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箴言:敬能懾心,勤無廢事 恕以成德,儉可助廉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22 瀏覽次數:次
這是清末政治家林則徐《贈松友二兄聯》,選自《清十大名家對聯集》。
上聯的“敬”,有恭敬、敬畏、敬業、敬身之意。武王銘:“火滅修容,戒慎必恭,恭則壽。”(轉引自《論語集釋》雍也下)》)《孔子家語·大婚》:“敬也者,敬身為大。”宋元之際的學者許衡(1209-1281)在談到敬身時寫道:“敬身之目,其則有四:心術、威儀、衣服、飲食。”“分而言之,心術、威儀,修德之事也。衣服、飲食,克己之事也。統而言之,皆敬身之要也。”“懾心”,“懾”通“攝”,指收斂、保養、攝養。“懾心”;即收斂心神。明《薛氏讀書錄》在談到靜以養心之法時說:“思慮不可必得之事為妄念,思慮悖禮違義之事為邪念,遏絕此念,使念念皆出于仁義禮智,方為收斂此心。”(轉引自程樹德《論語集釋·雍也下》)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從此懾心清靜,猶不失作九十翁。”
上聯第二句:“勤無廢事”。化用唐·李嶠《授豆盧欽望秋官尚書制》語:“立身必由清謹,處職無廢于忠勤。”勤者,勞也。“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為勤。”(杜預注)“但知勤作福,衣食自然豐。”(唐·王梵志詩補遺·卷二)有敬業精神,執事勤勉,自然事業有成。
上聯的核心是一個“敬”字,敬能收斂身心,敬能克己修德,敬能為善去惡,敬能持勤補拙,敬當然也能修養身性。如何持敬、居敬呢?呂坤說:要領在“存心”。“‘存心有要乎?’曰:‘主靜。主靜則心存,心存則不茍,此之謂居敬。’”(《呂坤全集·卷六·明敬》)
下聯語本宋代《范純仁家訓》:“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漢代大儒董仲舒曾言:“圣人之德,莫美于恕。”(《春秋繁露·俞序》)說明恕本身就是一種美德。宋人劉清之在《戒子通錄》中也說:“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宋代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曾言:儉,德之共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訓儉示康》)。儉,不僅是私德,也是公德。
熊經浴輯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