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之臘月二十九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6-21 瀏覽次數:次
除夕前一日的臘月二十九,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祭祖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民間習俗之臘月二十六
下一篇:小年祭灶已淡出 準備過年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