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養生法
欄目分類:中醫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5 瀏覽次數:次
中醫獨特的保健方法
在中醫傳統的治療方法中,刮痧、拔罐、砭術、足療、耳穴療法,還有針灸、推拿、按摩和氣功的基礎都和經絡密切相關。您會問了:經絡到底是什么?
經絡是人類的一種奇特的生命結構。中醫認為,經絡包括十二正經、奇經八脈,涉及360個穴位,它是內里連接臟腑,外邊連接肢節的一個通道。經絡是人體互相聯系的神秘橋梁。由于經絡循行于人體的全身,在體表又分布了不少穴位,對這些部位進行針灸、拔罐、刮痧、按摩、推拿、敷藥等就可以通過經絡作用于體內,起到保健治病的作用。這些經絡穴位,就像經絡黑箱向外界開放的小窗口,穴位和人體的中樞通過經絡有聯系,如人中(在鼻唇中部)、百會(在頭頂)、涌泉(在足心)、勞宮(在手心)、神闕(在肚臍眼)都有急救的作用。 網站
經絡的分布像蜘蛛網一樣,它貫穿人體的上下左右。經絡的循行有起源于足而上行至頭,也有發源于頭而下行至足的,所以足療可以治頭病,腰病可以取腘窩(膝窩),其原理就在于此。
中醫認為,人體中有特殊的人氣——經氣,運行在經絡中,營養、濡潤著人體。通過導引可以促進經氣的運行,從而起到促進血行、強臟氣的作用,這就是經絡養生的奧秘。
經絡在人體中無處不到,無時不在,運行于全身和五臟六腑相聯系,又溝通體表和內臟,所以人體有病可在經絡表現出來,也就是通過經絡的色澤、溫度、痛感反映出來,這就是經絡感傳現象。
經絡如何防病、治病
經絡是特殊的生命現象,經絡系統既不是神經系統也非血管,是一種獨特的超微觀結構。
人可以通過經絡感傳現象獲得疾病信息。內臟有病時,可以在與之相通的經絡沿線反映出來,具體是出現酸、麻、脹、痛或熱、冷感,或者是出現紅線、白線、痘疹帶、汗帶或其他感覺異常現象:如過敏線、濕疹、痣等。經絡感傳還存在著這樣的現象:興奮性疾病,如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過敏性疾病及躁狂癥,會增強經絡的敏感性;反之,抑制性疾病,如低血壓、甲減、抑郁癥等,會降低經絡的敏感性。
通過經絡還可以治病,例如冠心病發病時,可以進行穴位急救。當出現胸疼、憋氣時,我們可以用食指按內關穴,用拳頭擊膻中穴,還可以叩打肘窩、腋窩、股窩、膝窩等處的穴位以緩解癥狀。
人人都能掌握的經絡
養生技巧
◎手足穴位按摩
在人體臟腑里,哪怕是極微小的疾患,都能從經絡上窺出端倪。自己動手按經絡,年逾百歲尚年輕。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哪些經絡養生的技能呢?
首先,經絡在手和腳上分布非常多,很多心腦疾病都在經絡上有所反應。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按摩十個手指,其實就是十個穴位,來保護大腦和心臟。如果不能準確辨別穴位,也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手指操來按摩經絡。
其次,腳上有六條經脈,其中三條經脈起源于腳。尤其是起源于涌泉穴的腎經,因為腎是藏火的,不能受寒。還可以通過光腳走石子路來進行足部保健,讓小石頭刺激腳底板的穴位,對五臟是個良性刺激。
除了腳底,耳朵上也分布著對應五臟的穴位。這些地方是經穴,就是經絡的穴位遍布的地方,又是精氣巡行集中的地方。所以,搓耳朵可以養腎;按摩臉、搓手可以養五臟;捏腳尖、腳趾,用腳尖、腳跟走路,對鍛煉腦非常有好處。
◎常用的按摩穴位
如果想要抗衰老,用哪幾個穴位最好呢?涌泉穴是第一名。因為它是腎經的發源地,腎關乎著人體生命的盛衰,壽命的長短。腎氣盛,人體的精力就盛,壽命就長,腎氣衰,則相反。最好是在晚上泡腳以后,好好地按摩一下涌泉穴,按到發酸發脹的程度就可以了。也可以配合勞宮穴、百會穴、合谷穴、足三里等其他穴位。如果要增強抵抗力,首選合谷穴;如果想改善睡眠,可以按摩內關穴。
關于經絡穴位的養生方法很多,我們先把這些最常用的穴位用好了,就足以對身體產生很好的保健作用了。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