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懷六甲”的道教文化意蘊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9 瀏覽次數:次
身懷六甲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指稱女子懷孕的成語。這個成語頻繁地出現在明清以來的雜劇小說中,如《東周列國志》、《鏡花緣》等等,可見在當時就已經成為市井的俗語。從字面上看,“六甲”似應是胎兒的代稱,可為什么以“六甲”指代胎兒,人們卻不甚明了。
道教中的六甲觀念
“六甲”的觀念源于古人對天干和地支的使用。“甲”為天干之首,從而形成了六組以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為首的干支搭配,被稱為“六甲”。紀日是早期對“六甲”最廣泛的應用。《漢書·食貨志》中說:“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說明推算干支記錄時日,是西漢時兒童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也令“六甲”的觀念深入到最廣大的民眾思想中間。作為最基本的數術工具,六甲成為歷法、天文、式法等數術的重要組成要素。“六甲”與身體的關聯,受到了戰國秦漢時天人合一觀念影響。《文子·九守》說:“(人)頭圓法天,足方象地。天有四時、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肢、五藏、九竅、三百六十節。”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把周身三百六十節與一歲的時日對應起來。
“六甲”由于其時空特性,在道教的儀式、法術、養生等活動中扮演著基礎性的作用,并進一步形成了獨特的神靈系統。《太平經》中說:“日月列星、五行四時、六甲陰陽、萬物蚑行動搖之屬,皆不空生。……此皆有神有君長,比若人有示,故畏之,不敢妄行。”早期道教認為,“六甲”與“日月列星”、“五行四時”一樣都由神靈和君長進行掌管。在道教漫長的歷史中,由于道派眾多、教義紛呈,六甲神靈的數量、名諱往往有著不同說法。《金鎖流珠引·六甲陰功上》中說:“六甲,五行之子也,有三等。上等符書入上元,謂之老君內秘三符六甲箓。世人遇之者,志心修行有功,去百病,來六神……中等六甲,號曰靈飛……五行六甲為下等,此名三等六甲也。其三等六甲,學道之人皆須修奉。”
從道教角度來看,女子身中所懷的“六甲”其意義是多重的,不僅指代六甲神靈賦予胎兒形體和機能的天地精氣,還指代六甲神靈護佑胎兒平安出生的作用。
塑造生命的六甲
“六甲”首先表現為賦予胎兒形體和機能的天地精氣。唐代道士孟安排所集的《道教義樞》卷四《五蔭義》稱:“六家者,一甲寅木,主骸骨;二甲辰風,主氣息;三甲午火,主溫暖;四甲申金,主牙齒;五甲戌土,主肌肉;六甲子水,主血液。其如《玄妙經》所明。”這段文字講述了組成五蔭的“六家”的細節。“六家”首先表現為六甲,即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在這之中,地支的五行屬性決定了其中五甲的五行屬性:寅為木故甲寅亦為木,午為火故甲午亦為火,以此類推。《五蔭義》說:“五蔭之法,并因五常、四大、六家所成。”“五常”即“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四大”即地、水、火、風,是由印度傳來的元素說。因此,“五行”和“四大”藉由“六甲”成功地融匯到一起。在這之中,甲寅主骸骨、甲申主牙齒、甲戌主肌肉、甲子主血液構成了人的身體;甲辰主氣息、甲午主溫暖構成了人的生命運動。《道教義樞》稱這一思想來源于《玄妙經》,應即成書于東晉中后期的《玄妙內篇》。王維成、劉國鈞、許理和(Erich Zürcher)、大淵忍爾、福井康順、吉岡義豐、楠山春樹、科恩(Livia Khon)、劉屹等均對《玄妙內篇》有過討論。劉屹指出《玄妙經》是《玄妙內篇》的演變,《玄妙內篇》的文本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豐富。(劉屹:《〈玄妙內篇〉考——六朝至唐初道典文本變化之一例》,載《敦煌文獻論集》,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613-634頁。)
