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當前位置:主頁 > 武當文化 > 國學(xué)資訊 >

    臺灣民間宗教中的中國意識
    欄目分類:國學(xué)資訊   發(fā)布日期:2016-06-29   瀏覽次數(shù):

           內(nèi)容提示:臺灣民間宗教的「中國意識」,根源于儒家的「大一統(tǒng)」思想;不管是媽祖等傳統(tǒng)民間神祗的「進香」、「刈火」,或是道德復(fù)振教派的「道統(tǒng)」說,都是儒家「大一統(tǒng)」思想的「異形」。儒家「大一統(tǒng)」思想的在臺流行,乃是國民黨「一個中國」、「獨尊儒家」之教育政策的必然結(jié)果。只有打破這種教育政策,情形才能獲得改善。

           關(guān)鍵詞:臺灣 民間宗教

           臺灣民間宗教來自臺灣歷史上的三大移民潮:(1)明鄭時期;(2)清代時期;(3)1949年國民政府時期。前二時期,帶給臺灣兩類神祗:(a)具有統(tǒng)治人民意義的「政教神祗」,例如媽祖、關(guān)圣帝君等;(b)不具統(tǒng)治人民意義的「非政教神祗」,又可細分為二:保生大帝(泉州人信仰)、玄天上帝(漳州人信仰)等凝聚鄉(xiāng)親的「鄉(xiāng)土神」;文昌帝君(文人信仰)、水仙(商人信仰)等「行業(yè)神」。其中,以媽祖等政教神祗,受到政治的滲透和利用最為嚴重,所具「中國意識」也最明顯。

           而第(3)時期引進臺灣的,則以「道德復(fù)振教派」為主;主要有一貫道、天德教、天帝教、軒轅教、夏教、紅卍字會等。它們的共同特色是:復(fù)興中華文化;所具「中國意識」極為強烈。受到它們影響的臺灣本土民間宗教—俗稱「鸞堂」的「儒宗神教」,例如臺北行天宮、臺中圣賢堂等,也因為以復(fù)興中華文化為己任,明顯具有「中國意識」。

           臺灣民間宗教的「中國意識」,根源于儒家的「大一統(tǒng)」思想;不管是媽祖等傳統(tǒng)民間神祗的「進香」、「刈火」,或是道德復(fù)振教派的「道統(tǒng)」說,都是儒家「大一統(tǒng)」思想的「異形」。儒家「大一統(tǒng)」思想的在臺流行,乃是國民黨「一個中國」、「獨尊儒家」之教育政策的必然結(jié)果。只有打破這種教育政策,情形才能獲得改善。

           另外,《監(jiān)督寺廟條例》及其相關(guān)行政命令的頒布,提供臺灣意識薄弱的地方政客,滲透、占據(jù)臺灣民間寺廟的機會,這也是媽祖等臺灣民間寺廟,舉辦回歸中國湄洲「進香」、「刈火」等「尋根」活動的原因。訂定或修改相關(guān)法令,以阻斷地方政客的滲透、占據(jù)民間寺廟,也是改善這一現(xiàn)象的必要措施。

           一、臺灣民間宗教的類型

           臺灣民間宗教種類和教派繁雜,但大體可以依照下面兩個原則,加以分類:

           (一)中國移民潮所移植過來的民間宗教:

           臺灣歷史上有三大移民潮:(1)明鄭時期;(2)清期時期;(3)1949年國民政府時期?其中,第(1)、(2)時期的移民,又可細分為兩類移民:〈a〉政治性集體移民,如鄭成功、施瑯等文武官員的移民,規(guī)模甚大;〈b〉經(jīng)濟性移民,民間自發(fā)行為,規(guī)模較小。而第(3)時期的移民,則完全屬于國民政府之政治性集體大移民。

