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之正月初七“人慶節”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1 瀏覽次數:次
正月初七,傳說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中國民間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作為古老節日,人日”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人日”源于古老的創世神話傳說。上天創造萬物的順序為: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到了初七,才創造了人。初七即"人日",象征人類的起源。”后來,古人在這一傳說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一些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如女媧造人的故事等。這個古老的節日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 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后,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 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一種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在美麗的山東半島,正月初七這天還要送火神”,孩子們選一根兩米左右的木棒,用麥秸將其綁住,這就是所說的火神”。黃昏時分,在家門口點著火神”的 一端,孩子們抱著火神”的另一端跑向離家較遠的地方,直到燃燒殆盡為止。這個活動寓意于將火神”送出家門,一年之內家里沒有火災,平平安安。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 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后,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 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一種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在美麗的山東半島,正月初七這天還要送火神”,孩子們選一根兩米左右的木棒,用麥秸將其綁住,這就是所說的火神”。黃昏時分,在家門口點著火神”的 一端,孩子們抱著火神”的另一端跑向離家較遠的地方,直到燃燒殆盡為止。這個活動寓意于將火神”送出家門,一年之內家里沒有火災,平平安安。
人類的繁衍至關重要,所以古人對人日”特別重視,并形成了眾多節日活動。由國慶介紹說,南朝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了兩漢魏晉時代江南民眾在人日”這天的習俗: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意思是說,初七這天,將7種菜合煮為羹。羹”與更”諧音,意味著更新之意。如果說元旦代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那么人日”就是代表人類生活的新開始。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