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道教音樂首次出境獻藝 香江畔響起《二泉映月》二胡曲
欄目分類:道教音樂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這是無錫道教音樂第一次走出無錫表演,內地共有三個單位參演,很幸運我們受到了邀請。”昨天,無錫國家級非遺項目道教音樂的傳承人、無錫市道協副秘書長伍虎勇,攜無錫仙樂團的5名成員結束了“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慶祝活動回到無錫。無錫道教音樂的精彩亮相,讓香港同胞大開眼界。
一向以弘揚中國文化為己任的香港中文大學,其道教文化研究及相關課程已于校內開展多年。2005年,該校成立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全力推動道教文化教研的同時,更把內地道教文化作為其主要研究對象。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際,該校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打算為香港同胞呈現一場精彩的道教文化展演。經過認真研究比較后,無錫道教音樂展示、北京白云觀道教文化展示、武當山太極及武術表演三項內地團隊的節目被列入慶典晚會節目單。
26日晚,無錫道教音樂被安排作為開幕表演首先登場。無錫仙樂團的伍虎勇、鄧堅強、徐穎磊、姜雪松、張國清、盧郁君6人表演了二胡《二泉映月》、梵音和鑼鼓三個節目,現場500多人為之震撼。“無錫道教音樂歷史悠久,地域特色濃厚,正是這種江南特色最吸引人。”伍虎勇介紹,道教音樂是道教在齋醮儀式中所使用的音樂。無錫正一派道士素以吹、拉、彈、打、唱為做法事的基本技能,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形象地表達出諸如召神遣將的磅礴氣勢、鎮壓邪魔的威風凜凜,抑或是祈求風調雨順的虔敬以及清靜無為的縹緲意境,為眾人塑造出“耳聞仙樂、眼觀上界”的感受。
在與黎志添及其博士生們交流的過程中,伍虎勇了解到,黎教授他們對無錫道教音樂做過研究,知道著名的火居道士華彥鈞即阿炳的道教音樂最為后人推崇,還知道無錫道教音樂的表現方式可分為腔口、梵音和鑼鼓三大類型,前一類屬聲樂藝術,后兩類屬器樂藝術。雖做過研究,但當黎志添他們第一次欣賞到無錫仙樂團的表演時還是給鎮住了。“感謝你們表演的音樂,真心希望向你們學習,尤其是那些鑼鼓曲。”“昨晚的演出非常精彩,會后我們學生都贊嘆不已。”……27日一早,伍虎勇打開手機,都是黎教授的學生發來的信息。
伍虎勇說,這次香港行,無錫道教音樂僅有的4個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都去了,一方面是想以最佳面貌展現無錫道樂魅力,更重要的是為了跟前輩同行以及學術界的人士深入交流。黎志添對伍虎勇表示,希望帶學生到無錫來參訪,并打算把無錫道教文化作為其研究課題,這令伍虎勇開心不已。作為無錫仙樂團的領隊人,伍虎勇透露,和其他城市相比,無錫道樂團隊的成員平均年齡偏大,以中年人為主,且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目前無錫道教音樂并未達到與之相匹配的團隊力量。他希望,隨著無錫道樂團隊走出去的機會增多,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傳承無錫道教音樂。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