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福臨門”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1 瀏覽次數:次
福、祿、榮、壽人所向往;
艱、難、危、困人所趨避;
饑、寒、貧、苦人所難忍;
生老病死是不可逃避的客觀規律,趨利避害之心,是人群本能的反應,人人皆有之。
五福臨門這個成語現在成為家喻戶曉的辭句了,可能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哪五種福,至于五福臨門的原理,明白的人可能少之又少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蝙蝠是好運和幸福的象征。人們用五只蝙蝠代表“五福”,祝福別人“五福(蝠)臨門”。那“五福”是什么呢?
“五福”出自《書經》的《洪范》:“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到底五福是什么?
一、長壽——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二、富貴——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三、康寧——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
四、好德——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五、善終——善終是能在避免橫禍,心無煩惱與牽掛,安詳自在地離開人間,就是無疾而終。
五福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只有五福全部臨門才是十全十美的,一旦分開可就不妙了。比方說,有的人雖然長壽而沒有福氣;有的人富貴而健康不佳;有的人貧賤而煩惱;有的人身雖富貴但十分操心;有的人滿足于清貧悠閑的生活;有的人貧賤而善終;有的人富貴長命而最后卻遭橫禍不得好死,人生境遇多得不勝枚舉。
五福當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生性仁善是內心沒有邪念、惡念,心的修養已經達到人與自身和、人與人和。人與天地和、人與萬物和的“仁民愛物”的境界。
古人云:福禍無門,惟人自取,古人講修身不僅是“保全身形,護養生命”,而主要是對自我道德的完善。不要以為黑暗中可以為所欲為,所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造的罪孽還可以逃避,而一個人自已造作的罪孽是無論如何也逃避不了的。有些惡行,雖然表面看來沒有遭到報應,但細究起來,那報應常常從怨行得逞的那一刻便開始了。說到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實是人報,是各人對自已的善舉或惡行給予的回報,只要堅持行善積德多做好事善事,就能“一善解百災”。所以,有著生性仁善、寬厚寧靜的德,這是最好的“福相”,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以此敦厚純潔的“好德”,隨時布施行善廣積陰德,才可配置其它四德使它不斷增長,逐步完現人所期盼的完整的“五福臨門”。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