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天石著作拜讀筆記之三
欄目分類:氣功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24 瀏覽次數:次
何為直養浩然之氣? 道家之有丹鼎派,猶佛家有教外別傳之禪宗,輝煌歷史,各耀門庭,雖言各有淵源和傳承,然其歷史演進,早已水乳交融,難言良莠,難有彼此之分焉。之于儒家,惟《孟子公孫丑上》以直養而無害一語,乃為圣功之要訣,然其千古不得真解。蕭天石

何為“直養”“浩然之氣”?
道家之有丹鼎派,猶佛家有教外別傳之禪宗,輝煌歷史,各耀門庭,雖言各有淵源和傳承,然其歷史演進,早已水乳交融,難言良莠,難有彼此之分焉。之于儒家,惟《孟子·公孫丑上》“以直養而無害”一語,乃為“圣功”之要訣,然其千古不得真解。蕭天石先生指了一條明路:“須精于大易,通于周易參同契,并圓其玄義,方能有得。”又覺入海撈針。
其實,直言以蔽之,關鍵在于“直養”二字如何領悟。何為儒家所說:“直養”?
需閱孟子此語之全義:“‘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大意是,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孟子有何特長?孟子回答說我能體察宇宙間至真至微的易理,所以我能順從自然養其“浩然之氣”。公孫丑又問什么叫“浩然之氣”, 孟子回答說:難以言表,這種“氣”是極其大、極其有力量;然而養育它時又是順其自然地從至微至細的呼吸中得來,而且要始終如一地這樣養育它,它才能偉大強大,才會充滿宇宙;這種“氣”需要人們從內心里用“義”與“道”去培育它,否則其“氣”便萎靡了。這種“氣”是全面的、持久的“義”與“道”的作用所形成的,不是偶然地用“義”與“道”表現一下所能得到的。如果行為不能在心里與“義”、“道”相符合,這種“氣”就萎靡了。顯然,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是指儒家從“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庭觀念和入世政治抱負出發,所揭示的“修身”“直養”之術。
這才是真正的、讓人震撼的儒家“直養”“浩然之氣”的真諦!
當然,我們需要進一步明確所設定的問題并作出回答,即充塞于整個宇宙的“浩然之氣”是自然之“義”與“道”養育而成的,那么怎樣才能讓“浩然之氣”充斥于人體,并讓人體之“浩然之氣”與大自然“浩然之氣”實現“天人合一”呢?
答案就是“直養”!無須大海撈針。
如何“直養”呢?
首先從“心性”起修,使我們的內心符合“易”理的要求,具備“義”與“道”規范,就像太陽和水一樣的圣德。
其次從“直養”入手,讓大自然極其偉大且無所不能的,至真、至微、至細、至密、至深的“浩然之氣”,不斷的蓄積、延伸、滲透、充斥在我們的體內,便可以由“超凡入圣”而達到“圣功神化”的境界。猶如《行氣玉佩銘》所言:“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所以,從行修而論,儒家“超凡入圣”之后,上接道家丹法,尚可修仙,正所謂“圣功神化”之捷徑。是故,自古成仙得道者多為儒學高人。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蕭天石著作拜讀筆記之二
下一篇:蕭天石著作拜讀筆記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