           由于第(1)、(2)時期的移民,又可細分為〈a〉、〈b〉兩種移民,因此,移植到臺灣的神祗,也可細分為兩類:政教神祗和非政教神祗。[1]前者如媽祖、玄天上帝、關(guān)圣帝君、城隍、土地神等,祂們大都負有保衛(wèi)國家體制(清朝政府)的任務(wù)。而非政教神祗,則有開漳圣王(漳州人信仰)、保生大帝(泉州人信仰)、三山國王(客家人信仰)、定光古佛(汀州人信仰)等鄉(xiāng)土神。祂們具有凝聚同鄉(xiāng)移民,對抗外敵的功用。另外,非政教神祗當中,還有文昌帝君(官員學(xué)子信仰)、水仙(商人信仰)、藥王(中醫(yī)信仰)等,祂們則是掌理各各行業(yè)的神祗。

           在政教神祗和非政教神祗(鄉(xiāng)土神祗、行業(yè)神祗)當中,前者受到較多的政治影響。清朝時期,清廷利用媽祖等政教神祗,統(tǒng)治臺灣先民。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后,媽祖等政教神祗則為國民黨政客所滲透。這些受到利用和滲透的政教神祗,因而顯現(xiàn)若隱若現(xiàn)的「統(tǒng)派」色彩和「中國意識」。

           以上這些「道德復(fù)振教派」,都以弘揚儒家哲學(xué)和倫理為職志,并已粗具宗教的「整合功能」和「認知功能」,有別于神壇和陰廟的僅具「生存功能」。也正因為這樣,這些道德復(fù)振教派,對臺灣人民在政治態(tài)度和民族認同等與「整合」、「知性」有關(guān)的論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不幸的是,它們都含有濃厚的「統(tǒng)派」色彩和「中國意識」。

            

           二、臺灣民間宗教的「中國意識」

           盡管臺灣的民間宗教,有這么多不同的類型,但在政治態(tài)度上,幾乎都是某種意義的統(tǒng)派,至少是認同中國意識的教派;這是值得我們注意和憂心的。

           首先讓我們來談?wù)勔回灥溃阂回灥?又稱「天道」)是一個1949年,跟隨國民黨政府移植來臺的教派。該教派雖聲稱儒、釋(佛)、道、耶(穌)、回等「五教合一」,但實際上則偏向儒家的意識型態(tài)。蘇鳴東,《天道的辨正與真理》,即說:『天道肯定上開儒家之道統(tǒng)說…。』[16]又說:

           按,天道所承襲之道統(tǒng)與國父所承襲者,實相一致。故天道極力擁護三民主義及中華民國之法統(tǒng)。何況,天道認定從民國以后之白陽三期一萬零八百年,儒家應(yīng)運,儒家思想終將弘揚于世。此說更與尊崇中華文化人士之見解相符。[17]

           最近,一貫道在「道親」(教徒)—長榮集團張榮發(fā)的大力推動之下,向教育部申請設(shè)立「崇華大學(xué)」。一貫道總會總干事—蕭家振表示,校名「崇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追本溯源取名「崇華大學(xué)」,也有「重新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切期許』。[18]

           以上說明可以證明,一貫道確實是以繼承儒家道統(tǒng)為己任。也因為這樣,一貫道雖在戒嚴時期,被國民黨政府所迫害,郄又甘心為其道統(tǒng)神話辯護。而在這種儒家的道統(tǒng)神話之下,隱藏著的則是「中國意識」;《一貫道總會會訊》第83期的封底,印有三首詩句,其中最后一首最后兩句是:『留寫青史春永在,九洲稱頌耀先祖。』[19]詩句中的「九洲」(九州島).即指中國。

           1949年后,由外省人移植來臺的民間教派,還有夏教。[20]夏教是一個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民間教派,但郄明顯地偏愛儒家。而在政治態(tài)度方面,自然也充滿著大中國意識。例如,《夏教簡史》即說:

           夏教,就是原始中國教。夏字代表中國,中原稱華夏…其道統(tǒng)傳至春秋時代,周室衰弱,天下大亂,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孔子老君相繼輩出,分門別戶,各創(chuàng)一教,此時夏分三門,政教分立,夏教道統(tǒng)自此失傳。[21]

           《中華大道》雜志社及其衍伸出來的靈乩協(xié)會,也是1949年后,由外省人(鄧文儀)在臺創(chuàng)立的新教派。該雜志發(fā)行人—賴宗賢,在〈六年回顧˙展望未來〉的短文中,曾說:『吾人有感于中華五千年的道統(tǒng)文化,融合了中華民族歷代祖先之心血結(jié)晶…應(yīng)可…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天人合一文化」的世界和諧、共存共榮的真理。』[22]又說:

