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推出:2016文化熱點看什么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22 瀏覽次數:次
這是一個巨變的時代,這是一個繁榮的時代,這是一個新生之喜悅的時代,這是一個活力大爆發的時代。剛剛過去的2015年,中國文化可謂繁花似錦,中國普通人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政府投入持續加大和市場開放持續擴大,正在為中國文化發展創造光明的前景。但與此同時,道德陣痛期尚未過去、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有待提高、文藝界風清氣正尚需時日、文化原創力尤待增強……也令人們對2016乃至更遠未來的中國文化感到好奇。這里我們選取8個與群眾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展望2016中國文化。
——編 者
博物館熱
會繼續升溫嗎
有人說,衡量一個國家的文化水平,就要看博物館、圖書館和美術館。博物館展示了一個國家的歷史積累和對待傳統的態度,圖書館展示了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美術館展示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品位。若“三館”人流不斷,則可以肯定該國的文化水準不會低。從這個角度看,2016年以博物館為代表的“三館”將繼續成為國人提升素養、涵養文明的巨大平臺。
統計數字顯示,2014年全國僅博物館就接待了71774萬人次,比2008年翻了一番。與參觀人數快速攀升相對應的是我國博物館的總數也在快速增長。根據國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館年檢備案情況,截至2014年底全國博物館總數達到了4510家,比2013年度增加了345家。如此算來,幾乎是每天誕生一家。博物館如此高速增長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充分顯示了群眾的巨大需求和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不可取代的地位,也說明我們建設文化大國和文化強國的戰略正在落到實處。以甘肅省為例,2015年甘肅就新增博物館127家,博物館總數已達385個,約占全國總數的11%。甘肅擁有華夏文明源頭、絲綢之路文化、多元民族民俗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可供開辦博物館的素材數不勝數,甘肅計劃2016年再增100個博物館。與甘肅類似的省份還有很多,比如江西2015年就發現了令人驚艷的;韬畲竽。因此可以肯定,2016年中國博物館還將繼續高速增長,會有越來越多類似石渠寶笈特展的精品展覽奉獻給參觀者。
實體書店
會持續回暖嗎
現實總令預言家大跌眼鏡,就在所有人都在為書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嘆的時候,2015年,實體書店竟然漸漸回暖。亞馬遜,這家曾經給予實體書店沉重打擊的網絡書店宣布要開設1000家實體書店,而首家書店已經開業。亞馬遜的中國同行當當網也應聲宣布未來要在全國開1000家實體書店。臺灣誠品書店落戶蘇州、民營西西弗書店開設新店、國有大型書城山東書城閃亮登場、單向街等民營書店獲得風險投資、三聯書店第二家24小時書店正式營業、統計顯示實體書店銷售額首次回升……書店怎么又成了香餑餑?
因為書店已經不僅僅是賣書的地方了,圍繞實體書店打造的多樣化業態正在使書店變得時尚和復雜起來。賣文創、賣服裝、開咖啡店、辦活動、做APP……實體書店帶給讀者的體驗日益舒適和豐富;線上線下的結合將更有利于網絡書店巨頭吸引客戶、培育讀者的忠誠度;遍及全國的書店體系將有利于整合資源,開辟新的銷售通路……如同電商紛紛投資快遞物流一樣,未來只有網店而沒有實體書店的企業將在競爭中落后于對手。實體書店不是負擔,而是財富。這樣的觀念正在改變投資者的態度。而且,政府對實體書店的大力扶持也會使這一趨勢保持下去。2015年,天津市已經宣布未來3年,每年安排25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實體書店發展,推動建設書香社會。因此,2016年,實體書店還將繼續回暖,更多貼近居民和目標讀者的時尚溫馨的書店將出現在讀者身邊。
電視劇
會更年輕嗎
如果你對電視劇的理解還停留在僅在電視臺播出的連續劇,那肯定是落伍了。隨著與互聯網相伴成長的一代觀眾的文化消費能力越來越強,電視劇中“小鮮肉”的魅力逐漸蓋過了“大叔”,娛樂性蓋過了嚴肅思考和說教。而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2015年的熱劇《瑯玡榜》、《花千骨》和《偽裝者》。
年輕觀眾的喜好決定了電視劇市場的變化,電視劇從“中老年人專屬娛樂”轉向面對更多年輕觀眾的回歸,這意味著題材要更加多元化、內容要更有新鮮感、與觀眾的交流和互動要越來越強,同時也意味著仙俠玄幻題材受到更多追捧、敘事節奏更加緊湊、畫面細節更加精致、演員“顏值”更加考究……