至遲到晚唐時代,《玄妙內篇》的“六家”或“六甲”的觀念就已經與中醫學視域中的臟腑觀念結合在一起。杜光庭《墉城集仙錄》卷一《圣母元君》引《玄妙內篇》的經文,不但重申了《道教義樞》中所稱引的說法,還指出了六甲神與心、肝、脾、肺、腎五臟以及六腑中之膽腑的對應關系,認為“六家共成人身”。“六甲”不但構成人的肌肉、骨骼、血液、齒爪,也維系著呼吸、運動等生命機能,同時還對應著道教觀念中人身最重要的六個臟腑器官。
這種觀念后來為傳統中醫家所接受。成書于明代的《普濟方》中便吸收了《玄妙內篇》的說法,還運用傳統中醫理論進行了闡發說明。如其認為甲子水神能夠“調暢血脈,潤澤三焦”,《靈樞·本輸》說:“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屬膀胱。”這就將甲子水神所代表的腎臟,與中醫理論中與腎相表里的膀胱腑,以及主司水液運行的三焦相聯系起來,融入了傳統的中醫理論體系。
保胎護命的六甲
對孕婦和胎兒而言,“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從古到今都是一個脆弱而危險的過程。在世俗的病因和病機之外,道教認為尚有許多因素會對受孕保胎產生危害。“眾邪魍魎妖魅鬼神”、“上世亡魂”的干犯,以及他人施加的“詛咒蠱厭”,都會導致婦女絕產不孕,或者孕婦胎氣不穩,生產不順。在古代的落后條件下,胎兒六甲安穩、足月順利生產、最終子母可以相見,成為了人們素樸而熾烈的愿望。
道教以助國救民為社會理想,道教各派也將助孕保胎作為法術和儀式的重要內容。例如在法術方面,有“禳誕育嗣續法”、“催生治產厄法”等,相應的符箓包括“孕育佩符”、“保胎符”、“治產鎮房符”、“催生符”、“速生符”等。在儀式方面,則有《祈嗣章》、《保胎章》、《催生章》、《保胎祈嗣道場通用奏狀》、《清微保生文檢》等一系列章奏狀和相應儀式。在法術和儀式之外,道教還形成了專門論述保胎護命思想的經典,如《太上說六甲直符保胎護命妙經》,以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第四十三卷《保胎護命品》等。
在這些經典、儀式和法術中,六甲神靈無疑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并逐漸與“注生官屬”,“監生大神”,“衛房圣母”等組成了道教護佑胎兒的神靈體系。《太上說六甲直符保胎護命妙經》借元始天尊之口說,誦讀此經“七七遍,或百遍,乃至千遍萬遍”,“六甲直符神將”等六甲神靈就會下降擁護懷胎女子,起到保命護身的作用。《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保胎護命品》中,六甲神靈與天地水三官信仰相配合,形成了“保胎護命三元六甲大神”,即“第一天元保胎大神護命真君甲子、甲戌”、“第二地元保胎大神護命真君甲申、甲午”、“第三水元保胎大神護命真君甲辰、甲寅”,統攝六甲系統,履行著保胎護命的職責。《保胎護命品》則認為在正月、七月和十月的三元之月誦讀《度人經》,可以分別召喚相應的六甲直符驅除危害胎兒的邪祟。上元六甲直符針對的是“追呼子孫”的“上世亡魂”,中元六甲直符針對的是“妬害男女”的“咒詛蠱厭”,下元六甲直符針對的是“冢訟濕注”和食胎精之鬼。六甲直符保胎護命,可使心中免于在天、地、水三官面前遭受邪煞之訟,從而實現母子平安、家族繁熾。
總之,“六甲”信仰由于其與時間、空間緊密關聯的數術特性,成為道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身懷六甲中的“六甲”,既包含著“六甲”所代表的天地精氣對生命體的建構,又包含著六甲神靈對胎兒的護佑。成語身懷六甲包含著極為豐富的道教文化意蘊,卻為人們日用而不知。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