           綜觀今后國運應(yīng)是邁向所謂的「中華難生、中華生時行宇宙大道」的時候了。海峽兩岸同為中華而生,兩岸同胞更期望早日和平統(tǒng)一,而統(tǒng)一的基礎(chǔ)應(yīng)先建立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道統(tǒng)文化」上。這應(yīng)是中華民族歷代祖先在天靈界的盼望,亦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共識。[23]

           《中華大道》雜志的創(chuàng)辦人—鄧文儀,原為弘化院下的名譽院長。弘化院創(chuàng)立于1969年,流行于中國來臺的國大代表、退役將校、大專教授等移民集團當中。[24]倡儒、釋、道、耶、回五教合一,并以扶鸞為傳教方法,因此,鄭志明將之歸為「儒宗神教」。[25]和其他儒宗神教不同的是,它具有出人意外的濃厚反共教條,可謂戒嚴時期「反攻大陸」政策下的宗教產(chǎn)物。該院認定孫中山和蔣介石,死后都已升天成神,分別名為「后漢尊者」和「興漢尊者」。1976年4月14日,蔣介石逝世周年,該院曾扶出「興漢尊者」(蔣介石)的〈周年留言〉:

           興漢尊者,吾(蔣介石)在天上之尊號也;周年留言者,酬答諸子為吾作周年之祭耳!現(xiàn)在可告慰諸子者,吾在天上已將毛(澤東)酋之罪過訴諸上天矣!爾等諸子,在人間與大陸反共反毛同胞,意志已同聲相應(yīng)矣!如此一來,天人合一,毛、江(江青?)諸酋之亡,指日可待,將來里應(yīng)外合,一舉而收復(fù)大陸矣![26]

           另外,1970年雙十節(jié),也扶出「復(fù)漢尊者」(孫中山)的鸞文:『今日為光復(fù)我大漢故物之時,我大漢民族…可云普天同慶矣。』[27]弘化院甚至以為,金門古寧頭大捷,乃關(guān)圣帝君顯靈幫助國軍擊退共軍的結(jié)果。事后,于1978年,關(guān)圣帝君即降鸞回憶說:『佑中華,除共匪,施法力,保基地,因緣熟,收故土。憶往年,顯靈驗,救金門,退匪兵,廿年來,得安靜。』[28]問題是,兩蔣已經(jīng)先后去世,「反攻大陸」的「國策」早已束諸高閣,弘化院所殘留下來的,恐怕只有「大漢民族」、「中華」這類「統(tǒng)派」或「中國意識」的內(nèi)容了!

           軒轅教也是1949年后,由外省人(立法委員王寒生)在臺新創(chuàng)的教派。依據(jù)周用蘭的觀察,『該教號召重建中國宗教思想,提高民族精神,奉黃帝之名,以代宗教之名。』又說:『教義為道,曰吾國道統(tǒng)源于黃帝,儒、道、墨三家繼承黃帝,故上宗軒轅黃帝,下合儒道墨三位于一體。』[29]從引文可以看出軒轅教濃厚的「中國意識」。

           以上這幾個教派,都是1949年后,來臺外省人所移植或新創(chuàng)的教派,其具有濃厚的「統(tǒng)派」色彩或「中國意識」,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憂心的是一些受到外省教派影響的臺灣本土教派,特別是儒宗神教之下的鸞堂,也染有「統(tǒng)派」色彩和「中國意識」。下面是幾個例子:

