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氣功入門]傳統道家氣功的入門修煉
欄目分類:氣功養生 發布日期:2017-10-23 瀏覽次數:次
篇一 : 傳統道家氣功的入門修煉
道家氣功可能有很多人還不了解,因為可能都覺得一聽這個名詞,就帶有一種奇幻色彩,其實道家氣功作為很古老的一種修煉養生的方法,一直受到古代很多帝皇的追捧,因為提到道這個字就容易讓大家與長生聯系到一起,古代道士煉丹,修行的目的不也就都是為了長生,當然這個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考證,只是一種傳說和人們的美好愿望罷了,但是它可以延年益壽的功效,確實不假。
氣功大家應該都知道,它的功效是很強大的,可以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緩解病痛等等好處,而道家氣功作為氣功中的一個古老分支,更是源遠流長,關于道家氣功的發源可能就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一些道士們為了追求長生,羽化成仙而研究出的一種獨門氣功,后來經過很多年的融合與薈萃,已經成了氣功一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很多仙俠小說里講的修仙,就是以道家氣功為基礎的。
一、堵漏與修補
1、堵漏:
男、女性進入青春發育期后,都會出現正常的生理現象,男會遺精,女有月經。這在道家養生學中稱之為“身漏”,即稱“漏身之體”。精與血為人體生命的“至寶”,也是人類繁衍生息的根本。但繁衍生息男無須天天走、女不該月月失。然人類生性貪圖享樂,更戀床地之歡,固造成生命能量的浪費,使元氣走失、疾病叢生而不能怡享天年。故歷來修道仙術的第一步便是“百日筑基”即“練精化氣和練血化氣”。在氣功隱語中稱:“擒白虎(煉精化氣)斬赤龍(煉血化氣)”,即“堵漏”。道家先師呂洞賓所講的“順則凡、逆則仙,只在中間顛倒顛”便是此意。
初習者往往咬文嚼字地去理解氣功術語,以為百日筑基,就是一百天完成,其實這里所指的“百日”并非百天的意思,而是以百日來形容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完成的意思。
至于到底需要多少天來筑基堵漏,這與所選的功法、有無明師指點、練功時的入境程度、每天所化的練功時間、及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有密切的關聯,無統一標準可循,更不是修煉者的主觀愿望所能決定的。
2、修補
所謂修補,指的是修補已漏之身。這里所指的已漏之身,并不是單純指走精與漏血,主要是指由于體內元氣的走失,造成真氣(生命能量)不足所引起的各種病變。因此,一般人認為未婚男女是童子身、練功無須百日筑基的看法無疑是偏面的。
二、關于氣機運行
在醫療氣功(大部分是道家筑基功演化而來)靜功的修習中,大部分學員在筑基階段,都要經歷得氣、行氣、疏通和沖擊四個過程。
1、得氣
道家氣功的修習,一般通常從“命功”入手,”所謂命功,即筑基功。而筑基功的下手功夫一般都在下丹田開始,修煉者首先會感受到練功時腹內腸子蠕動增強,頻放矢氣(屁)繼而出現丹田發熱、小腹發熱等得氣現象。
2、行氣
隨著修煉者自身“堵漏”化氣和練功中外氣內收的能量積聚,小腹發熱伴有充實感,這是體內的真氣逐漸累積的表現,隨之真氣就會按照自身的規律在體內運行,身體會出現一些反應。
3、疏通
由于人體正常的組織和經絡都是通暢的,因此氣機運行時通過正常的組織和經絡時一般是沒有感覺的。但人體經絡中通常會有很多小的氣滯點,這些小氣滯點尚未形成病變,所以平時沒有什么感覺,但由于練功后能量的增加,運行力度也隨之加大、加上練功時意識內守,對身體的感受遠比平時敏感,氣機運行在疏通這些小氣滯點時便會產生熱、漲、麻、疼、癢、冷、重壓、蟻行感等八觸現象,俗稱“氣感”。
當氣機運行到有明顯病變或不正常的經絡時,氣行受到強大的阻力,這是因為所有氣質性病變的部位,經絡都處于淤滯或堵塞狀態(氣滯、血淤、痰凝、濕聚等),氣要通過受到病變的阻礙,就形成了兩個相反的力,沖擊力和阻滯力,病變部位受到外力的沖擊就會出現明顯的反映,如:疼痛、發熱、出血、及其他類似于病情加重的反映。這便是氣功界通常講的“氣沖病灶”。道家氣功把這一階段稱之為“脫胎換骨”前的“大死大活”過程。
氣沖病灶的過程,少則幾小時、幾天,多則幾個月,有的病情較重或年老又身患多種疾病的學員,甚至經歷幾年的氣沖病灶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撇開精神因素和念力調控的因素)是以修煉者自身所積聚的能量的量級和體內需要修補的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及病變部位的多少來決定的。
三、關于氣沖病灶
