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講述:列子學(xué)道九年的經(jīng)過和修道的九個步驟
欄目分類:國學(xué)資訊 發(fā)布日期:2016-06-26 瀏覽次數(shù):次
正文:
【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后,從心之所念,更無是非;從口之所言,更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夫子之為我?guī)煟羧酥疄槲矣,外?nèi)進矣!
“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他說三年之中,心里頭沒有動一個念,是也好,不是也好,我都沒有動過,所以念念空了,不敢動一念,——這同我們學(xué)道學(xué)佛有密切的關(guān)系啊!老實講,學(xué)佛學(xué)道都是一樣,這都是第一步。
“口不敢言利害”,嘴巴不敢亂講話,不敢言利害,這樣三年哦!
“始得老商一眄(mian4聲)而已”,三年當(dāng)中有這個修養(yǎng),老師才瞇著眼睛,斜著看他一眼,嗯,不錯!
“五年之后”,再加兩年工夫,“心庚念是非”,庚就是更,不是沒有念頭,一起念頭,用了一下就沒有了。
“口庚言利害”,該講的話他就要講,講完了就沒有事了,不是亂講。
“夫子始一解顏而笑”,這個時候老師肌肉才松開一點點,笑一笑。
“七年之后”,跟老師學(xué)了七年之后,這是真工夫啊,就這幾句話,“從心之所念,更無是非;從口之所言,更無利害”,不是不動念,是動念開口不在是非利害。拿佛學(xué)來講分別而不分別,《維摩經(jīng)》講“善能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就是這個境界。
“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老師才叫我坐到他席子旁邊來。
“九年之后”,認真學(xué)了九年,他“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這個“橫”字形容地很妙,心里頭隨便怎么想,愛動念就動念,我也不曉得我在講話。
“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講是非利害,我一切都無心,你說無心嗎?怎么能夠講呢?所以真的無心,有思想嗎?有思想,不是亂想。你說有念嗎?有念,不是妄念。如行云流水,如風(fēng)來竹面,雁過長空,很自然,就那么過去。
“亦不知夫子之為我?guī),若人之為我?rdquo;,到這個境界時,我也不知道老商是不是我的老師,我是不是他的徒弟,這個分別心也沒有了。也不知道伯子高是不是我的師兄,都沒有了。
“外內(nèi)進矣”,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外面身體的變化,都達到了真空無分別。
*****
【鯢旋之潘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沃水之潘為淵,氿水之潘為淵,雍水之潘為淵,汧水之潘為淵,肥水之潘為淵,是為九淵焉!
下面壺子講了九個境界、九步工夫,佛學(xué)也有九次第定,這個難了,佛道都是同一道理。
第一“鯢旋之潘為淵”,鯢就是魚啦,大魚,那個大魚很會轉(zhuǎn),尤其是大海里的鯨魚,我們吃的魚肝油有些就是鯨魚的油。幾個大魚這么一轉(zhuǎn)動,那個水流就起旋渦,旋渦慢慢旋越轉(zhuǎn)越深,下面就變成深淵了,形成一個很深的潭。夏天你們到新店的碧潭游泳,上面的水看起來很平靜啊,下面是深淵,一般年輕人不知道,一沉下去就轉(zhuǎn)不出來,當(dāng)然到海龍王那里報到了。
注意第一段,大魚這么一轉(zhuǎn)一轉(zhuǎn),水波動變成深淵了。你們修行,想把任督二脈打通,就算你奇經(jīng)八脈都通了,第一步工夫也不過就是這一點點,那個氣變成了深淵。
第二“止水之潘為淵”,學(xué)佛學(xué)道學(xué)密,不能得定,因為氣脈不通,所以第二步氣脈通了就定了。水流下來快要到平止時,這里擋住了,這個水就洄轉(zhuǎn)過來,洄旋慢慢轉(zhuǎn),這個下面也是深潭,上面的水快要平了。所以你真修到念頭止了,氣脈通了,自己覺得那個境界好深、好空。一般人第一步都還沒有達到,第二步不能夠想象的啦!
止了以后還要動啊!第三步是“流水之潘為淵”,一動一靜之間,不是得定,第二步得止定還不行,第三步觀照起用,這個水流又在流動,這個流動跟第一步“鯢旋之潘為淵”不同,你看氣脈方面有九步之多,“鯢旋之潘”,就是你們練氣,練氣功,好像一條魚一樣,心里頭在動,故意引導(dǎo)這個氣,那個不算數(shù),是最初步的。止水就不用去練了,已經(jīng)得止了,等于氣住脈停了。這第三步流水,這個流啊,是細水長流,就是老子講的“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道理。
到了這個時候,止水這個水停止了,當(dāng)然寧靜了,寧靜的水不一定可以看到河底,水底沒有看見,所以還是淵,流水更看不到河底了。到了第四步“濫水之潘為淵”,就是泛濫的水,等于我們現(xiàn)在講水災(zāi),尤其黃河兩岸,所謂泛濫成災(zāi),水沖出來又變成水潭。
第五“沃水之潘為淵”,人體里有些氣脈是從下向上,有些從上向下,等于上行氣下行氣,水從上面澆下來,在佛家就是灌頂。“沃水之潘”是從上灌下,那個水沖久了,也變成了深淵,境界很深沉。
第六“氿水之潘為淵”,氿水是從旁邊出來,從四面八方來,這個等于所謂瑜伽術(shù),密宗講的左右的氣脈。從旁邊出來,也變成深淵了。
第七“雍水之潘為淵”,什么叫雍水?倒轉(zhuǎn)回來,等于學(xué)道的人講打坐,倒轉(zhuǎn)河車。
第八“汧水之潘為淵”,流動性的,滲出或溢出而成淵,像全身氣脈都流行,溫暖的,這也是淵。
第九“肥水之潘為淵”,肥水就是春天暖和了,有生發(fā)的氣象,這個水很肥。水有瘦的有肥的,所以講到水性,很不容易懂。也許會喝茶的人懂一點。所以日本人學(xué)會了,自己套進茶道、花道、劍道,拍拍掌叫空手道,莫名其妙的什么都是道!
說到茶道,有一本書叫《陸羽茶經(jīng)》。陸羽這個人原是孤兒,是禪宗一個和尚撿來的,長大后也當(dāng)過一陣子和尚;但他不愿意當(dāng)和尚,學(xué)問很好,文學(xué)上很有成就,最愛好喝茶,寫了《陸羽茶經(jīng)》。像蘇東坡這一班人,當(dāng)年也是講究喝茶的,有人從四川乘船下來時,弄個桶給他,到了巫山峽,在急流的中間打一桶水帶到江浙一帶,那個急流的水是很硬的,可是硬里頭帶軟。
“是為九淵焉”,我們注意啊!壺子是說自然界的水形成的深潭,一步一步都不同,每一種水形成不同的深潭,境界也不同。所謂淵,也就是定的境界、沉潛靜定。壺子對列子說,有九個這樣的境界,你哪里懂!
《列子臆說》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