           斗南贊天宮感化堂出版的《明道》雜志,列有五條〈本刊宗旨〉,第一條是:『宣揚固有道德,復(fù)興中華文化。』[30]臺北護國九重宮忠孝堂出版的《緣修》雜志,也列出五條〈本刊宗旨〉,第一條是:『弘揚中華文化。』[31]而豊原拱衡堂出版的《拱衡》雜志,則刊登一篇由「長眉尊者」(十八羅漢之一)所降下的鸞文—〈論述:勤儉〉,該文一開頭即說:『中華民族秉持勤儉持家致富,流傳數(shù)千年,立為塵世之一大美德。』[32]另外,臺灣刊行鸞書的大本營—臺中圣賢堂,所出版的《圣賢真理》第一輯第二則,也說:『本教由來已久,乃正宗中國之圣教,設(shè)沙盤以桃枝為筆,藉神靈揮鸞闡教,題詩文以提醒人心,守三綱五常,遵四維八德…。』[33]而圣賢堂鸞生楊贊儒[34],在他扶出的《天堂游記》一書當中,處處存有濃厚的「中國意識」。該書第3回—〈再游南天玉闕聽圣帝訓(xùn)〉,即說:『我們?nèi)w同修致力于復(fù)興中華文化及固有道德…。』第12回—〈游華宮聆聽東華帝君說法〉,也說:『貴堂(指圣賢堂)普傳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即是東方之精神文化…。』第33回—〈游忠義殿、孝子殿〉,也說:『當遵示弘揚孝道,提倡中國固有美德。』[35]另外,1975年,由圣賢堂分化出來的臺中武廟明正堂,曾出版《天道奧義》一書,該書記錄「精忠岳武穆王」所降下的鸞文,說明該書成立的緣由:『老母應(yīng)運救劫,再降懿旨于南天直轄武廟明正堂…執(zhí)筆著作「天道奧義」無極天書一部,喚醒迷蒙,早登覺路,勤修天道,發(fā)揚民族精神,喚起「黃帝魂」團結(jié)人心,愛國救國。』[36]凡此種種,都證明受到外省民間教派影響的儒宗神教,確實有濃厚的「統(tǒng)派」色彩和「中國意識」。

           事實上,臺灣民間宗教的「中國意識」,不只表現(xiàn)在外省教派以及受其影響的本土教派,同時也表現(xiàn)在一些新興的本土教派;「關(guān)天師慈善基金會」的活動,即為一例。

           「關(guān)天師基金會」,是由謝仁杰(1937-,臺南縣佳里鎮(zhèn)人)所創(chuàng)立。盡管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土性新教派,郄具有濃厚的國民黨式的「統(tǒng)派」色彩和「中國意識」。在陳杏枝教授的一篇研究報告里,曾經(jīng)指出:『民國78年(謝仁杰)組團到中國大陸。關(guān)天師(指謝仁杰)認為黃帝老祖是他最重要的師父,所以第一站到陜西黃帝陵謁祖,去拜中華民族的始祖。』[37]陳教授還說:

           關(guān)天師也很喜歡使用國旗在宗教活動中,這多少也反應(yīng)他的政治立場。關(guān)天師有一件正式的黃色法衣,左胸前繡著一片秋海棠(原注:中國大陸的版圖)上面插著一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此圖案左右兩邊分別繡著,實踐三民主義、促進世界大同…。又如拜斗…這里有「國旗斗」,專供警察學(xué)校或軍校來參加拜斗。[38]

           另外,一些歷史悠久、純粹本土的民間宗教廟宇的活動,由于國民黨地方勢力的介入,也同樣染有「中國意識」;其中,尤以天后宮最為顯著。

           天后宮向來就有「刈香」(進香)的活動,每年農(nóng)歷三、四月間,天后宮的媽祖,就會到她原來「分香」的主廟「刈香」。兩蔣時期,國共敵對,兩岸隔絕,臺灣媽祖無法回到原來的主廟「刈香」,僅在臺灣各地天后宮互相「刈香」。兩岸和解后,各地天后宮的媽祖,紛紛回到原來的主廟「刈香」。而在回到中國主廟「刈香」的背后,隱然含藏著濃厚的「中國意識」。

           前文已經(jīng)指出,媽祖屬于「政教神祗」。既是「政教神祗」,自然和統(tǒng)治者脫不了干系。媽祖信仰在臺灣之所以如此興盛,除了因為祂具有海神的神格,可以保護先民的海上平安之外,更重要的是:媽祖乃施瑯所刻意扶持的神祗。施瑯是鄭成功屬下的一員叛將,引清兵入臺,臺灣因而成為清朝版圖。事后,施瑯聲稱受到澎湖天后宮媽祖助戰(zhàn),奏請清廷策封媽祖為「天后」。施瑯并改其住所為天后宮,即今臺南大天后宮。其后清朝駐臺各級官員,在臺灣各地大興天后宮,媽祖成了清廷攻臺的有功戰(zhàn)神,也因此廣泛流行于臺灣各地。[39]

