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之禮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6 瀏覽次數:次
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之一,是中國古人修身立命的基礎,因此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就儒家修身館而言,儒家的禮可以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禮制,二是禮儀,三是禮貌。
一、禮制
所謂禮制,是指等級秩序。秩序有兩講:一講尊卑,尊卑有高低,低位從高位;二講長幼,長幼有先后,晚輩從前輩,后生從先生。
這種秩序一方面要落實在內,落實在內部的運行管理,另一方面要體現在外,體現在外部的接人待物。儒家主張尊使卑以禮,卑事尊以忠,這種禮制是日本企業的重要特征。
二、禮儀
所謂禮儀,是指禮節儀式。在修身館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茶宴之禮,二是迎送之禮。茶宴之禮是關于喝茶和吃飯的禮儀,平時用的比較多的是茶禮,它有一套完整的禮儀。就待客而言,茶禮需要注意的是:茶不滿,杯不空。茶滿為欺客,杯空為慢客。
迎送之禮分為迎和送兩部分,迎是始送是終,要有始有終。儒家修身館來了客人,迎客之禮不是握手,不是擁抱,也不是揚手打招呼,而是兩手撫中鞠躬,口說迎客敬語。送客之禮同樣是兩手撫中鞠躬,口說送客敬語。
鞠躬的幅度要有區別,一般客人鞠躬15°,重要客人鞠躬45°,尊貴客人鞠躬90°。另外,一般客人在門口迎接,送客送至門口;重要客人要在電梯口或樓前迎接,送客送至電梯口或樓前;尊貴客人要到車站迎接,送客送至車站。
三、禮貌
所謂禮貌,是指言談舉止。對修身館而言,可以簡要分為場合之禮,衣冠之禮,言語之禮,威儀之禮。通過修禮,有助于涵養中和之性和中和之氣。
場合之禮:館內擺設要有序,整潔,優雅,一椅一畫都要體現出儒家文化的神韻。衣冠之禮:原則是莊重。男工不宜穿牛仔褲,女工不宜穿高跟鞋;男工宜戴帽,女工宜挽發。言語之禮:說話要溫和,語速不能急速,不能在館內爭執和嬉戲。威儀之禮:行走要沉穩,坐立要中正,容貌要自然端莊。
以上所說看似繁雜,但核心并不復雜,就是以誠敬為基礎,以和諧有序為目的,就如《論語·學而》所說:“禮之用,和為貴。”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