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天石著作拜讀筆記之七
欄目分類:氣功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24 瀏覽次數:次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為堯舜禹湯文武孔曾思孟等歷圣相繼之十六字大道心傳。此一中字,即是儒家之中道、中庸。執中即守中也。 道家工夫中最為接近此執中之法的為李道純創立的全真中派丹法。 李道純,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其師王金蟾為道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為堯舜禹湯文武孔曾思孟等歷圣相繼之十六字大道心傳。此一中字,即是儒家之中道、中庸。“執中”即“守中”也。
道家工夫中最為接近此“執中”之法的為李道純創立的“全真中派丹法”。
李道純,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其師王金蟾為道教南五祖之一白玉蟾的弟子。李道純融合丹道南北二宗,其內丹理論以“守中”為要訣。故后人稱其為內丹學中的中派祖師。其學以全真道南宗為主,兼取北宗,通達老、易及禪機。通過對先秦以來的易學和老學進行創造性的闡述,兼收并蓄宋代理學、佛教特別是禪宗的心性之學,從而成就以“中和”為本的內丹心性學說。認為修仙之大法在于萬變中求其“不易”之真道,“先持戒、定、慧而虛其心,后煉精、氣、神而保其身”,而至于“混成圓頓,直入無為,性命雙全,形神俱妙”。其代表作便是《中和集》。
實則李道純受儒家的影響更大。中和這一概念出自《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在具體的修煉方式上,李道純認為,性命屬先天之靈氣,先天的靈氣化為后天之心身,心身所具的精神就是性命的根本。達性修丹都是修行的第一要義,要使性命雙全,根本在于見得“玄關”,“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今之學者多泥形體,或云眉間,或云臍輪,或云兩腎中間……都皆非也,但著形體都不是,亦不可離此身向外尋求。諸丹經亦不主正在何處,此所以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圣人只書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關明矣。”
張三豐主張“三家圓融”,故在《道言淺近說》中亦有儒家痕跡:“大道從‘中’字入門。所謂‘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須兩層做:第一尋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須要回光返照,注意規中,于臍下一寸三分處,不即不離,此尋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此未發時,不聞不見,戒慎幽獨,自然性定神清,神清炁慧,到此方見本來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后人欲易凈,天理復明。自古圣賢仙佛,皆以此為第一步功夫。”
正所謂:此中自有虛無竅,直透鴻濛未判前。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蕭天石著作拜讀筆記之六
下一篇:蕭天石著作拜讀筆記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