(一)、氣沖病灶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即找病、翻病和退病的過程。
1、找病
當氣機運行受到較強的阻力而體內能量尚不足以沖開病灶時,氣機的運行便會自動改變運行路線,當另一運行路線再次受到強烈的阻滯時,便會再次改變路線,如此不斷循環,一方面將體內足以沖開的小病灶(氣滯點)全部疏通了,另一方面也把由于能量不足而暫時沖不開的病灶一個個地暴露出來了,這個過程就是找病的過程。
2、翻病
第一階段的找病過程使絕大部分經絡變的更為暢通,修煉者的能量在不斷的練功中得到加強,便會直接沖向已經找到的病灶,并以更大的力度加以沖擊,使各種病灶的癥狀更加突出,各種疾病都被翻了出來,這就是翻病的過程。
翻病過程是修煉者修復體內疾病的相持階段,也是經歷痛苦磨難的階段,這個時期,不但修煉者自身會感到身體的明顯不適,病情“明顯加重”。如果此時到醫院檢查,各項指標往往也處于暫時的失衡狀態而變的不正常。因此,道家氣功將這一階段稱為“大死大活”階段。不少患者由于對氣功治病的機理不了解,往往在這個階段敗下陣來,放棄繼續修煉而導致半途而廢,實在可惜。要知道沒有“大死”的過程是不可能有“大活”的結果的,更談不上“脫胎換骨”和“返老還童”的效果了。
3、退病
病灶和真氣經過一段時間的相持后,隨著修煉者不斷練功,體內的能量不斷得到補充,病灶(大的氣滯血淤區)在真氣的不斷沖擊下,逐漸化解、縮小乃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身感覺的各種疾病的癥狀也會逐漸減輕、消失。這就是退病的過程。
4、沖擊
(二)、找病翻病的三個層次
找病和翻病的過程是不以修煉者主觀愿望為轉移的,氣機運行有它自身的規律,它不但要把你了解的病翻出來,還要把許多你并不知曉的疾病也翻出來。因此往往會給一些不了解氣功治病規律的修煉者帶來困惑,有的甚至誤認為自己練功出了“舊病未去、反而病越練越多”偏差。其實這是道家氣功修煉中極為正常的好現象,因為筑基補漏,不能光去修補你知道的病,必須對身體進行全面徹底的修復,才能真正算得上“脫胎換骨”。而“全面”、“徹底”,必然包含了三個層次的疾病。
1、過去的病
一些多年前所患過的傷病,有些雖然早已康復,但因傷病在愈合時組織結構發生某些變化(組織粘連、手術刀口的疤痕等),經絡組織并不通暢,氣在沖擊這些組織時,便會出現疼痛,酸漲等舊傷舊病“復發”的癥狀。
2、現在的病
你所了解的現時正患的疾病,氣沖時便會出現癥狀加重、疼痛加劇的現象。
3、未來的病
所謂未來的病本身就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自己并不了解、尚無癥狀的“已病”(已有的病);一種是沒有癥狀的早期病變,如:中醫認為的腎虛、肝瘀、心火等;另一種則是真正的“未病”(處于潛伏期的將來的病)。
這三種自己并不知道,甚至連醫院也無法診斷出來的“病”,在氣沖病灶時,也會被翻出來。
綜上所述,對于修煉者或希望通過醫療氣功的修煉、達到康復疾病目的的人來說,“百日筑基”,無論從修煉入門到康復疾病都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在這一階段的修煉中,氣沖病灶是修復“已漏之身”的必經之途、是筑基階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通過了這一步,疾病才能康復,繼續修煉才有了根基。
氣功是我國傳統體育活動之一。古稱氣功為吐納、導引、行氣、服氣、食氣、練氣、靜坐、作禪或內功等。
原始的氣功沒有名稱,以后一部分稱為“舞”,如《呂氏春秋》所說的“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春秋戰國時期,氣功被概括于“導引按蹺”之中,如《素問·異法方宜論》的“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而散見于歷代名家著作中的靜坐、坐忘、禪定、胎息、行氣、服氣、調氣、周天、內丹等也都屬于氣功的內容。至于“氣功”一詞,最早見于晉代道士許遜所著《凈明宗教錄》一書,即使這是后世托名之作,那么最晚也在隋唐時期。在隋唐以后才出現的《中山玉柜服氣經》記載:“氣功妙篇,氣術之道略同……”,但在內涵上與我們現在所說的氣功不完全一致,F在所通用的氣功,則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氣功療養院之后才逐漸得到推廣的。
氣功大致是以調心、調息、調身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調心是調控心理活動,調息是調控呼吸運動,調身是調控身體的姿勢和動作。這三調是氣功鍛煉的基本方法,是氣功學科的三大要素或稱基本規范。
