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從養肺開始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2 瀏覽次數:次
立秋過后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是由陽盛逐漸變為陰盛的轉折點,但高溫并未消退,而是變得燥熱。燥熱傷肺,秋季飲食要養肺為主。那么,立秋吃什么養肺呢?一起來看看吧。
立秋要養肺:
立秋后,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干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于衰弱階段,而立秋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中醫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認為肺和皮膚粘膜的關系非常密切,也就是說在秋季,干燥是傷害肺臟的一個主要原因。
此外呼吸道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秋季由于早晚比較涼、溫差比較大,干冷的空氣容易侵害和損傷粘膜導致呼吸道疾病。如果秋燥傷肺,則冬季來臨時易出現肺系疾病,所以秋季重點養肺不無道理。
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如何養肺?
1、食物養肺
秋天燥邪為盛,最易傷人肺陰。此時可以通過食療達到生津潤肺、補益肺氣之功。古代醫書提到:形寒飲冷則傷肺。是說如果沒有適當保暖、避風寒,或者經常吃喝冰冷食物飲料,則容易損傷肺部機能而出現疾病。因此飲食養肺應多吃烏骨雞、豬肺、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梨等,但要結合個人體質、腸胃功能酌量選用。
白木耳有補肺潤燥之功能,胡桃有補腎安神之效,秋季服用更有療效。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搭配則功效更佳。
2、中藥養肺
藥補則應適當配以養陰生津潤肺的中藥,這些藥物種類較為豐富,如西洋參、太子參、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蘆根、白木耳、黑木耳、龜板、鱉甲、地黃等,都適于在秋季使用。當然,在使用這些藥物時也要有所選擇,“凡藥能治病,一定要對癥。”因此,強調必須在醫生指導下,對癥下藥,不能濫服,特別是對于青少年和兒童及老年患者來說,秋季忌濫用補藥。
3、食療養肺
蓮藕薏米排骨湯
【材料】排骨500克,蓮藕250克,薏米30克,蜜棗2枚,生姜3片。
【制法】以上材料洗凈后,排骨切塊,蓮藕切厚片,將材料全部放入煲中,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后改慢火煲2小時,然后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消暑利濕。適合暑濕傷脾,或素體脾胃偏虛之人。
生地綠豆粥
【材料】生地30克,綠豆30克,白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法】生地洗凈后,放入煲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轉小火煮約30分鐘后,倒出藥汁,再復煎煮1次,兩次藥汁合并濃縮至200毫升備用。將白米、綠豆洗凈后熬粥,待粥成加入生地汁,繼續加熱攪勻后放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消暑,養陰生津。適合暑熱陰傷,咽干舌燥之人。
桂圓紅棗蓮子粥
【材料】桂圓干10克,紅棗20克,蓮子30克,糯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法】以上材料洗凈后,紅棗去核,蓮子去芯浸泡1小時,然后全部材料放入煲中,加入足量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熬至粥成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養心安神。適合夏秋之交脾胃受損,或素體血虛、失眠多夢之人。
雪梨銀耳糖水
【材料】雪梨1個,銀耳30克,蓮子20克,冰糖適量。
【制法】蓮子洗凈去芯浸泡1小時;銀耳洗凈,泡軟撕成小片;雪梨洗凈后削皮去心,切成小塊備用。將以上材料放入燉盅內,加水適量,開火燉1小時即可。
【功效】養陰潤肺寧神。適合陰虛肺燥,心煩多夢之人。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