           由于媽祖信仰的廣大流行,因此也往往成為政客的利用工具。臺灣第一任民選省長選舉期間,侯選人宋楚瑜的競選陣營,即以媽祖如果會說話,也會說:『我嘛是外省人。』為例,刻意構(gòu)作『臺灣人民拜的是外省神,因此臺灣人民也是中國人,不必分什么省籍』的論證。[40]

           今年(1999年)春,一年一度的大甲鎮(zhèn)瀾宮媽祖[41]「遶境」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鎮(zhèn)瀾宮董事長,也是臺中縣議會議長—顏清標.,借機提出「宗教直航」的口號,并且受到一向主張「三通」的第二屆總統(tǒng)侯選人—許信良的呼應(yīng)。具有國民黨員身份的顏清標,一向被視為反國民黨中央的「宋(楚瑜)系人馬」。當記者問到這位「宋系人馬」,到底支持哪位總統(tǒng)侯選人時,他總是推說:『我還要問問媽祖!』顯然,被某些媒體稱為「臺灣教宗」的顏清標,企圖躲在媽祖背后陰暗的模糊地帶,以獲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陳水扁也是一位受邀參加年初鎮(zhèn)瀾宮媽祖「遶境」盛會的第二屆總統(tǒng)侯選人,他在鎮(zhèn)瀾宮信眾面前,斬釘截鐵地說:『媽祖是臺灣的守護神!』另外,全程參與「苦行」遶境的許信良,也為文直陳:『媽祖…已經(jīng)成為臺灣島國的守護神。』[42]筆者郄指出:『問題是,史實并非如此。而大甲鎮(zhèn)瀾宮里那批執(zhí)意直航湄洲「割香」(刈香)的董監(jiān)事,骨子里充斥的也是大中國情結(jié)。』[43]

           早在1997年春,當中國湄洲媽祖來到臺南大天后宮「作客」,因而引起許多議論時,筆者即曾為文指出:

           歷史上的媽祖信仰,已經(jīng)不是原初單純的臺灣先民守護神;而是一再淪為攻打臺灣,「統(tǒng)戰(zhàn)」臺灣的政治工具。而今,據(jù)說是湄洲媽祖「本尊」的神像,在中共國務(wù)院官員的護送下,來臺「顯靈」了。歷史殷鑒,昭昭在目,不可不慎!否則,雖無「屠城」之「木馬」,郄可能招來散渙民心的媽祖。[44]

           最令筆者大惑不解的是,環(huán)繞在大甲鎮(zhèn)瀾宮的「宗教直航」訴求,竟然是在民進黨籍的臺中縣長廖永來、副縣長劉世芳(以及顏清標)的主導(dǎo)下進行。[45]廖縣長如此欠缺宗教警覺性,著實令人驚訝!

           三、余論

           大部分學(xué)者,都從宗教的社會功能面向,憂心地指出:臺灣民間宗教具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46]也有少數(shù)學(xué)者,從宗教的政治功能面向,強烈批判:臺灣民間宗教的「順民意識」,『阻滯政治民主化和社會公義』[47]。本文則試圖從臺灣民間宗教的儒家性格入手,說明它和「中國意識」之間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這是以往學(xué)者較不注意的地方。

           儒家所重視的《公羊傳》(隱˙元),曾說:『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注》則解釋說:『統(tǒng)者,始也…夫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于天下。自公侯至于庶人,自山川至于草木、昆蟲,莫不一一系正月,故云政教之始。』而《疏》則說:『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tǒng)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tǒng)也。』另外,同樣受到儒家重視的《禮記》(坊記),也說:『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像這種連山川、草木、昆蟲都要掌控的「大一統(tǒng)」思想,正是儒家的最佳寫照。

           「大一統(tǒng)」的思想,表現(xiàn)在政治上,是獨裁、極權(quán)體制的維護;有關(guān)這點,已有許多學(xué)者指出,不再贅言。[48]但是,「大一統(tǒng)」的更深層意涵—思想上的「一統(tǒng)」論,則往往表現(xiàn)在「定于一尊」,以及由之「異形」而成的「道統(tǒng)」理論和「香火」崇拜。這是學(xué)界所忽略的論題。