氣功是人們在生產、生活、醫療保健等多種實踐中,逐漸總結而形成的。氣功療法與體育療法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可以包括體育療法,但體育療法卻代替不了氣功療法。肢體運動始終只是氣功調心的手段之一,呼吸運動也是為調心服務的,三調是統一的整體,必以調心為核心。內練與外練是結合的,應以內練為主。氣功之氣是指“內氣”、“真氣”,具有更深刻的含義。氣功療法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至少它是心理療法與體育療法的綜合。
氣功與宗教有著本質的區別。氣功作為一門科學,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與教義,只從教徒的修煉實踐中提取科學的內涵。這反映在道藏、佛經中也記載了不少古代氣功的資料;另外宗教中的一些理論,也常為練功者所借鑒。
【特點】
第一、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中國傳統醫學包括豐富的內容,氣功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的一顆瑰麗的明珠。
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
經絡、穴位、氣血是非常復雜的人體現象。可以簡單而形象地解釋: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穴位是氣血運行的出入口。
氣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于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氣血在經絡中運行通暢。
第二、中國氣功體現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體觀。
中國氣功強調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聯系,人的機體受到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氣功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動態適應。
中國氣功強調人與社會的統一。社會環境對人的健康和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氣功修練強調人要適應社會。
中國氣功強調形神統一。氣功是一種中國特色的自我身心鍛煉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體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體的心理功能。氣功提高人體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是同時進行的,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第三、中國氣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醫家的影響。
中國氣功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醫家的一些理論及健身祛病的技術,逐步形成中國氣功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豐富多彩的養生技術。
中國古代氣功從一開始就用于治病和健身。氣功所以能夠治病,主要是因為它對大腦皮層和皮層下植物神經中樞及心血管系統能起到有益的調節作用,對機體的異常反應有糾正作用,對腹腔器官有一種按摩作用,對自身生理機能可起到自我控制作用等。練功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排除情緒的干擾,讓人體的生理、生化處于最佳工作狀態;氣功中的放松、入靜和呼吸可緩解大腦皮層對整體的應急性反應準備,為機體的休息、修復和調整提供有利條件,亦即可清除“七情”對機體的擾亂,降低機體對外部環境的劣性刺激的敏感性,減弱“六欲”的危害;經過緩慢調整,使整體耗能減少,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姿勢】姿勢自然放松,是順利進行氣功呼吸和誘導精神松靜的先決條件。不同的姿勢有不同的生理特點,姿勢本身也起著一定的治療作用。常用的姿勢有平坐、自由盤膝、單盤膝、仰臥、側臥、站式、走式等。
入靜
入靜是指一種穩定的安靜狀態 ,無雜念,集中意念于一點,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對外界刺激的感覺減弱,進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即大腦皮層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
