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信條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8 瀏覽次數:次
一切自己負責。指責他人也無濟于事。 好事,壞事,我們會經歷各種事情。無論發生什么事,我認為一切的起因都在于自己。不推到他人、社會的身上,不去指責他人,也不怨恨這社會。
不管發生什么,自己處理,自己主動承擔責任。大體的事情,都可以自己負責解決。只有帶著“說服自己的關鍵在于自己”的覺悟,才可能不依賴于他人,用自己的雙腳走下去。
舍棄自尊,凡事忍耐。 自尊心,不是用來肆意宣揚的武器。將自尊深藏于內心就好。舍棄自尊,凡事忍耐。這兩條是我所尊敬的一位名編輯教給我的,讓工作得以長久的秘訣。“動不動就暴怒的話,工作就無法開展。請舍棄自尊,即便覺得不對,也學會忍耐。保持冷靜思考。”這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珍貴哲理。
不對過去說謊。 大家都知道不應該說謊,但那只是對當下而言。對于過去,是不是會為自己編排上更有利的情節呢?即便不算說謊,也會為了將自己現在的行為正當化,而稍稍調整過去的故事吧?過去的事,誰也沒法去驗證。小小的謊言也不會被揭露。但正因為如此,才罪惡深重。所以我認為,最不該說的,就是對過去撒的謊。
最重要的工作,是規律和健康管理。 身體不健康,也做不了好的工作,這是適用于所有人的原則。
溝通,就是為了傳達愛愿。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場合,與人溝通的能力都很必要。做演講也好,向人說明事理也好,包括和重要的人加深關系,交流都不可或缺。正因為如此,一定要明白這點:交流的目的,是為傳達愛愿。對工作的愛愿,對人的愛愿,對物的愛愿。幸福,是人與人之間深刻的連接,和深深的羈絆。
不破壞,不失信。不汲汲以求,不放棄。 對工作、對生活,對任何事都是如此。不破壞與人之間的聯結關系。不破壞約定。不管做什么,都能持之以恒地努力。一旦開始,不放棄就很重要。
放大鏡和望遠鏡。 要學會使用放大鏡和望遠鏡?辞宄锖瓦h物的能力合在一起,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對周身的事物和世界形勢都是如此。
資訊就是自己的經驗,只是應適可而止。 唯有自己的經驗才能被稱之為真正的資訊。平時所見、所讀、所聽的,是知識而不是資訊。知識一旦增長,會令自己的頭腦放棄主動思考。所以知識有一些即可。我們要成為什么都能思考,而不是什么都知道的人。“什么都不知道的自己”意味著對什么都能坦率面對。這個世界的知識已經太多了。就算不刻意學習也會漸漸增加,所以有時候要努力忘記一些知識。
交朋友的能力。 交朋友的能力,即發現對方閃光點的能力。找到對方的優點,并告訴他,就能成為朋友。只要具備在人、物和事上找到閃光點的能力,就能變得幸福起來。
為工作而玩兒。 要做好工作,就應該常常玩兒,并從中獲得經驗。通過經驗獲取的資訊,也會對工作起到莫大幫助。比起埋頭工作的人,充實生活的人更能做好工作,也更有同情心和想象力。拼命玩耍吧。有“我的工作很棒啊!”想法的人,都很會玩呢。
不是“為對方著想”,是“想象力”。 為對方著想,這當然很重要。但若想錯一步,就會變成自以為是。如果只是自我滿足,不僅無法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體貼,還有演變成多管閑事的危險。不如將“為對方著想”這個說法改為“想象力”吧。這樣就能平順地,不糾纏地照顧到對方的感受。
基本的原則是:誠實、親切、笑容。 這對我來說,就是全部的基本。在苦惱困惑的時候,我會仰仗這些信條重新振作。當然,人各有異,但我認為擁有自己的基本原則,才是真正內心強大的表現。這樣的人即便遇到重大失敗,也能為自己創造一片安身之所。
不競爭,不爭奪。 有這樣一種說法:為了拿出成績、提高干勁,競爭是必要的。我認為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工作,不是為了比別人站在更有利的位置而做,而是為了把喜悅帶給他人。
要了解,孤獨是生而為人的條件。 孤獨是人生存的條件之一。工作和生活上,都會有孤獨感襲來的時刻,不可能從眾逃脫。不僅如此,你愈想逃避,獨孤的影子愈是會緊緊追隨。孤獨,正是我們活著的證明。會這么想的人,或許才算真正的成人。
始終保持坦誠,絕不遺失初心。 不管積累多少經驗、變得多么聰明,都應該坦誠。絕不從于習慣,也不忘初心。這是持續成長的秘訣。在確保坦誠并不忘初心的同時,仍能貫徹自己的意圖。我認為這才最好。
他人的話,社會的聲音,要認真聆聽。 不管多忙,認真傾聽的能力很重要。不只是耳朵聽,還要提出問題,用心做更好的聆聽者。因為對方是特意說給自己聽的,所以要聽到對方把話說完為止。對社會的聲音也應該如此。保有好奇心,深入傾聽。
桌上什么都不放,從一張白紙的狀態開始工作。 為了桌子上什么也不放,好好整理整頓。從桌上的一張白紙的狀態,開始每天的工作。每天清零,將自己變成白紙的狀態開始。工作不是處理眼前的事情,而是自己發現問題,去解決它。請重視那些當白紙在面前時浮現出的想法。
不使用“絕對”“普遍”這樣的詞。 既不存在絕對的事,也不存在對誰來說都是普遍的事。這些一不留神就會使用的詞,特別需要克制自己說出口。與他人意見對立無法認同,試著從“對方所言正確”的角度出發思考,一次作為說服自己的妥協點。能夠以“不懂的是自己,對方是正確的”態度讓步,會讓事物大步向前邁進。想要得到別人的幫助,請先學會付出。
迷失的時候,選擇更艱辛的那條路。 因為這樣不管是對是錯,都會更集中精力去做,會變得更加慎重,更加仔細地準備。從結果上說,也會學到更多東西,契機就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相反,選擇一條輕松的路,則不僅沒有緊張感,也會所學甚少。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