           臺灣民間宗教強調(diào)「道統(tǒng)」,是不爭的事實。那些受到儒家影響的教派,幾乎沒有一個不談「道統(tǒng)」;隸屬儒宗神教的臺中武廟明正堂,就曾扶出「無極老母」所降下的一篇鸞文—〈道統(tǒng)〉,文中說:

           無極老母曰:天道即天理也,天道欲傳于世,上天乃先降生圣主軒轅黃帝。黃帝戰(zhàn)榆罔,滅妖人蚩尤,一統(tǒng)天下而創(chuàng)中國…黃帝傳位于圣孫顓頊,并將道統(tǒng)傳于顓頊…道統(tǒng)一直傳于堯帝…周公傳于老子,老子傳于孔子,孔子傳于曾子,曾子傳于子思,子思傳于孟子,孟子繼而一脈相傳,迄今不絕。…所以,中國固有文化,系繼承天道之道統(tǒng)者也。[49]

           「道統(tǒng)」論是「文化中國」的主要內(nèi)容。「文化中國」的信仰者,不必然是「政治中國」的擁護者。但是,僅具宗教內(nèi)涵的「道統(tǒng)」論,很容易過渡到政治意義的「大一統(tǒng)」。「道統(tǒng)」論背后所預(yù)設(shè)的「文化中國」,雖然沒有立即的危險,足以發(fā)展為「政治中國」,但就長遠的歷史來看,確有這一可能。因此,如何開發(fā)具有臺灣獨特內(nèi)容的文化,顯然是有識之士,所應(yīng)關(guān)注的課題。

           「道統(tǒng)」是「一統(tǒng)」論在宗教上的「異形」;這是較易察覺,也因而可以防犯的。但是,「一統(tǒng)」論另一個更加深層而不易察覺、不易防犯的「異形」,則是天后宮等民間廟宇的「刈香」儀式。

           張珣曾經(jīng)指出:天后宮等臺灣民間廟宇的「刈火」儀式,『脫胎于中國家族(分家時)「拈香灰」、「分灶火」之原型』。也就是說,「刈火」儀式『基本上是中國家族祭祀的擴散』,『香火原指祖先的香火,擴散到宗教方面神明香火之乞求』。[50]儒家倫理中的「祖先崇拜」,分家外出的兒子,必須把祖宗的神靈(牌位、香灰、灶火),「分香」到外出的家里。基本上,這和媽祖回到祖廟「進香」、「刈火」,沒有什么本質(zhì)上的差別。[51]

           筆者則要進一步指出:不管是家族「香火」,或是民間廟宇的「刈香」,兩者都是儒家「一統(tǒng)」論的「異形」。在「大一統(tǒng)」的要求之下,連無情的山川、草木和昆蟲,都必須「一統(tǒng)」在帝王的掌控之下了,更何況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類家族和宗教神祗!

           另外,黃美英以為:大甲鎮(zhèn)瀾宮的媽祖,之所以熱衷到中國湄洲祖廟「刈香」,乃是為了增強大甲媽祖的權(quán)威性以及伴隨而來的靈驗性。[52]而林美容,一位具有強烈臺灣意識的媽祖信仰研究者,則是站在愛護臺灣民間宗教的立場,把回歸中國湄洲「刈香」的活動,說成『為了當?shù)貜R宇香火的旺盛,也就是為了地方的利益而舉辦』。[53]這一說法,和黃美英的觀點,沒有本質(zhì)上的差異,兩人都道出「刈香」背后的真正意圖。林美容還以為,『二、三百年來黑水溝的阻隔,異族的阻隔,與鐵幕的阻隔…要激發(fā)參與進香信徒對原鄉(xiāng)移民路線的歷史潛意識,也是不可能了』,并因而論斷:『很多人喜歡將到大陸進香解釋成是到大陸尋根認祖…臺灣人迄今未能建立主體意識』,像這種「異議人士」的說法,『是說不通的』。她認為,媽祖的回歸中國「刈香」,只是「與神偕游」的旅游活動而已。[54]在面對善于利用各種方式(包括宗教)統(tǒng)戰(zhàn)的中國共產(chǎn)黨,林美容的樂觀想法,著實令人捏一把冷汗!媽祖等民間信仰的真正意涵,固然建立在凝聚同莊、同姓、水利、自治等結(jié)合民眾的歷史真實[55],但是,媽祖回歸中國「刈香」的更深層內(nèi)涵—儒家的「大一統(tǒng)」思想,郄也不應(yīng)漠視。