常用的入靜方法有五種:①意守法。②隨息法。③數息法。④默念法。⑤聽息法。以上五種調心入靜法初練時可從意守法開始,逐漸過渡到隨息法或聽息法,或始終練一種,可因人而異。
呼吸
呼吸是氣功療法的重要環節 。通過鍛煉,改胸式呼吸為腹式呼吸,改淺呼吸為深呼吸,最后練成自發的丹田呼吸。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種:①自然呼吸法。②順呼吸法。③逆呼吸法。④停閉呼吸法。⑤鼻吸口呼法。⑥氣通任督脈呼吸法。⑦潛呼吸法。⑧真息法。練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則指導下逐步做到深長、細勻、緩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要領
氣功功法不同,其特點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靜自然、意氣相隨、練養結合、動靜結合、循序漸進、因人因病而異、持之以恒、生活有節。上述要求,大多適用于各種氣功,練功者具體練某種功時,還要參照該種氣功的具體要求。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熱、各種急性病及急性傳染病的人不宜練氣功。
把后天空氣與先天元氣合成一股浩然正氣的功夫;對生命過程實行自我調節、自我鍛煉、健身長壽的科學。
【氣功與中醫】
氣功是中國傳統醫藥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書的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對氣功鍛煉的方法、理論和治療效果等內容,都有記載。在《素問》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幾篇直接或間接地談到有關氣功方面的內容?梢,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前,氣功已成為一種重要的醫療保健方法。
氣功作為中醫學的一個分支,在理論上主要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在創編功法和氣功鍛煉中也應用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精氣神等學說作指導;對氣功鍛煉產生的效應及氣功作用機制等認識,到目前為止,也主要以中醫理論來闡述。當然,由于自古以來,氣功實踐不只為醫家獨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實踐中,分別對氣功形成了自己的認識,也構成了氣功理論的一部分。
氣功實踐的結果也為中醫學提供了新的內容,如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張景岳等分別對奇經八脈和丹田命門理論的系統闡發,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氣功實踐的基礎上的。氣功強調對意念的運用,是對中醫調神理論和情志學說的補充和發展。掌握了氣功心身同練的特點,有助于深入理解中醫“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而氣功作用機制的探討,亦有益于對中醫“氣化論”、“精氣神”理論和臟腑心理相關性等的深入認識。發掘整理氣功與藥物配合應用,氣功針灸、氣功按摩等傳統治療方法也可提高臨床療效、開拓新的治療途徑。
與體育鍛煉相比,氣功更強調人的心理狀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強調通過主動的自我精神活動來調整自身的生理活動。在氣功入靜狀態下調動和培育人體的生理潛力,起到強身治病的作用。
氣功鍛煉是在氣功入靜狀態下進行的有呼吸要求的運動,它要求在保持松靜自然的基礎上,全身協調運動,呼吸柔和細緩,使耗氧量降低,心率減緩,血壓降低,在整體上提高身體素質;這與一般的體育鍛煉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從而加快身體某些部分的新陳代謝,使形體按特定的要求完美發展等,有著很大區別。
氣功的呼吸法氣功有六種呼吸方法,也就是氣功由淺人深的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然呼吸。吸氣時嘴稍張開,上下牙齒微微相合,舌尖抵住上腭,隨著用鼻吸氣,腹部要凸起。呼氣時,嘴要閉住,舌尖抵上腭,隨著呼氣,腹部要收縮。練習的時間,每天最少半小時。