事實上,這是互聯網時代文化產業每一個領域都必須經歷的轉型,從平臺、渠道到內容,誰失去了最具消費活力的觀眾,誰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機遇。
顯然,在這場電視臺與互聯網關于電視劇的博弈中,互聯網的優勢非常明顯:它們本身的機制更靈活、資本流動性更大、播出方式更多樣、盈利模式更多元……尤其在2015年實施的“一劇兩星”政策,在客觀上賦予了視頻網站更多的機會,以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正在播出的《羋月傳》為例,該劇也同時在樂視網和騰訊視頻播出。而更多視頻網站的自制網劇也成為與傳統電視劇競爭的有力對手。
互聯網正在重塑文化產業,電視劇行業也不例外。2016年,除了“小鮮肉”,一定還有更多新鮮給你好看。
電影市場
能繼續紅火嗎
2016年是中國電影至關重要的一年:在此之前,2015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逾440億元,國產片份額近62%,實現了近年來最大突破;在此之后,2017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將迎來向全球電影的進一步開放,國產電影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2016年,中國電影的輝煌能否繼續?能否為2017年的競爭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在既往基礎上展望2016年:2003年中國電影產業改革啟動之初,全國電影票房不足10億元;2010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100億元;2015年,總票房逾440億元。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有過如此之高的發展速度。這種速度,來源于國產電影日益豐富的題材類型和越來越高的藝術及工業水準,來源于城市化進程中影院建設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開拓的市場藍海,來源于近年來中國電影創作者新人輩出,來源于互聯網為中國電影帶來的新一輪升級和革命。
尤其在2015年,新人、新作品、新業態成為中國電影產業最鮮明的特征。一批“70后”“80后”的創作者在市場上用作品立住了腳,他們新鮮的創造力讓中國電影更加多元、更具市場競爭力,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也進入電影產業,借助資本的力量,互聯網企業將電影產業格局進行了新一輪整合,而互聯網帶給電影更多的則是在制作、營銷、發行等多個領域的思維革新,由此將整個產業發展推入一個新階段。2016年的中國電影就是這個新階段的又一個新開端:在開放中競爭,中國電影有力而不懼。
傳統文化
會持續熱下去嗎
“石渠寶笈特展”每天吸引數萬人排隊參觀、福建村民提起跨國訴訟追索肉身佛、藝術品拍賣市場快步進入“億元時代”、北京各區縣“小升初”特長生考試項目和招生均向傳統文化或非遺項目傾斜、國學課程和國學教材在多地展開試點、南昌西漢;韬钅钩鐾链罅空滟F文物引發極大關注……“讀經熱”“國學熱”“非遺熱”“收藏熱”“古裝劇熱”,2015年,全民掀起一陣陣傳統文化熱潮。
2015年,各項政策也在持續聚焦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蛾P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等相繼印發,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全文發表,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則將建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體系、加強戲曲等優秀文化藝術的普及推廣工作、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網絡傳播等納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之中,成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內容……
可以說,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提升國民素質,振奮民族精神,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同樣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全民關注、政策發力,在此基礎上,我們有理由相信,傳統文化依然會持續熱下去。
綜藝節目
會有更多原創嗎
綜藝節目太多了,明星有點不夠用了。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共有215檔綜藝節目面世,以平均季播長度13集來算,觀眾需要每天看7集,一年內才能看完這些節目。親子類、美食類、旅行類、音樂類、喜劇類……節目內容之豐富、形式覆蓋范圍之廣泛,可謂創下了新紀錄。對于電視臺來說,綜藝節目也成了不可或缺的立臺王牌。
