精神,我們今天不僅僅是緬懷大師,還應該繼承他的創新精神,推動京劇藝術發展,而不能只是翻演大師經典。”
登上美國兩大表演重地
今年8月17日至30日,“雙甲之約”登上美國兩大表演重地——紐約林肯中心與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竇曉璇、張馨月、李紅艷、尚偉、陳俊杰、胡文閣等梅派傳人輪番登臺,演出了《天女散花》《廉錦楓》《抗金兵》《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梅派經典折子戲。全場上千名中外觀眾看得如癡如醉,大呼精彩、過癮。時隔84年后,“雙甲之約”把梅蘭芳當年在美國演出的劇目中最經典的部分再次呈現給美國觀眾,被《紐約時報》稱為是梅派的“稀世之旅”。
作為梅蘭芳第三代男旦傳人,此次胡文閣演出了《穆桂英掛帥》,得到了觀眾的熱烈回應。很多美國觀眾都非常好奇,男旦是怎么裝扮的,怎么演得比女人還漂亮。每晚幾番謝幕后,都會有熱情的老外在后臺等,與胡文閣合影。
在演出后臺,梅葆玖邂逅了很多老戲迷。張德超是一位在美國行醫的老中醫,他的一個病人臨終前委托他把自己珍藏的1929年梅蘭芳在美國演出的宣紙印制的工尺譜帶來,請梅葆玖簽名,冊子上有梅蘭芳的親筆簽名。這讓梅葆玖喜出望外,他也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為赴美演出所做的準備工作,“當年我父親為赴美演出準備了5年,他去俄羅斯、去日本都把京劇工尺譜用當地的文字五線譜翻譯出來。而這本曲譜已經在他家歷經四代人的傳承,具有文物價值。”
此次演出的林肯中心和肯尼迪藝術中心都是有兩千多個座位的劇場,5場演出,觀眾超過萬人,在世界頂級劇院演出的成功,讓京劇人極大地提高了藝術自信。
“中國歌劇”征服俄羅斯觀眾
今年10月8日至16日,“雙甲之約”來到俄羅斯。當年梅蘭芳在契訶夫劇院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見的面,在這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對梅蘭芳的藝術大加贊賞,也是在這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梅蘭芳世界三大表演體系得到確認。
10月14日,圣彼得堡的首場演出《白蛇傳》在馬林斯基劇院上演,能容納1600多人的劇院座無虛席。演出吸引了當地各個年齡、各個層次的觀眾,從優雅的“銀發族”到時髦的年輕人。演出中,掌聲不斷。演出結束后,觀眾們更是全體起立,掌聲經久不息,演員們謝幕持續了近10分鐘。
在俄羅斯站巡演的同時,梅葆玖率團前往日本東京大學、櫻美林大學、創價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學府進行學術交流,再次讓日本觀眾領略了梅派藝術的魅力。
行程萬里的“雙甲之約”,向世人展示了京劇梅派藝術的傳承發展,在表達梅派傳人對于大師崇敬與緬懷之情的同時,也展現了京劇工作者們沿著大師足跡再續京劇輝煌的信心。
梅蘭芳表演體系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10月22日是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20周年,梅蘭芳紀念館與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所聯合在京舉辦了梅蘭芳表演體系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韓國、新加坡、日本、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65位專家學者出席,并對梅蘭芳表演體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與會者認為,梅蘭芳在藝術上深入繼承傳統,并勇于改革創新,形成了具有標志性、代表性的京劇梅派藝術。他不僅具有精湛的表演藝術,更兼品德高尚,德藝雙馨。他在抗戰時期蓄須明志,不為敵偽演出,以大義凜然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人景仰。此外,梅蘭芳赴日、美、俄等國演出,在世界舞臺上傳播了京劇藝術,增強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增強了中國人民對以京劇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藝術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梅蘭芳的舞臺藝術,并非單一的表演技巧,而是與他的思想情操、道德修為相統一的。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