以下各階段都是每天半個小時,效果是力量增加,精神振作,肺活量加大。
第二階段;為陰陽循環(小周天)。什么叫陰陽循環呢?按氣功的說法,人體的前面屬陰,后面屬陽,小周天就是指氣在上身循環周轉。陰陽循環的呼吸方法是吸氣時腹部收縮,呼氣時腹部凸起,所以又稱反式呼吸。呼吸還是用鼻,而且用意念引導氣循環于上體,即以意領氣。呼氣時要意識到氣由頭頂經胸部而下降到丹田,吸氣時要注意到氣由丹田經尾椎、脊椎而達頭頂。吸氣時要提肛。如果是站勢,吸氣時腳趾要抓地,這都是為了使氣上提。練習的時間為90天。有治療肺病、腸胃病、心臟病、氣喘及高血壓的功效。
第三階段:為陰陽循環(大周天)。大周天就是把氣擴,展F身,因為有了前兩個階段的基礎。把氣已經練得深長了,所以氣的循環可以擴展到全身。呼氣用口,吸氣用鼻。呼氣時腹部凸起,吸氣時腹部收縮。呼氣時要意識到氣由頭頂經丹田下沉到涌泉(即腳心)。吸氣時要意識到氣由涌泉經尾椎、脊、頸項而上達頭頂。吸氣時要提肛。如果是站勢,腳趾要抓地。此功練半年,效果同第二階段,并能健全神經系統。
第四階段:為調息,也叫自然呼吸。好像又回到第一階段的自然呼吸,腹部的凸縮同第一階段,但要比第一階段呼吸深長得多。為什么要安排第四階段的自然呼吸?這是為了使內部器官得到平衡的發展,不致出現偏差。歷程是60天,效果同前兩個階段,并能使內部器官得到平衡發展,能治療消化、呼吸器官的病癥。
第五階段:為喉頭呼吸,也叫加強深呼吸。為什么叫喉頭呼吸呢?因為喉部要盡量張開。喉部張開,可以加強、加深呼吸。這一階段腹部的凸縮同第二、三階段,也要運氣于全身。此段時間為90天,效果是使內臟得到鍛煉。
第六階段;為內呼吸。為什么叫內呼吸呢?這是呼吸時毫無聲息。按照氣功老前輩的說法,叫真息,也稱胎息,就是說像胎兒在母體內的呼吸。胎兒在母體內的呼吸不是用口鼻,而是用肚臍。進行內呼吸時自己好像是用鼻在呼吸,可是又感覺不到,實際上,是在用肚臍進行胎息,練先天之氣。吸氣時要意識到氣由涌泉提到尾椎、再至脊椎而達頭頂百會。呼氣時氣由頭頂百會經丹田、會陰而至涌泉。此階段需練習時間為300天。效果是氣功的功夫更深,能隨時隨地應用氣功,以祛病延年。
道家武當派練功中常用的保健養生法
以下諸法為道家武當派練功中常用的保健養生方法,堅持練習,會產生奇效,不但有助于成就武功,且可益壽延年。
武林人天天習武練功,如不明白養生之法,不但成不了高功夫,而且往往練出一身病來。所以養生之道非常重要。下邊我將武當派練功中的養生八法獻出,供同道參考。
第一法:忌涼法
前輩師長們說:“熱成功,涼看病”。武功練習之后,全身出汗,自然發熱,此為正常必然的現象。而停動之后,切忌受涼。熱身突然受涼,身體生病。練鐵沙掌、鐵臂功等硬功的人,停功后一小時內不可遇涼水、摸涼處(手掌不可碰冷水、石頭、鐵管等一切涼物),否則功夫退盡而成疾病。所以練功人首先忌涼而知保暖才行。
第二法:守汗法
練功出汗以后,不可涼水洗、冷風吹,而應知守汗之法。出汗后,應該用干毛巾擦汗,不可突然跳入涼水中貧涼,不可用電風扇吹。汗毛孔開時,突然遇冷閉住,汗濁余毒積牛于皮下,久而生病。汗出后要保汗,不但不要脫衣服,反要穿上衣服,待全身汗自干后,以熱水毛巾擦洗身體。以上為守汗法。
第三法:飲水法
人體由水組成,汗后大量失水,故應及時補水,但如汗后如馬上大量飲水,即成疾患。正確的方法是:早上練功前先飲一杯頭天晚上備好的涼開水,以補一夜的身體失水。晚上練功前,也先飲一杯溫涼開水為好。每次練功出汗后,不宜馬上飲水,汗干后再少量飲半杯至一杯為宣。
第四法:解霧法
大霧天不應練功,且盡量不要出屋子。因為霧毒濁氣,對人體有極大傷害。在這樣天氣,應知解霧防毒之法。其法是:凡遇下霧天,要飲三口酒,即飲三小杯白酒,可解霧毒、氣毒。一杯酒亦可有效,然三杯為最好。
第五法:防風法
練功出汗后,不可冷風吹身體,不可面對電風扇。防風如防箭,防止風毒入侵身體。不可在陰處呆,不可在門洞風中站,否則均可生病。風濕之病,多因中風毒而致,故習武練功之人,一定要防風。
第六法:解疲法
練功之后,身體若出現疲累現象,用打拍身體穴位方法可以解除。一是拍打雙肩井穴。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雙手交叉同時進行,各三十六下;二是砍打足三里穴。雙掌以掌根部同時砍打雙腿三里穴三十六下;三是拍打足心涌泉穴。右手掌拍打左足心三十六次,左手掌拍打右足心三十六次。以上三法行持后,全身輕松,既解去一身疲累,又可健康長壽。
道家氣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無論是它的歷史意義,還是現實價值,都是值得受到追捧的,多元化的理論淵源,以及它的養生功效等等特點,氣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發揚以及對心理方面都是有很明顯的好處的,而且還可以提高人的適應能力,調節并且開發大腦,從而提升個人的智力。