但遺憾的是,通過購買海外節目模式錄制的綜藝節目仍然在國內各大衛視唱主角,國內綜藝節目對海外模式的依賴依舊嚴重。與此同時,一些節目也存在內容類同、過度消費明星的情況。面對這些不良現象,主管部門于2015年下發了“限真令”,對綜藝節目進行了進一步規范,意在鼓勵更多的國內原創節目出現。
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綜藝節目的優勝劣汰勢在必行,制作粗糙、內容同質化的節目將在大浪淘沙中失去觀眾和市場。新一輪的轉型升級也進入加速度:經歷了對海外優秀模式節目的模仿階段,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創作經驗已經積累起來,為下一階段中國原創綜藝節目蓄積了更多動力;更多普通人將登上舞臺,素人真人秀將成為趨勢;社會效益的權重更加重要,一系列承載了中華文化傳統的節目正在被開發,通過多種元素、多元形式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之美,賦予綜藝節目文化厚度。
新的一年, 人們有理由期待看到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既有文化厚度又有市場熱度的現象級原創綜藝節目。
老人跌倒
會有更多人相助嗎
2015年11月5日,海口的周秋蓮女士專程找到武警海南省總隊醫院院務處處長詹永勝警官,為他送上了“公德高尚、精神可嘉”的錦旗。幾天前,周秋蓮93歲的父親周昆燕老人在逛街途中不慎摔倒,幸虧路過的詹永勝及時救助,老人才轉危為安。去年12月的“中國好人榜”上,詹永勝名在見義勇為好人之列。
老人跌倒扶不扶,這樣一個簡單的事情,近些年竟然已經成為一個問題,不斷在討論,但就在一些人不敢扶、一些人遠遠觀望、一些因此而產生的糾紛鬧上法庭的同時,依然有許多人毫不猶豫地向老人援之以手。在“中國好人榜”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好人。2016年,眼見倒在地下的老人究竟扶不扶,是不是仍舊成為一個問題?而且,是扶的增多,還是觀望的增多?
盡管扶不扶問題的產生有其特殊原因,這樣的原因也難保將來不會再次發生,但隨著社會輿論對這類問題監督的成熟化,更隨著各種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好人有好報依然會是社會主流。在各級道德模范的評選中,在“中國好人榜”里,見義勇為就包括扶助跌倒的老人;而在各地產生的見義勇為獎勵辦法中,幾乎都列有細致的規定;有的地方為此還發出《在公共場所主動扶助老年人的倡議書》,其中就明確提出對主動扶助跌倒老年人的市民給予精神和物質方面的鼓勵。這些規定和獎勵,一方面鼓勵人們去幫助有困難的老人,一方面增強了幫扶老人的社會氣氛,對不良行為也起到了矯正作用。相信在今年,幫扶跌倒老人的人會越來越多,其實,何止老人,任何一個有困難的路人都應該獲得四周的援手,因為這是做人的基本。
演藝明星
能遏制失范行為嗎
2015年,文藝界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人涉毒,有人抄襲,有人做虛假廣告,有人涉嫌腐敗,有的節目日益低俗化,引起了輿論的關注,也引發了觀眾的討論。2016年,文藝界亂象能有效治理嗎?
其實,2015年出現的那些問題,早在前些年就已經發生,未來有人重蹈覆轍,并非沒有可能,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再冒出來其它新問題,也自在意料之中。但所有這些問題,都是文藝界的支流,是少數人所為,不能無限放大,更不能因此抹殺了文藝界主流的正能量。
2015年底,北京上演了“光榮綻放十大‘80后’歌唱家音樂會”,所謂“80后”,其實就是10位年齡超過80歲的老藝術家,有郭蘭英、李光羲、胡松華、方初善、任桂珍、羅天嬋、姜嘉鏘、葉佩英、劉秉義、于淑珍等,多少年間,這些藝術家所代表的民族藝術,一直在鼓舞和激勵億萬觀眾。2015年底,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閻肅的先進事跡更是感染了全國各界,他所代表的幾代優秀藝術家的品德,也始終是文藝界的楷模。事實上,許許多多中年和青年藝術家,在文藝志愿者的隊伍里,在文藝慰問的行列中,他們也是主力。而且,文藝界的一些亂象,與那么多的感人創造相比,是瑕不掩瑜,應該說,優秀的文藝作品才是他們送給我們的真正養分。
如今,在一些輿論中,八卦成了文藝的主要新聞,丑聞成為娛樂的最大賣點,結果,有人似乎老在盼望明星出事,以便借機炒作。2016年,這種心理當然不會消失,但另一方面,在輿論的監督下,文藝界的自律、自重,將會增強;去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已經公布,而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也不斷采取各類措施,這些都將會有效治理文藝界的亂象,營造良好的文藝環境。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