           臺灣民間宗教的「中國意識」,顯然是國民黨「一個中國」、「獨尊儒家」之教育政策下的必然結(jié)果。然而,天后宮等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廟宇,被一些臺灣意識和本土自覺薄弱的政客所滲透、占據(jù),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56]這些政客,對于媽祖等民間宗教未必有真誠的信仰,但郄能夠滲透、占據(jù)傳統(tǒng)寺廟,原因在于國民黨政府,制訂了一套有利于他們滲透、占據(jù)的法令。

           1929年國民政府頒行《監(jiān)督寺廟條例》,不顧憲法所規(guī)定的「各宗教一律平等」的原則[57],只針對佛、道兩教的寺廟,做了許多限制。國民政府遷臺后,又針對已經(jīng)不合時宜的《監(jiān)督寺廟條例》,做了重重的解釋,并據(jù)而頒布種種限制佛、道兩教的「行政命令」。例如,佛、道兩教的寺廟,必須設(shè)立「信徒大會」或「管理委員會」,以管理寺廟財務(wù)和行政。[58]而在最近一、二十年間,政府以各種優(yōu)惠措施[59],鼓勵宗教團體設(shè)置「財團法人」。大量的國民黨籍政客和地方上的黑道角頭,因此得以假藉「信徒代表」之名,滲入并進而占據(jù)寺廟「管理委員會」或「財團法人」,瓜分寺廟財產(chǎn)、主導(dǎo)寺廟活動。這是各地寺廟神職人員和「信徒(代表)」之間,內(nèi)斗不息、紛爭不斷的原因[60];也是宗教活動染上政治色彩,時以寺廟「管理委員會」委員或「財團法人」董事長名義,發(fā)表「宗教直航」等令人痛心的言論,并主導(dǎo)媽祖等神明,回歸中國「尋根」、「刈香」的原因。

           有見于此,臺灣民間宗教如果要擺脫「中國意識」的陰影,除了必須澈底破除「一個中國」的教育政策之外,還應(yīng)從宗教制度和宗教法規(guī)的改革入手。[61]而更重要的則是:臺灣民間宗教的信眾們,應(yīng)該體認臺灣是你們唯一的祖國。不管你是屬于外省教派,或是屬于本土教派,虛幻的「中國意識」以及對于「道統(tǒng)」的盲目信仰,終究只是自欺欺人的迷思!

           (本文收錄于1999.06:〈臺灣民間宗教的中國意識〉,《海內(nèi)外臺灣人國是會議》: 9.1-9.12。臺北:臺灣教授協(xié)會、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

    相關(guān)熱詞:

    熱門關(guān)鍵詞
    金剛長壽功
    道教資訊 道教醫(yī)學(xué) 武當特產(chǎn) 養(yǎng)生知識 武當文化 武當影像 武當旅游 武當功夫

    国产黑丝一区二区,成年网站免费入口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高清,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一级一级毛片a免费| 欧美卡2卡4卡无卡免费| 工囗番漫画全彩无遮拦老师| 国产三级日产三级韩国三级韩级|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欧美日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z0z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91|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 小sb是不是欠c流了那么多| 永久久久免费浮力影院| 天堂在线ww小说| 亚洲精品韩国美女在线| 97青青草原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 东北女大战28公分黑人| 美女被视频在线看九色| 巨胸喷奶水www视频网站|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爽|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 jjzz在线观看|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免费无遮挡肉动漫在线观看| sqy2wc厕所撒尿|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视频| 外国毛片在线观看|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欧美人与zoxxxx另类| 国产综合成色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黑人巨大两根69gv| 欧美三级黄色大片| 国产超级乱淫视频播放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