隨著現在時代的發展,很多我國特有的,很有歷史價值的的功法都已經失傳,這不得不說實在是作為一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一個重大損失,它們代表了我國歷史上這么多代人智慧的凝聚,經過時間的演變,轉化為它獨有的味道,而現在隨著外來文化在我們國內的發展,中國特有的一些東西卻被人拋之腦后,不得不讓人唏噓,這都是怎么了。
結語:我相信看了這篇文章后大家對氣功,尤其是道家氣功有所了解了吧,它的好處眾多,三言兩語是說不完的,如果有對氣功感興趣的建議自己去認真摸索,你會發現那是一個很奇妙的世界,同時你也會獲得很多好處。
篇二 : 道家氣功入門
道家氣功入門
俗話說:“聞道易,入道難。”很多功友煉習道家氣功多年,卻是一直沒能收到應有的效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沒入門,這里其實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這里,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道家氣功入門的方法和標準及注意事項等。供大家參考。
道家氣功 功法的特點是性命雙修,在性功和命功方面都有修有證,所以這里我們把入門分為性功和命功兩部分來探討。
那么,性功和命功要修到什么程度才叫入門呢?在道家養生氣功網里,我們以專修丹田的功法作為標準命功功法,不管您的所修持的功法是采氣功、丹田功或小周天功,只要最后是收歸丹田,養氣丹田的功法,那么就必須能在丹田里產結氣團。為什么我們這樣界定呢?我們認為,煉功者只有正確地掌握三調(調身,調息,調心)的情況才能產結丹田氣,丹田氣是全身真氣通過意念聚煉的產物,是一種能量團,真正的命功,就是從這個能量團開始進行不同方法的煉養,從而獲得養生延壽效果。
這里我舉個例子說明一下:當年曾經一起煉功的幾位功友中,有一位年輕的小伙子,很聰明,接觸氣功很多年了,讀過不少功書,學過不少功法,每每煉功都能感受到強烈的氣感,但卻一直沒能堅持練習固定的功法,丹田中空空如也。另外一位老師姐,年紀雖大,也沒什么文化知識,卻是煉功非常的積極,在學習班上學了站樁功和靜養功后,也還沒搞清什么叫意念,三調,回家就蒙頭苦煉了一年多,后來全身毛病都治好了,同時丹田氣發動,自動沖關打通小周天 。一次功友聚會交流里,他們同治一位患風濕關節炎的師姐,先是小師兄發功替她治療,看到他不時變換著奇怪的手印,口里還念念有詞的樣子,大家還以為“這下有救了”,可是完事后,那位小師姐膝關節痛楚依舊,后來那位老師姐興致正濃(其實當時她也只是知道發功治病就是用意念把功發到人家病灶而已),她私下提出試試,沒想短短十分鐘,那位小師姐的痛楚程度竟然大大的減輕,還興奮地對我們說:“一道涼氣,象空調對著吹的感覺,直透骨里,現在整個膝關節還是涼的呢,連那個增生的地方都不怎么痛了。太感謝您了。大媽。”后來,那小師兄也不好意思地笑道:“肚里沒氣啊。”
另外,我還認識一位練小周天功法的師兄,他煉的是意念搬運小周天,每次煉功都能感覺到任督二脈有強烈的氣感,搬運小周天后他也養氣守丹田,有一次他跟我說他每次煉功時小周天氣感都很明顯,但好像治病效果不怎么明顯。閑聊中,我發現他在煉功中特別重點小周天的運行,雖然也養氣守丹田,但是重視度不夠,好比“大火煮空鐺”,后來我建議他把養丹田的時間加長,行小周天的時間縮短,注意培養丹田氣,幾個月后,他對我說身上幾個頑病都大大好轉,吃得香,睡得好了。而且平時只要一放松,氣沉丹田就馬上有充實的氣感。
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能不能修出氣團,對于氣功養生健身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在性功方面,我們是以煉功者能否入靜進而見光作為入門標準。煉氣功最重要的就
是靜心,心尚未靜就與后天雜念狀態無異,談不上修持,當通過種種煉功方法,使心境平和,進入到一種非常安寧,平和的狀態下,氣才能隨意轉,智慧才能得到開發。氣功修煉的高層次,不是氣,也不是光,而是心。修靜就是修心的基礎中的基礎。心靜到一定程度,自性就會顯現,這就是見光,生起光明,當你通過松靜的修持能在功中見到光明時,可以說你的心境已進入到初靜狀態,入門了。光明是怎么顯現的?它并不是你觀想出來,觀想只是一個方法,通過一念代萬念,靜觀,寂照而使自性顯光,這是本質。
這里得特別指出:修性煉心必先修德。沒有平時發善心,起善念,做善事,說善言的修養,入靜是很難達到,即使達到也不會太深的。道理將在以后的講座里再與大家一起探討。
由于性功得結合一些境界證悟才好討論,所以這里不多說了。
歸納起來,如何練功才能入門呢?首先,我們要明白煉功是沒有速成,快速和捷徑的說法的,只有正確掌握方法,付出更多的時間來練習才是入門的關鍵。這里我們總結:
0.三調
1.松
2.靜
3.自然
4.修德
5.養心
6.涵養三寶
7.明心見性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